分享

安宗光/吕晓波|东吕村的骄傲​——汶水敷文 诗书济世话先学(下)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3-01




东吕村的骄傲(上)




——汶水敷文 诗书济世话先学

文|安宗光/吕晓波



  
东吕村位于宁海县北乡,距县城十五公里,南临茶建公路,梅丹线省道穿村北面而过,是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下辖村。

南山、北海、东溪、西畴,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全村共二百九十二户,总人口七百八十人,村域面积一点五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五百八十亩,山林面积二千五百零六亩,海塘养殖面积二百六十亩,海域面积三百亩。


该村先后获得了县乡文明示范村、市文明村、环境整治达标村、全面小康示范村、森林式村庄、浙江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3月,东吕村被浙江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东吕村就是一颗沙子,甚至是尘埃,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但说起这个村的淳朴民风、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却无人不晓,无人不夸!古代中举、登进士第者不乏其人,解放后全村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一乡之冠,可谓“文风鼎盛”。

吕静中耕读传家卅一世


吕静中,字汪度,汶溪吕氏始祖。生于绍兴十年(1140),授太常寺典簿厅博士。作为相门之后,主簿之子,静中公时刻秉承《吕氏家训》而教育子孙,其中“耕与读”两字,更作为祖训之首,传承东吕八百八十年。

    
翻开厚厚的且有点泛黄的《汶溪吕氏宗谱》旧序中载:“昔日始祖静中公云: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圣贤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不难理解“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是读圣贤之书,为的不是做官,读的是“礼义廉耻”做人的道理,古人云: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秉承祖训,重视教育为历代先祖所重视,二世祖铨。四世祖瑶中举为官致仕回乡仍以教授族中青年学业为已任,更有三世祖溱公,辟尚书府一隅作为三阁书院供远近学子读书治学,五世祖绍公以文学领乡,荐授金华府教授为生员讲授儒家经典等等,至明清之际重视教育程度更达到鼎盛,凡是族中学子,无论长幼族里每年提供一定的金钱和粮食作为资助。若赶考赠盘缠,得中功名者更会以一定的田地作为奖励,并衍生出了秀才塘这一地名。到了近现代第三份正楼上、种福庵、祠堂都曾办过私塾或学堂,后又创办建新小学于村之东南角,先后有存乾、德镇、存明、安瑞等诸公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而如今从事教育工作的村中大有人在,解放后村中的大学生更是居一乡之冠。

    
进入新社会。或许许多人无需事农桑,但是“耕”又何止指种地。“耕”更是指自力更生、勤劳务实、脚踏实地等优秀品质。传承先祖文化,特别是长期积淀下来并且对公序良俗有滋润、滋养作用的儒家礼乐文明来支承。来起作用,这也是新时代耕读文化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内涵,仍对后世子孙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吕子松一朝中举衣锦归乡


吕子松,讳瑶,字君重。又字良用,汶溪吕氏四世祖。青少年时期随致仕还乡的族叔尚书公读书。因家境尚可,瑶公小时候也与众人一样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由于贪玩在一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将砚台无意中扔到了客人的脚上,从而遭到了客人的批评。尚书公见状,叫来其父带回教育,后来被他父亲关押到了书房。闭门思过期间瑶公想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也读了几本书,继而受到启发言道“世间第一等事还是读书”。从此之后瑶公性情大变,效学东汉孙敬悬梁刺股,经常关起门来,独自一人不停的读书,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每遇有不解之处,就虚心请教尚书公,或者同里中的饱学之士。经过多年的努力,瑶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同时又对成败道理进一步探讨,使自己写起文章来顷刻中便有千言。然而就算下笔有神,可是中举并非易事,总有人名落孙山之外,作为信心满满的瑶公也经历过此,一朝落榜,惆怅满怀。落榜后的瑶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寓居他乡发奋勤读并誓道:吾再若不中,愧对先祖业师,待来日中举后方回乡以报父老。又寒窗苦读数年,终于在宋淳祐六年中举,尚书公久病床榻间终于盼来了这位族侄衣锦还乡的一天。

    
中举以后瑶公初授靖安县尉,作为县尉每天面对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同时也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于是心系黎民的他用心治理,治安终于一天天好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是空谈。后升任两浙同知,颇有政绩。

    
为官数十年间,瑶公仍手不释卷,且读且官间始终牢记“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清正在德。以德正其身;廉洁在志,以廉明其志;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廷址公经济之才创义塾


吕廷址,明万历元年(1573)生。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近泉公一生未仕,以教书为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重要教学方法。在明代,以八股取士,所学的大多是成人化的儒家经典和死板的八股文章,深奥的经书既难学习理解,又难记忆巩固。近泉公十分注意从儿童的天性和记诵知识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深奥的经书义理编成易记易诵的儿歌。并作记言道:“儿之有知能言也,皆在歌谣从遂其乐,群相习,代相传,不知作其所知……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且注意用通俗化的语言教用,尽量做到字字入情,句句合理,其言虽浅,其间实深。文字简练,道理明白,教授功课的同时又教小廷址如何立身做人处世。成年后的廷址公虽然在父亲处学到了不少东西,然而知识是无穷的。父亲也认为自己已经教不了他了。

    
廷址公久闻临海人兵部侍郎王士琦有才略,继而托人引荐追随王先生门下,作为进士出身的王士琦虽然后来成为了军事家,可是闲来教授文章也是得心应手,廷址公遇此良师,虚心好学,不几月学业便大有长进,王侍郎在教授经济文章的同时,更教授其计策谋略,为以后的为官处世奠定了基础。

