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振东 ‖ 崇文尚学——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⑤

 倚月临风 2022-03-01

天下没有永久免费的午餐,再大的馅饼也有吃完的时候,何况杨驸马又不大情愿吃这软饭,一上火就要撂挑子出逃。即使他对皇家的威权俯首帖耳,那驸马又能风光几年?等李闯王进京,皇帝都被赶上煤山自缢,驸马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等后金贵族定鼎中原,万历朝的驸马又能算老几呢?到那时,驸马家的后裔,哪个还敢再攀龙附凤呢?但是,大辛庄杨氏家族在入清后并没有衰落,甚至比被封驸马时还有兴旺许多,这除去此族人始终保持仁孝刚正,勤慎向善的精神品性外,还与他们鼓励儿孙读书,崇文尚学的家族风习有关。

很佩服杨春元次兄杨春茂的远见,在家族发展突然出现转机的时候,送两个儿子到百里之外的定兴随北方名儒鹿善继、孙奇逢等读书,他们是此后家族兴旺的宝贵种子。驸马杨春元的长孙杨润回祖籍林州后虽游郡庠,其子鸿霪仅中武科,被授军职,很快就衰落了。驸马三子光旦的后裔应该留存在本邑,其子杨荫余是康熙元年(1662)岁贡,民国间县志记其“耿介勤学,教育多功”,但可惜后继衰微。大辛庄杨氏家族在清朝的再度振兴,可以说是杨春茂后裔们的振兴,这几乎完全可以归功于崇文尚学之风。

崇文尚学之风最盛、记载较多的是杨承湛前后的祖孙几代人。杨承湛的祖父杨国翰是乾隆六年(1741)举人,为官之余,也唱吟诗作赋,他曾有诗《柏井驿题壁》,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山西安邑秩满归里时,此诗由子杨庚颺题于纨扇,其玄孙杨宪在民国十七年(1928)仍抄录留存。父亲杨庚颺极为重视子孙读书,在清朝末年,卖官鬻爵成风,以他家的景况纳粟得官很容易,而却常常语重心长地叮嘱:“余家科第连绵,已二百余载矣,尔曹宜自励,须由考试得官,毋使前绪中坠也。”受家庭影响,杨承湛自幼力学,夜里常在帐中燃灯苦读,帐顶都被熏黑。他十六岁为进士以知县分江苏,不仅政绩卓异,而且心怀雅韵,常吟风诵月。道光十年(1830),他升海门同知,因父丧北归。乡人思之,绘鹤南飞图,赋诗赓和,承湛言怀,有“北向哀鸿方戢影,南飞孤鹤尚祈年”之句。杨承湛所为诗多散佚,手抄成一卷,题名《芝秀草堂劫余草》,已不存。

杨靖是杨承湛之子,后为伯父杨承澍嗣子,字绶臣,又字青士,晚号瓠叟。生于道光元年(1821),卒于光绪十九年(1893)。他十岁开始学诗,十四岁时,老师指阶下的海棠为题命赋,杨靖执笔立就,广得赞誉。后来,他到南方为官,亦重文爱士,多有功绩。《固安文献志》所载《先贤杨绶臣先生传略》记:“先生好学之大儒也,爱才若渴,识力尤高。充同考官时,凡所荐举,皆江南佳士,至今门下桃李,尽为廉能之吏。其守镇江也,下车伊始,首先课士,以观文风,宝晋书院考试月课。以文字雅正,事理通达者列前茅,榜发皆润州知名士也,赏拔不虚。邑人传为美谈。今诸士或著作等身,或高位显达,乐得英才,先生有焉。”

