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岁老中医的养生真言

 雅博学苑 2022-03-01

112岁老中医的养生真言

1 、

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最佳时段应该是晚上九点到次日凌晨三点。因为这个时间相当于一天中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第二天就会没精神。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通相应,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变化。内经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的特点是阳气升发向外伸展,养阳气才能顺应春夏生长之气。秋冬的特点是阳气收敛闭藏。滋养阴液,才能顺应秋冬的肃杀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命过程中的生长壮老都贯穿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更替中,所以人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四时变化而随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人体的的气血、阴阳平衡。只有体内正气充足,邪气才不会侵犯,才能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身体。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来慢慢地修复,人也能。

3、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反省出来的,是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体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生来就具足的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平衡、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

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足够的气血,二是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什么呢?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至午夜1点)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有:清净心。七情六欲,一切欲望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养心安神的前提是要有慎独精神,《养生四要·卷之二》说“慎动者,吾儒谓之主敬,老氏谓之抱一,佛氏谓之观自在,总是独慎功夫。”心宜安静,神宜安定,心神皆安则妄念不起,才不会受到七情的影响,才不会产生内经所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结果。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条畅气机经络的方法,如通过打坐、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来调整呼吸以安神定志。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饮食虽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但饮食也要节制。

一是饮食不可偏嗜,二是饮食不能过量。

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增加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五脏六腑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有助于人的气血运行,但运动过度也会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依靠松静来达到,对健康来说,这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明代医圣万全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必须爱惜。他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以劳一定不能过极,过极则损伤身体。

万全还强调“人之好动者,多起于义”,只有守静才能保证心念不动,避免过劳。

同时他还总结出一些活动量不大,但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如目宜常暝,发宜常梳,背宜常暖,齿宜常叩,腹宜常摩等。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气血来清除,但人的气血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做到:减少体内的垃圾;保持血脉经络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散步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准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坏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几率。

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吃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堆积垃圾,才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

人的心,在舒展的时候都是开阔的,在紧绷的时候都是自私的。

开阔了,就柔了,就和美了,就能包容了。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的“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往往能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讳的是一个“乱”字

,心乱了,对外表现为做事没有条理,对内则可能打扰血气,使之失去常态。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之根源,非但养病时不应乱,即使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出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因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

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中医学认为,元气藏之于肾而化生元精,其变化为用,一分为二而为元阴、元阳,实为生命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元气虽藏之于下,而其用则布护周身,脏腑之机能全赖此气之运转。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

元气充足则健康长寿,元气受损则疾病缠身,元气耗尽则折寿死亡。元气是性命之本、造化之机,故有“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如同木之根、水之源,澄其源则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儿疼那儿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相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窜,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这种情况,从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一个点,不是面。可是触动了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

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岛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

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

欲杜扰乱之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散步。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所生之火,心不纳肝所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皆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

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

40、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

人在生病时,最忌讳的是嗔恚心起。

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就可以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散步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

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大病自救法:其一、不要怕死,坚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其二、相信不必用医药或某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其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再想着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再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其四、在这修整调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志,否则又迟误了。

51、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似的。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 修行要诀:

寂照照寂,切忌用力。

具体要求:不许身体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本没想着要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

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4、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世间知道自己有病的人能有几个呢?

55、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熬夜的人,本身就犯了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里总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别贪那个小便宜,至于大便宜,更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的。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散步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人在气不足时,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目的。

59、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进入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为常人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上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1、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 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3、 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

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讲什么?佛讲心。

65、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得了癌症,在人们的心里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人一旦被诊断为得了癌症,那么医院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来处理病人,治不死是命大,治死了,因为是癌症嘛。事实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要看病人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也要从心治。只要还活着,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就会康复。

66、现在讲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世间的人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

67、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的食物,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摄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乃至成为垃圾。

69、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基本上是一个定数。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应自然了呢?其实这再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换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71、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72、不要有怕吃亏的心,不要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么,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是,佛就做到了。

73、当一个人掌握了保持健康的方法之后,自然会生出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够拥有这份自信。

74、

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

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心,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是因为,事随心转、境随心转、相随心转、命随心转。

