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73-05(编.86-90)【儿童歌舞】编号邮票
2022-03-01 | 阅:  转:  |  分享 
  
编.86-90【儿童歌舞】编号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73年06月01日发行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
反对屠杀和毒害儿童,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同年12
月23日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1973年06月01日,为庆祝“国际儿童节”,邮电部发行了编.86-90【儿童歌舞】编号邮票一套5枚
。版式一为1版5张。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秧歌舞(汉族)】【拉马头琴(蒙族)】【哈达舞(藏族)】【手鼓舞(维吾尔族)】【长鼓舞(朝
鲜舞)】【秧歌舞(汉族)】画面描绘了一个汉族小姑娘,身穿围裙,头扎小辫,扭秧歌的欢乐姿态。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起
源于农业劳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逢年过节为增添节日气氛而进行表演,舞姿自由、即兴,动作也无严格固定的规范。一般是舞者装扮成各种
人物,手持手帕、扇子、彩绸等道具而舞,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以锣鼓、唢呐、钹伴奏。有些地方的秧歌队还穿插着狮子舞、耍龙灯、跑旱船、踩
高跷等表演节目。因流行地区广泛,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按地区分主要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等。秧歌形式简易活泼,
富有表现力,气氛欢快热烈,很有吸引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拉马头琴(蒙族)】画面描绘了一个蒙古族小男孩边拉边舞的形象,表现了
歌舞的自由和深沉的意境。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拉弦乐器。因他们终年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日夜与烈马相依为伴,所以在琴柱顶端雕刻一马头
,由此而得名“马头琴”,在蒙语中又称之为“绰尔”。琴身木制,长约1米,共鸣音箱呈梯形,以马皮或其他皮革蒙面。用马尾弦两柬,按四度关
系定弦,以马尾弓置两弦间拉奏。其发音圆润,低回婉转,音量较弱,可奏双音和泛音。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独奏、伴奏、合奏乐器。而蒙古
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劲有力。但拉马头琴舞却是一支优美的抒情舞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哈达舞(藏族)】画面
上的藏族小姑娘虔诚的献上一条哈达,表达了藏族人民和少年儿童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及祝福。西藏地处边远,气候恶劣,但那里却是“歌舞的海洋”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何方,都可以看见青年男女,老老少少,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在西藏,歌舞不仅仅是舞台上
表演的项目,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在西藏名符其实的是“家家有舞,个个能跳,”只是由于地区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和风格。哈达是藏族
人民用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手鼓舞(维吾尔族)】画面描绘了一个维吾尔族儿童正在跳手鼓舞的形
象,表现出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技艺。手鼓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称为“达甫”。它有数种,但常用者直径约44厘米,在木框的一边蒙
上羊皮,框内环列着小铜环,演奏时,用左手执鼓,右手拍击鼓面,同时摇动鼓身,使铜环作响,常用于合奏或舞蹈伴奏,极为热烈欢快。【长鼓舞
(朝鲜舞)】画面描绘了一位朝鲜族小姑娘正在击打长鼓的舞蹈形象。长鼓亦叫“杖鼓”,是朝鲜族的一种传统民间乐器。长约70厘米,鼓身圆筒
形,木制,中段细实,两端粗空,用绳绷皮做鼓面。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打另一鼓面,两手节奏交错,变化
多端,常用于伴奏歌舞或用于器乐合奏。朝鲜族历来能歌善舞,无论是节日、丰收或喜庆之日,都要歌舞庆祝。而长鼓舞则是朝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
,多由女子表演,舞姿抒情,舒展,优美奔放。邮票图案再现了汉、蒙、藏、维、朝五个民族的传统歌舞形象。图案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既有
装饰韵味,又富生活情趣,并采取五横联的设计形式,使歌舞融为一体,象征着民族的团结。编.86-90【儿童歌舞】编号邮票志号编
.86-90发行日期1973-06-01全套枚数5枚(86)秧歌舞(汉族)8分1000.00万枚(87)拉马头琴(蒙族)8分100
0.00万枚(88)哈达舞(藏族)8分1000.00万枚(89)手鼓舞(维吾尔族)8分1000.00万枚(90)长鼓舞(朝鲜族)8
分1000.00万枚版式一每图10枚邮票共50枚(10×5,横五图双连印)为1张,每版1张50枚邮票共10套。全套面值0.40元印
刷版别影写齿孔度数11.5度×11度邮票规格30mm×40mm整张枚数【版式一】50枚(背胶)设计者吴建坤印刷厂北京邮票厂发行量1000.00万套售价0.40元/套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三毛老爹
献花(0)
+1
(本文系思月邮品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