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善飞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孔雀雉

 zzm1008图书馆 2022-03-01

  灰孔雀雉是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的鸟类。灰孔雀雉又名孔雀雉、诺光贵。雄鸟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象孔雀羽毛上的孔雀斑一样,故名之。灰孔雀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在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上活动,生性机警而胆怯,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当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



  灰孔雀雉,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灰孔雀雉属的一种大型鸟类。雄鸟体长50-67厘米,体重456-710克;雌鸟体长33-52厘米,体重460-500克。共有4个亚种。雄鸟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羽冠,上面杂有细小的黑白相间的斑点;在颈后边还披有乌褐色的翎领,具棕白色横斑;通体为乌褐色,各羽上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上体的棕白色点状斑,由前向后逐渐扩大,两翼内侧各羽的近端部有一个金属蓝紫色眼状斑。



  灰孔雀雉,外边还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及较宽阔的白圈,极为醒目,下体横斑较多;颏、喉白色;尾羽在靠近末端处有成对的紫绿色眼状斑,有点近似孔雀的尾屏,所以被称为孔雀雉。雌鸟比雄鸟略小,羽色也较暗淡,尾较短,眼状斑也不明显。虹膜浅褐色或灰色,脸上裸出部分肉色,嘴端角黑色,嘴基肉色,脚和趾淡绿角色。



  灰孔雀雉,栖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活动于阔叶林下灌丛草地上、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上。主要以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主要在地上取食,多用嘴啄食,偶尔也用脚刨找。



  灰孔雀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上午和下午活动较频繁。性机警而胆怯。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一般是悄然无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常伫立不动,注意观察。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当危险临近或紧迫时,则通过飞行逃离。一般飞不多远,通常飞几十米即降落,落地后继续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飞到树上,但夜间却在树上栖息。鸣声短促而响亮,且越叫越响亮。



  灰孔雀雉,繁殖期4-6月。3月初即见雄鸟出现求偶行为,求偶炫耀为正面型。当雌鸟接近雄鸟时,雄鸟在雌鸟前面,面对雌鸟,降低身体前部、稍展双翅,尾抬起并向雌鸟张开,当雌鸟走开时,雄鸟又恢复常态。通常营巢于低山和山脚地带茂密的森林中。巢多置于树根旁或草丛中地面上,甚简陋,主要利用地面自然凹坑,内垫以枯草茎、树叶或羽毛即成。



  灰孔雀雉,常见于云南省西部盈江、西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思茅和海南岛霸王岭、尖峰岭、白水岭、东方、澄迈、屯昌等地林区。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年,无危。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石梯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是中缅边境深山里的一个村寨。盈江县自然资源丰富,有记录的鸟类品种数量大约占全国一半,可谓鸟类“天堂”。自打石梯村有了“鸟导”,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和观鸟爱好者争相前来,见到了许多罕见的鸟儿。口口相传之下,石梯村在观鸟界“火了”。在石梯村,一群摄影爱好者正架着“长枪短炮”,沉浸于一场“打鸟”的盛宴中。

       (全文完)



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

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

音    乐:傈僳娃娃组合《大美盈江》

拍摄地:云南滇西盈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