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海刘公岛,岛之上,甲午殇!

 闲云行影 2022-03-01


最近在和女儿聊起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那段中国近代史时,顺便又重温了电影《甲午风云》,讲起那年夏天,从东北回山东取道大连,乘轮渡来到威海,登上的刘公岛。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百十年前还称为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立威海卫,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炮台,设北洋水师提督署,再到近现代反帝斗争,威海都是海防要塞,有着“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正如“好客山东”宣传片中对刘公岛描述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座岛。”那还是什么?

是一部厚重的史册!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的美丽传说、近代中日甲午战争、被英国强行租借……一段段历史,一道道民族伤痕,特别是甲午战争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夏天威海的天气真好,虽然阳光强烈,但凉风习习。去刘公岛的客运码头已经搬迁,幸亏有威海的同学亲自开车陪同。在售票大厅的自助取票机上将门票取出,是一张船票和岛上各景点的套票。
摆渡客船在海湾行驶,威海市的高楼大厦渐渐远离视线,船上广播里开始有关刘公岛的介绍。这次刘公岛之行并没有全程游览,只是去了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和海军公所,凭吊那段屈辱的历史。
跟着人群走出客运码头,水师广场上一座名叫“海魂”的巨型铁锚雕塑矗立在前方,静静地迎接着游人。铁链造型的锚体旁几组数字格外醒目,分别是1888、1894、1895、1898。
1888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刘公岛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并最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租借,从此沦落异邦长达42年之久。
   沿海岸线来到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陈列馆整体造型似一艘战舰,清军将领邓世昌那高大的塑像立于门口,手举望远镜眺望远方海面,顶戴花翎和披风随风飘起,以这样的姿态继续守护这片海。馆前有一个巨大的沉船雕塑,倾斜的船体,折断的桅杆,滚落的炮台,深深地刺痛着参观者的心。
  

 进入馆内,基调有些压抑,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分《甲午战前的中国日本》、《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民族屈辱与抗争》、《警钟长鸣》4个部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实物遗存配合人物塑像场景,声光电及多媒体场景再现了那场残酷的战争。
   一百多年前,在黄海海域上的那场海战,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重灾难: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旅顺屠杀血流成河、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我们唱惯了《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道,MACAO不是我真名姓……”,可曾知道《七子之歌·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从陈列馆出来,即可看见北洋水师提督署,当年那只“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海军”的指挥中心。
   拾级而上,穿过“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牌坊是海军公所,即北洋海军提督署,也就是水师衙门,相当于北洋海军司令部,海军提督丁汝昌办公议事的场所。现在整修后辟为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门前是两杆刁斗旗杆,东西辕门分列两旁自有威严。正门面阔三间,上挂蓝底金字的牌匾,“海军公所”四字为李鸿章所书。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暂且不表。据说这匾额并非原件,原件在甲午战争后被小日本当作战利品带回了日本。作为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李鸿章对这支海军舰队可谓是呕心沥血,寄予厚望。
   整个海军公所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前为议事厅,中为宴会厅,后为祭祀厅,院子最后边的后墙廊下的馆藏文物展陈列着打捞出水或遗存的北洋水师战舰的零部件。
   在海军公所有不少蜡像雕塑还原当时的场景,当看到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水师将领名字时,“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北洋水师那些奋勇杀敌的官兵,成为中国海军不朽的军魂……
   提督署正对着大海,那时候有谁能想到,门外那片平静的海面会有血雨腥风?!  

岛之上,甲午殇!明镜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历史不能忘记!简单说一下中国甲午战争吧。
甲午战争在日本方面是蓄谋已久的。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日本政府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并表示“贵政府何不代韩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但是当清军进驻汉城后,日本军队突然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进入朝鲜,五月初七(6月10日)占领朝鲜京城汉城。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首先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上击沉了装载着中国军队的一艘英国商轮,随船护航的北洋舰队的几艘兵船中一艘被俘,一艘受重创,其中较强的一艘铁甲船在船长的命令下临阵脱逃。
七月一日(8月1日)清廷下诏宣战。同一天,日本也正式宣战。八月中旬,日本军队进攻朝鲜北部的平壤,只有部分军队进行了坚强的抵抗,但其统帅叶志超却弃城逃跑。九月下旬日本军队渡鸭绿江攻入中国境内,近四万守江清军不战溃退。
与此同时,北洋海军在附近进行的黄海海战中遭到重创,全军覆没。北洋舰队从大连护航运兵准备返航时,八月十八日(9月17日)被日本舰队袭击,定远号开炮反击,由于舰船飞桥年久失修,站在飞桥上指挥的统帅丁汝昌自空中坠落,身负重伤。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这次海战进行了一个下午,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小十三艘舰船中两艘在战斗中逃走,其中一艘还击沉了自己的一艘船,有三艘被敌人击沉,其余七艘舰船,都遭到轻重不等的创伤,包括旗舰定远号。虽然如此,在作战中仍有不少官兵英勇作战。以邓世昌为舰长的致远号在舰只重伤,弹药用尽的危急时刻,开足马力向日本快舰吉野号撞去,不幸中鱼雷沉没,全舰二百五十多人壮烈牺牲。经远号舰长林永升指挥官兵奋勇作战,在竭尽所能地打击了敌人后全舰沉没。主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在不利的形势下坚持战斗到底,使敌舰不得不退却。日本共十二艘舰船的舰队并没有得到全胜,它的旗舰松岛号被打得陷于瘫痪,有几艘受重创,一艘被击沉。但这一战使李鸿章吓破了胆,他命令舰队全部躲进威海港内,企图保存实力,但这却导致了整个北洋舰队的覆灭。
几个月后,日本用后路包抄的方式进攻威海卫。日本军队2万多人在威海卫以东的成山角登陆,但躲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却不出来拦阻,使登陆的日军在十天内就攻占了威海卫港口南北两岸所有的炮台,并且用海军封锁了东西港口,港内的北洋水师所有舰船(大小兵舰十五艘,鱼雷艇十三只)成了瓮中之鳖。而此时,威海卫口外的刘公岛还在清军手里,如果配合岛上炮台的威力,港内的舰队全力冲击突围,不是没有可能。但众军官没有命令,也不敢下此决心。而且北洋海军中不少洋员,他们都主张投降,他们与清军军官相勾结,唆使刘公岛上的兵士哗变,并胁迫丁汝昌采取投降的策略。丁汝昌此时已无力统帅全军,也不敢承担投降罪名,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其他将领在洋员的指使下发出投降书,于是北洋海军残存的十一艘兵船和刘公岛的炮台及一切军资器械在光绪二十一年正月(1895年2月)里都成了敌人的战利品。
就在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几年后,由于威海卫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中英在1898年签署了《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和北洋水师基地刘公岛从此被英国租借长达42年之久(租期为25年,实际英国盘踞42年)。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日甲午战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再次回顾那段历史,国之殇,民之痛。然而现在国已无恙,中国海军也走向深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