杨靖能诗善书,他最后故于苏州,有人撰挽联称说:“颜鲁公政事文章为书名所掩,韦苏州风流儒雅以诗酒自娱”,以之来比拟他同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韦应物一样,因书、诗的才华而把为政的功绩掩盖了。杨靖仕苏共三十六年,初为李鸿章抚苏时所赏识,后为张之洞抚苏时所倚重。苏州的直隶会馆,就是拙政园故址,亭榭池塘,竹石花木,风景至为幽胜。张之洞因政务殷繁,无暇握管,杨靖的书法和他相似,所以馆中所悬的匾额联对,凡是题张之洞之名,多出自杨靖之手。

杨靖作诗甚丰,早年所作《丱角集》《公车集》《红药集》《听鼓集》,合成《卷石山房诗存》;后来又撰《烬余草》《磨盾集》《刻鹄集》《芸香集》《铙吹集》《鼓吹集》《石请集》《倦羽集》合为一集,总名之为《五石瓠斋诗稿》。五石瓠之名,取庄子五石之瓠大而无用之意。他自己在诗稿后序中亦说:“仆老矣,安仁拙宦,已无伏枥之思。吟咏一道,自维简陋,难质大雅,亦如春鸟秋虫,时至自鸣。所以汇而钞之者,徒以数十年离合悲欢之迹,零落过半,存此区区于风潇雨诲之余,旧梦重寻,自怡自叹而已,他日用覆酱瓿不计也。”两诗集均已失存。《五石瓠斋诗稿》共收诗三百余首,《固安文献志》录四十五首,多为羁旅行役之作,有王渔洋低徊蕴蓄之致。如《夜泊新安》:“帆背衔新月,船唇拂野花。篙迥惊宿鹭,棹急趁归鸦。乱定村初复,年丰酒酒易赊,莫辞行役苦,小醉傍山家。”《送人之衡州》:“十幅蒲帆楚客舟,江亭风叶助离愁。寄书莫倚南飞雁,声断衡阳浦上秋。”《岣嵝碑》“横空盘硬语”,长律铺排,运实于虚,有韩愈诗歌气豪势猛,声宏调激的特色。

杨承湛前后几代书香馥郁,诗韵绵长。至杨靖时,已存先人遗书数万卷,可惜在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打入苏州时,悉遭兵灾。那时前后,杨靖的曾祖杨国翰、祖庚颺、父承湛、嗣父承澍、胞叔承范(后改名逢春)均工诗善书,所以当他为官苏州,才有“祖孙科名三甲子,父子守命两江南”的佳话。杨靖的妻子何氏贤慧多才,亦颇能诗,有“留春无计因春瘦”之句,一时被远近传诵。

嘉道时期以诗词享名的杨洁,虽一生从未为官,却以杰出的才华和成就为后人所重。他与杨承湛一脉并非近支,但同为大辛庄杨氏后裔,他们也多次会面,杨承湛对杨洁始终以族叔相称。道光十三年(1833),固安境内河流泛滥,杨承湛与承澍一起到今文安新镇来为先人营葬,杨洁曾携子秉端与他们异地相见。相隔一年,两人又在天津西的杨村见面,杨承湛还为杨洁的诗集《居易居诗草》撰序,对杨洁的人品与诗画才华都给予很高评价。

据载,杨洁性颖异,好诵读。在父死离闽北归的路程中,曾在杭州徜徉数月,画船箫鼓,吟啸留连,有名士之誉。后来,流落京畿,惨淡为生。先贤贾廷琳久慕其诗名,多次托友朋寻访他的诗集都未得,只抄得《七十自述》《过三苏祠》两诗,见载于《固安文献志》卷十七。

