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为何生无可恋

 王予红 2022-03-01




有个家长来找我,其实他的孩子很乖,很听话,老师们都很喜欢,但是学习不太上进。家长非常焦急,当我的面问孩子“你有没有什么理想呀”,孩子不吭气。他追问“你到底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呀?”孩子还是不回答。他逼孩子非说不可,孩子没办法说“我真的不知道要干啥”。我说,我来替你回答,你是这样想的“你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去死吧,又没有勇气。”他听到我说这个话,狠狠点点头。唉,我夸张了点儿,可实际上好多孩子是这个状态,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家长还在逼着他要有理想。好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感觉,但是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培养孩子上来。如果离开教育孩子,你的生命就没有意义的话,你就不能够给孩子做生命意义的示范。
只有当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他才会全力以赴学习。积极生活的人一定会积极地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如何培养一个有追求的,积极向上的人?这样的人,不是自然而然就会有的,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去培养。首先澄清几个认识。



学习没意思?


差生要不要努力学习了?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是班里的差生,就不想学习了。可是班里的尖子生,比起全年级可能也是差生。全年级的尖子生,比起全市的尖子生可能也是差生。最后结论是,谁还不是学渣了?这样大家都没有学习的意义了。看样子我们并不是因为成绩才要好好学习。
那是为了拥有知识、文化才要学习?有知识,有文化,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但不是绝对的,文化知识少,依然可能幸福地过一生。很多孩子自己默认我不是当科学家的料,所以我就不好好学习了。文化知识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目的。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哪里呢?一个事业成功的人,40、50岁挣得钱已经一辈子花不完,例如李嘉诚,但是,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的继续工作,有时还非常辛苦,他岂不是很傻,早就可以享受生活了,还那么费劲工作。因为他需要工作,工作很累,但能展现生命的活力,如果他不工作了,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力就没有了,那就等于真的死了。一个学生来学校是来干什么呢?都是要来成为尖子生吗?如果只有成为尖子生才能感到幸福,那全国80%的学生都是不幸福的。人类这样就太愚蠢了,实际上只要每天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就是幸福的。


展现生命活力




成人展现生命力的方式主要是工作,学生展现生命力的方式主要是学习,只要积极的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就展现了生命力,最后的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了、改变了、成长了,这就足够幸福了。充分体会了学习过程的充实,学习的结果也不会差。
班里最差的倒数第一的同学也可以活的很精神,只要一天都充实的做事情了,今天自己就会感到很充实,这就是成功地过了一天。如果每天都成功地过了,一生就是成功的。不要再比较成绩,比较的结果是谁都是学渣,谁都学的没有意思。学习活动是生命的载体,只有进行学习的活动了,你才会感到自己活着。你也可以去寻找其他的载体。比如运动、开心地玩、帮助别人。这些都能让你感到生命的意义。如果一整天无所事事,全发了呆。这就等于死去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过一天浪费一天的生命时光。


乐在其中




家长和孩子都把学习的结果看得过重了。看得过重的时候,压力就非常大,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成绩稍微有一点波动,就失去了信心,这样反而更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不为什么,就为体会学习的感觉;工作也不是为了挣工资,就是体会工作的感觉;同样打球也不是为了去锻炼身体,为了体会打球的感觉,如此,人能真切地体会到活着的感觉。

社会过于功利的看待问题,教育太功利了,生活也太功利了。在如此功利和紧张的氛围之下,每个人都是僵硬的学习、僵硬的工作、甚至于僵硬的运动。工作,学习和运动都失去了乐趣。不要把工作和学习想的那么难,人生就是来玩儿的。要好好地玩儿一遭。每天工作都是痛快的玩儿,要玩得有趣。你就不会在工作中带给别人痛苦,你自己也不会因为工作而痛苦。学习也是一样,越是一种玩儿的心态,就越能够释放自己的潜能。不要担心玩儿的心态来学习。其实孩子只有在玩的时候,才一点儿都不觉得累。人一生都离不开玩,玩也是内心积极生活的一种表现。玩是人的天性,天性不可磨灭。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乐在其中地创造自己的角色,让他有血有肉有感情,这就是充实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