75、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 名心不死,无以入道,可见去名心最难。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了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

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

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84、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得慢。元气,是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过程,就是元气的消长变化及升降出入运动的过程。

86、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当权的都不喜欢受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令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附近必定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一定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就是有大胸怀,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时期,该学如何优生优育,学如何经营家庭;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东西。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治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能够致病,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上门来。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当有一天,你能把无论什么学问都看得简单朴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它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到它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它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93、

凝神定气,物我两忘。与天地宇宙浑然一体,这是养生的真谛,也是最高境界。

94、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即心、肝、脾、肺、肾、膻中(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十二脏腑)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96、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与其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97、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人人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98、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桃腺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那好,我把疼的部分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好吧,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无论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照这样下去,如果以后我们再生病的话,那么切掉的就可能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99、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等,不必惊慌,这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否则,就会破坏自身的修复功能。一旦修复功能减弱或丧失,那就只能把命运交给这些药物了。谨记:只要症状不严重,最好的办法是静养,安心静气让自身的修复系统来完成修复工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慎用药物,让我们自身的修复系统功能恢复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100、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一旦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就是绵延不止的恨了,因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当人们内心有怨、恨、恼、怒、烦等情绪的时候,就是有了杀机,这必然会唤起周围环境中的杀机,最终伤及自己的身体。所以,要去杀机,养喜神,不起瞋恨心,如此才能成佛。

101、

精气于人,如油养灯。

纵欲会使身体被掏空,油尽灯灭,不死也得残。中医对肾虚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借助药物纵欲,与此原则正好相反。“雄风”未振,精气全无,离死不远。由此可知,贪色纵欲能让人速死,不能尽天命,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节欲。

102、夫天之气之所从生者,盖蕴于天地之土中而无尽藏也。人之气所从生者,盖蕴于人身之土中而无尽藏也。故仁义礼智之根,根之心;犹草木之根,根于土。草木之根根于土,自然畅茂,而条达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自然生色而啐(啐,温润的意思)面。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学曰:心宽体胖。心既广矣,体复胖矣,而谓病之不去体者,妄也。至若枝叶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则又如之何?亦唯直从于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复息乎?盖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若人之心犹草木之根也,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而体胖,数语乃去病之圣药也。(《性命圭旨》)

103、

人生三宝:精、气、神。

精者,身体之根本也;气者,器官之功能也;神者,功能之表现也。精足、气充、神全,为健康长寿之源泉;精亏、气虚、神损,为疾病衰老之根源。精固则气聚,气聚则神凝,神凝则形全,形全则体健。精不妄耗,清静无为,恬愉自保。

104、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动而不静,形劳不休,精耗神损;静而不动,易结气血,久即损寿。心不清静,思虑妄生。心安神宁,病从何生。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105、生之本,本于阴阳,调和阴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调和之道,需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则健康有寿。

106、《急千金要方》曰:“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

10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虑之患,则体内真气充盈、气血舒畅、杂念不生,如此则病从何来?相反,若贪心不足,汲汲于名闻利养,则易使自身陷于无尽的烦恼和劳累之中,病邪便会乘虚而入。

108、道家养生智慧中,最适合大众去学习的是“收心”。人如何将心收回来?这个判断标准在于,感受到“知觉在自己身上”、“只考虑自我”。哪怕工作再忙,也应该挤出十分钟、五分钟空隙,把心完全收归自身,并通过长期的坚持,唤醒身体内在的“元气”。

109、境随心转。境是环境,心就是念头,从小处来说,我们这个身体,我们的意念是善的,没有丝毫恶,身体就会很舒服、会很健康、会不生病。如果你天天有烦恼、天天有顾虑、天天在计较,那你就很容易生病。就是你心在转,你整个身体随着你的念头在转。再扩大到外面也同样的,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一般人讲的风水,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呢?也是要看心境的,因为境随心转。

110、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心寡言,肺金自全;怡神寡欲,肾水自足。

111、养生之士,先要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

112、人一起心,一动念,都会影响自己身体的健康。瞋心一起,身体会产生毒素,至少三天才能平静。

王老吉系列之李老吉——姓李的专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