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三止:事过即止,适可而止,点到为止

 guoxiongxin 2022-03-01

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说话做事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说话做事违背中庸的准则。

在待人处事上的“中庸”,离不开这三点——事过即止,适可而止,点到为止。


做事,事过即止

庄子说过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事来则应,事过既忘。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命运多舛。
蒲松龄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但是他没有气馁,继续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
因为家里穷,他曾毛遂自荐给大师黄昆圃当门童,但被无情拒绝。
为了生计,蒲松龄只好一边在乡村教书,一边准备继续考试,而就在他备考的时候,他的爱妻又突然离开了人世。
悲痛万分的蒲松龄,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他没有沉沦下去,也不再醉心于科考。
而是把精力全用在了写书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坚持不懈去民间收集写作素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历经20年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
他曾感叹:“耗精神于号呼,掷光阴于醉梦,殊可惜也。”

古往今来,能做大事的人,拿得起放得下,不纠结于过往,珍惜当下

过去的事情,无论好坏,我们都没有办法改变,对过往,不留恋、不纠结,才能轻装上阵。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湎于过去,不是消弭了斗志,就是丧失了希望。只有努力前行,才会冲破迷雾,见到最靓丽的风景。

优秀的人,懂得事过即止,不会被往事牵绊,才能找到命运的归宿。


做人,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都有限度,做人更要谨慎,不能太过分,要懂得适可而止。

春秋时代晋国的智伯,野心勃勃地想要称霸。他联合了韩、赵、魏三国,灭掉了中行氏,实力大增。

但智伯并不知道满足,他又向韩国和魏国提出割地的要求,韩魏两国害怕智伯,只好忍辱割地,委屈求全。

智伯更加得寸进尺,他要挟赵国,让赵国割让土地给晋国,不然就派兵攻打。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得逞,赵襄王严词拒绝了晋国的无理要求。智伯一怒之下联合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赵襄王一面坚持抵抗,一面派人去游说韩国和魏国。韩魏两国早就就对智伯怀恨在心,所以很快就答应了赵国的要求。

他们联合起来,攻打智伯。最后三国联合把智伯击败,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古语有云:世间谨遵适量者。适量者,适可而止,量力而为。

做人要懂得适度,合适的时候要知道停止,量力而行。

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想把一切据为己有,这种人到最后会一无所有。

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人最怕有贪念。而优秀的人懂得适可而止,他们总会找到与人相处的最佳位置,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互相取暖。

懂得适可而止是人生的态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说话,点到为止

宋代的程颢说过: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

说话,站在道理的角度,事情就会越说越明白。如果气势凌人就会招来灾祸。有理不在声高,点到为止,同样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西汉末年,曹操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这时的曹操,可谓志得意满。然而在高兴之余,他也有些许的忧虑。他在为立谁为太子犯愁。

在他的几个儿子中,他最喜欢曹植,因此想废了曹丕,立曹植为太子。于是曹操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意见统一不起来。

而一向足智多谋的贾诩则站在那里一言不发。此时反对,主公会不高兴。可若赞成,废长立幼,贻害无穷。这可如何是好?正在踌躇之际,偏偏曹操点名让他发言。

贾诩不愧是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只见他灵机一动说:微臣正在思考一件事!”曹操问道:思考什么?说来听听。”贾诩回答说:“我在想如果袁绍、刘表当初不废长立幼的话,会不会也会和我们成鼎足之势。

曹操听了贾诩的话掀髯一笑,立刻明白了贾诩的弦外之音,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废立太子的事。

荀子说过: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知道点到为止。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说话不分场合,不懂轻重,让他人难堪。还有一些人伶牙俐齿,爱和人争辩,丝毫不留情面。

与人交言,懂得点到为止,才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更是一个人修养的展现。



人在世上走一遭,确实不容易,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坎坷多一切美好,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学会这人生三止,将会受益终身。愿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航行中一帆风顺!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水如天,一个爱好读书、跑步、音乐和写作的追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