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山铝生活区极具寒代建筑风格的苏式住宅楼,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闲云行影 2022-03-01




在张店南定镇山铝西山生活区保存有一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楼房,到底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儿我们就去探访一下。
在路上打听了一下,这建筑在山铝这边还是妇孺皆知的,在西山四街尽头处,沿着这条西山四街向西一直到头就能看到。


这就是山铝四合院苏式楼,为什么叫四合院楼呢?不是只有一座吗?恰巧正在拍摄的时候,一位在这儿居住多年的大姨过来攀谈,并向我介绍说:“这一座是单独的一座,四个院为什么,你看那几座楼啊,那就是个四合院,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它就是一个四合形的,一个方块形的,就留一个口,每个楼有空隙,那就叫四合院。唯独留有这一座老楼,这个楼要是保留的话,那真是有价值。”“对啊,挺有意义的。”“对,前苏联的一个楼。留个纪念,你们还年轻啊。

说当年这里有7栋楼,现在保留的就是7号楼。在这座楼西边的3、4、5、6号四栋楼分别座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成一个南北长七八十米,东西宽五六十米的大院子有点像老北京四合院所以就统称为山铝四合院楼但是呢,近几年由于山铝棚户区改造,现在只保留了我们看到的这座,为那个年代的回忆。
根据《山东铝厂志》记载,这几栋楼是1950年复建山东铝厂时由前苏联(当时在共产国际阵营里,它是老大哥,咱是人家的小弟,所以当时在建设的时候就邀请了前苏联的专家来指导建设)专家设计,1953年建成的家属宿舍楼。现在成为铝厂保留时间最长的楼房了。

山东铝厂又称为501厂,是解放初期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的第一家氧化铝生产基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发展有色冶金工业,中央重工业部就邀请前苏联专家来淄考察,在看到淄博发展铝工业的有利条件后,便提出建设氧化铝厂的决定。在建设中这几栋楼就是由前苏联专家设计的,因此这栋建筑在保温隔热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寒冷地区的特点。

近这楼看一下,整栋楼是红砖垒砌,起脊覆瓦,楼内居民已经搬迁了,许多门窗都已经破败了。
这栋楼分为三层,有两个单元,东边单元建有地下室,地下室与我们这常见的半地下室不同,它采用的是全地下室形式,就是地下室全部在地面以下。这样的好处是保温效果好,但是也存在采光和通风不足的问题。为了保温隔热并解决采光通风问题,就在地下室外墙外修建了采光井,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样挖开一个坑,坑部的地下室开窗,光线能斜射到里面,能解决地下室通风采光问题。考虑到安全因素,所以在采光井上又加设了钢筋栅栏防护跌落,坑的上边设置了混凝土顶棚,防止雨雪进入坑内。

个单元门的楼梯口和一二层之间的采光窗建造成了一体,形成发券砖过梁的结构形式,门口的混凝土过梁外表装饰了具有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饰样,这样既让结构受力合理,还又美观。
特别这楼梯口有两道门,这样的做法据说是能有效的解决保温问题。平时两道门是关着的,从外边打开第一道门进入的时候,由于里边的门是关闭的,冷风就吹不进楼道走廊。当打开第二道门进入楼道时,第一道门就关上了,外边的冷风也吹不进来。这样解决了楼道保温的问题。这种做法在寒冷地区是广泛应用的,这种形式的门在西北地区也作为防砂门。
进楼内发现这是一梯三户的。楼内楼梯为钢木结构,栏栅为方钢,保证安全坚固,扶手为木质,保证手感效果。这在那个年代属于高级装修做法。

整座楼的立面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元素。从屋面、檐口、雨搭、前后阳台,采用了大量传统的木结构雕刻艺术形式和仿斗拱结构外挑滴水沿儿。门窗均为木结构,木结构在当时是主要使用的材料,造价便宜,就地取材,但是需要每年涂刷油漆防腐。较窄的窗过梁采用的是钢筋砖过梁,使建筑物清水墙外立面简洁利索。

我从这破败的窗户上看这墙体厚度,比我们这儿传统的墙体厚度要厚很多。这墙体厚度估计应该是490mm的,我们这儿的墙一般常见的都是240mm,相差一倍多。再看这窗户的宽度啊,采用的是比较窄的窗户形式,外挑砖砌外墙的窗台,上表面水泥砂浆磨成近20°的陡坡,也是寒冷地区的做法。为了使雨雪水有效迅速的排走,下表面有砂浆滴水沿,防止雨雪水顺墙流淌污染和侵蚀墙面。外墙勒脚用了水泥砂浆保护抹面,有效的防止磕碰、防止冲击、和水分的侵蚀,保护勒脚。
整个建筑上的诸多元素,绝对能让上个世纪的80年代前出生的人感觉共鸣,勾起童年的幸福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