杨洁工诗书画,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他所撰的诗集《居易居诗草》和词集《蝶仙词》。《居易居诗草》扉页题“方城居易居诗草”。卷前有扇面4幅,后有摘自《畿辅通志》《续永清志》的杨洁传略和刘伯埙、刘仲篪、钟宝鸿所撰诗赞与序9篇,对杨洁的人品和诗才给予高度评价。如钟宝鸿评:“今读莲修集,时近于《小仓山房》一宗,而能自出新意,上追范石湖、陆放翁,不染南宋江湖一派,其可传无疑也。”马钟琇称:“其诗超诣绝俗,纯任自然,盖学香山放翁而能得其门径者,人品既高,吐语自异”。诗集不分卷,共收诗近八百首,依诗人的生命历程从闽中写起,第一部分为《桐山剩稿》,后面依时序还有《北归草》《田庐草》《益昌稿》《越游稿》《安次稿》《蕉雨轩稿》《都门稿》等,共近二十个部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晓过飞鸾岭》《舟行近姑苏口占》《九日登西山绝顶》《东安道中》等诗描写大江南北的山光水色,也有诗写到芦花、秋柳、蝶、蜻蜓、鱼虾以及眼镜;有《忠义庙吊施公全》《于忠肃公谦墓》《 四贤祠 》《金台歌》《易水行》在怀古伤情,也有《村居遣兴》《野步》《村外》《岁暮闲兴四首》《漫兴四绝句》等诗忘情物外,心宁神静。他的诗不事雕琢,意趣横生,有不少名句脍炙人口,如“两岸桃花临水照,慢摇画舫渡红霞”“摇落夕阳秋色晚,半林黄叶一鸦啼”“浪起掀风黑,潮来浴日红”等,即使杂入唐人的佳句中,亦当不逊色吧。

杨洁的《蝶仙詞》,又名《藕乡词》,一为清光绪间抄本,两卷;一为民国五年(1916)年安次马氏抄本,三卷,两种所收词数量无差别。马氏抄本上卷收小令59首,中卷收中调8首,下卷收长调38首,另有续稿收词8首和刘伯埙撰《草草草堂歌赠杨莲翁》。杨洁长中短各体多能,能用四十多种词牌进行写作,有不少词牌是较为少见的,如《荷叶杯》《湿罗衣》《谒金门》《眼儿媚》《惜分钗》《芭蕉雨》《瑞鹤仙》等。在内容上,题材丰富,视野开阔,有写乡野闲情,如《咏鲁村池边秋柳》;有写春闺秋怨,如《四季闺词》;有写岁月感怀,如《己卯元宵感怀》《感旧二首》;有写探幽访古,奇景异闻的,如《督亢怀古》《谒三忠祠》《读杨忠愍公集二首》《题聊斋志异二首》。很多词写得独抒机巧,妙趣横生。如有《清平乐》写杏花:“一冬寒少红,杏花开早,画出青春颜色好,掩映绿杨芳草。”有《如梦令》写秋日的蛩声:“四壁乱蛩扰扰,月向小窗低照。不许客成眠,故就枕边厮闹。如告如告,尔我一般怀抱。”均清新明快,令人赏心悦目。

纵观大辛庄杨氏家族明清两代数百年的兴旺史,杨春元成为驸马都尉是开端,入清之后杨春茂后人的科第绵延是重新崛起,仁孝刚正是重要的根基,崇文尚学是持续生发的动力。对任一家族历史的探秘,意义绝不在为缙绅贤达增补谱传,也不在辨明今之后人到底是谁子谁孙,以为某人或某群人脸上增光;而在于通过某一族群或脉络的探析,来勾连起历史曾经在这里走过的辙印,让某个地域的历史文化风貌更加多维、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从而汲取更多的养分来滋养人们今日的文化,多彩照亮今日更厚蕴的生活!(全文完)

阅读链接

许振东 ‖ 清末大城王玉骥与其文学创作

许振东 ‖ 首倡小说改良的“北方奇士”邓毓怡

许振东 ‖ 东安“三信”,诗书传家

许振东‖荷花十里散天香——清末民初大城诗人刘钟英的文学创作与成就

许振东 ‖ 明代固安诗人苏志皋的才情与诗情

许振东 ‖ 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①

许振东 ‖ 驸马出逃皇帝恼——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②

许振东 ‖ 清代第一族——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③

许振东 ‖ 传世家箴——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