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北沣天主教堂,建于清末,中西合合璧样式

 闲云行影 2022-03-01



我们在北沣村探访沣水桥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在其不远处,还有一座老教堂。
村里人说,在通往沣水桥的路上有一条往西的水泥路,过去不远就能看到。在一处民宅后边,我们看到了北沣天主教堂。

教堂前的院子用两扇蓝色的铁皮门紧关着,门上有张告示:“疫情防控,暂停聚会、暂停开放”。没办法,只能从外边看一下,这个教堂建筑样式有点中西合壁,呈南北向,根据资料记载东西7.4米,南北17.3米,面积约为500平方米,为砖石结构,墙基是石砌的,墙面为砖砌的尖顶建筑。本来是东西墙都有4面窗的,在南墙和西墙北部各有一门,门窗上部砖砌起劵成拱形。檐下装饰砖雕斗拱,南门正门水泥牌匾上刻“天主堂”三字,但是我们看到,“天主堂”这三个字已经被抠掉了。


北沣教堂是2008年被列为区级重点文保单位,2010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它是研究天主教在张店地区传播发展的一处重要的实物资料。天主教其实是源于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我们结合基督教的发展流程图,来简单介绍天主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基督教,早在唐太宗的时候,它的一个派别叫聂斯多里派,就在我国陕西一带流传,称为景教,像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记载了这段重要史实,但到了唐朝后期由于战乱等使景教发展难以继续。直到元代(大约十六世纪初,随着欧亚海路的通航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基督教才再次传入中国,而此时基督教又分出了罗马天主教,也是这个时候首次来华传教,这样天主教就进入中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耶稣会士毕方济于一六三二年前后在山东传教,至顺治七年(1650年)奠定了方济各会在山东的基础,他们在一年之内修建了教堂三座。张店地区的信教最早的地方为边辛村,时间大约在一八六O年前后,所以北沣村的教堂建造年代不会早于这个时间。

据有关资料记载,北沣村天主教堂始建于清末,原为德国人修建,后移交美国人居住。在胶济铁路修筑时期,那个时候周村是旱码头嘛,经济发展比张店要好的多,所以教会设在周村称为周村教区,由德国传教士管辖张店及周村各村的教徒及传教事宜,到了1925年-1927年美国传教士分三批到张店、周村等地接替了德国神父,周村教区基本上已全部由美国神职人员主持教务了。1932年天主教张店自治区升级为张店宗座监牧区,成为了独立教区。建国后在经历那段特殊时期时,教堂遭到一定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修复,一直在使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修复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什么临街的门窗都被封起来了,我们看,透过院门上的锁孔看到门窗还是十分洁净的,说明这教堂还有人在管理,还在使用,只是由于疫情临时关闭了。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