    
学成后的廷址公,中举入仕,仍然追随王士琦先生麾下。后王先生见廷址公有治国安民、经济之才,故而荐举为经历位居五品,载崇祯《宁海县志》。晚年归隐故里后的的廷址公与大多数先祖一样选择教书育人,见到族中大量子弟因为贫围无法读书,不免心生怜悯,于是开设义塾,教授贫寒子弟,并专门划出一部分田地作为资读田,使得读者后顾无忧。
 

龚孺人教子育孙皆成才


龚孺人,生同治十三年(1874),汶溪吕氏廿五世祖儒生治洽公淑配也,系出书香名门,乃城东八角楼邑庠生龚宗渫先生之四女,拔贡孝丰县儒学正堂王钜韶甥女,翰林院庶吉士章侵妻妹。治洽公与章一山先生都受业于缑城八角楼龚宗渫先生,后二人皆成为龚先生的乘龙快婿,年长一岁的章一山先生娶的是长女,而治洽公则迎娶四女也就是龚孺人,遂成为连襟。龚孺人秉承耕读传家之仪,躬耕则奉瞌于田,勤读则扇机以伴。无奈天不假年,治恰公壮年捐馆。龚氏松筠柏操,上奉养七十余龄老姑至终,下抚育年幼儿女于室。

龚孺人的艰辛与至孝,章一山先生寓居上海期间已有遥闻,顿起爱敬之心,招其挈眷赴沪与姐同住。龚氏思忖再三,去上海,必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儿孙的成长。因章一山先生系前清翰林,在居沪期间无所为事,故而教育儿孙功课为首要任务,必亲历而为之,龚孺人之子昌裕及其孙等都得到章先生良好的教育。

    
章一山之子章以吴(系原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之父)娶的是原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之二女朱淇筠小姐,后朱亲翁邀章先生赴北平共事。甥媳朱二小姐力劝龚孺人携儿孙又一同前往,龚孺人权衡再三,回乡不如去北平。就北平期间龚氏经常告诫儿孙,男儿当自强,应有所作为,乱世之时,当兢兢业业。经与朱二小姐商议,又蒙慷慨资助,其子吕昌裕先生就北平开设华贸肥皂厂,实业救国的理想得以实现。龚孺人效孟母三迁,一生为儿为孙,孙辈中,很多都是她一手调教出来,尤其是次孙曾任某军官员,四孙吕存亮,为黑龙江大学俄语教授,辞典专家,以及在众多的后代当中,硕士、博士皆有。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绿波公过目不忘有奇行


吕治申(1882-1951),字其行,号绿波,因东溪每每微风吹动而泛绿波故为号,后世称之为绿波先生。黄墩乡贤胡能一先生曾有赞曰:“先生幼读书克曹神聪,昔从余游不间课功”。意思就是说,绿波先生从小聪明好学,从来不间断学习功课。幼时的绿波先生家境并不富裕,每次路过私塾总会往里面多看几眼,或倚靠门口,或驻立窗下“偷读”,总希望有一天能进去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安心下来认真听课。有一次先生叫背诵课文,刚好叫到窗边的一个学生,然而没背两行就背不下翻开了书本,此时绿波先生刚好站立窗边瞄了两眼就把剩下的背了下去。然而作为私塾先生的堂兄治熙公不动声色,有意再观察是否真有神聪,待次日拿来一篇新文章叫他读一遍,果真能背。族中很多人认为先生一目十行总有夸大,时隔多年又试于前大份道地,因前大份有屏风十二扇,上有文。为当年南昌知府鄞县人邵洪之弟目疾求医于种福庵僧人,国望公见庵堂条件比不得家中,邀请至家调养数月,直至眼清目明。作为感恩,嘉庆四年国望公妻鲍孺人九十大寿,邵知府亲书寿序,制围屏令其弟作为贺礼,故而每年正月元宵之前置于中堂。那一年正月初一日,先生邀健元,人良等公作证,果真阅览一遍,然后背对屏风背诵寿序一字不差,众人嗟叹何止一目十行,真乃过目不忘也。堂兄治熙、治洽二公见先生天资聪慧,有意资助并悉心培养,亲自调教,并不时带至章一山先生处,为其答疑解惑。光绪三十年先生身背冷饭爬过桐岩岭,赴台州府院试得中秀才,无奈次年废除科举。

    
学而入仕道路中断后的先生并未心灰意冷,善于言辨,精于词讼的他为乡民排忧解难作为己任。至民国元年南田县成立,先生赴任南田县第一科科长。次年首任县长孙乃泰离任。先生代行县长,期间他主持勘测土地、安排人事、平定匪患、统计人口、收缴钱粮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晚年的绿波先生因精于医药,更多的是治病救人临证作方,每发奇想如天马行空,不受羁勒,服其饮剂常有意外之效。在培养后代方面也不余遗力,其子化学毕业于广州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泽被后世才人继


吕存亮,男,1933年生,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学教授,俄语、辞典专家,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吕光灿,男,1942年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贵州安顺市副市长。

薛维海,男,1961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镇海区委书记,宁波大学党委书记。


吴良勇,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2020年5月20日起担任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吕辉军,男,1974年生,博士,曾任某部正团级干部。


吕展锋,男,1979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中国人民银行处级干部。
 

    
歌曰:汶溪东逝兮,润物无声。厚德载物兮,千年流风。玉树临风兮,懿德秉承!文蕴育人兮,家国昌盛!
 



作者简介

安宗光  

安宗光,中学高级语文教师。98年~08年任知恩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退休后以诗和远方为生活终极目标!步走、登山、赋诗、为文、书法、抚琴、出游、会友、稼穑等等等等皆有浸淫

作者简介

吕晓波  

吕晓波:谱名邦昉、别署六仪堂人、芸祯斋主人。宁波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闲来无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半吊子以娱人生。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何国进/安宗光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