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店沣水镇沣水桥,据说建于隋唐,现整体被埋入地下,看看还有什么遗迹

 闲云行影 2022-03-01


在张店区沣水镇北沣村,村里有一座被埋入地下的古桥,而且还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会有什么故事呢?咱们就来探访一下,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痕迹!

不得不说现在的公共交通挺方便了,158路公交车直达北沣村。下了车问了在路边摆摊的一个北沣村的大爷,给我指点了说是顺着眼前的路过去,在一个小学门前就是沣水桥,不过现在都被埋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路面还有一点痕迹,还有个文保碑。
与老大爷作别,沿路南行,这片应该是村里的还未改造的旧片区。
北沣,听这村的名字,联想一下肯定是还有南沣了,其实北沣、南沣这两个村在历史上是一个村,叫沣水店,是始建于宋代的一个村落,旧时属于淄川县。古时候这里泉多、水多,所以称为丰水。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淄川县志》记载:“沣水,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丰泉乡,流渠若带,灌溉民田。旧有水硙(wèi,即水磨),民甚利之。又有导为曲水,汇为鱼泽。远望之则蒹葭满目、烟树云迷,或比之'小江南’云。”

所以这沣水不单是个地名,最初是条河的名字。
沣水,古称丰水,又称德会水,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猪龙河,发源于沣水村南的凤凰山,清乾隆五十四年的《沣泉龙王庙碑记》记载:“邑(今淄城)东北三十里沣水乡,其南木岭山,凤凰山之北坂,泉源万斛,出如贯珠,积流成溪,名朱龙河”。河流经沣水泉群的补给,曾经是碧波荡漾、水流不断。
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周围都盖起了民房,已经看不出半点河道的影子了。在桥的西侧还能看到些许的石质构件,比如这地上的青条石块,应该就是桥的桥面和桥栏基础。据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桥为五孔石桥,桥长20米,宽6米,高5米,面积约120平方米,由石块叠砌而成。”每孔桥的孔径3.5米,桥孔呈拱形,拱顶刻浮雕兽面,桥面为青条石铺就,上有石栏围遮,下有潺潺流水,造型古朴端庄。据说当年普查的时候保存尚好,后来河水断流,直至被埋于地下。2008年被列为区级重点文保单位,2010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这沣水桥就是猪龙河古河道上的一座古桥,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据说自隋时便有了,原为两孔,是古代南通淄川、博山、莱芜,北至桓台、青苑,西达济南,东至青州、胶东等地的重要的行军、通商要道。
当地有故事传说,大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应高丽国王请求平定高丽叛乱,派刑部尚书领兵东征高丽途经此地,因桥面狭窄,桥身短小,兵车通行不畅,军队通行受阻,就下令广征良匠,扩大桥的规模,增修三孔,改为了五孔桥。
到金朝泰和四年(1204年)再次对大桥进行了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五孔桥就是当年留下来的。据资料记载,此桥在明清的时候依然处于繁忙的交通要道上,但到了民国时,随着公路的兴起,交通要道变迁,车辆行旅减少,桥渐渐失去作用,加上猪龙河河水水量减少,积聚甚多,河道淤塞,河水断流,桥体损坏严重,桥身大部分被埋于地下了。到了2003年的时候由于道路改造,五孔桥已经整体被埋到了地下。

    在这桥址周围还散落了一些石块,仔细看在一块较为平滑的石头上面貌似还有刻字,能辨认的有两个半字,一个是“男”、一个是“有”,另外一个字只有不到一半,无从辨认。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此路段下面确实还埋有若干石碑。

(沣水桥旧貌,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