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颜文姜祠内无梁大殿,据说为唐代木构造,建筑构造奇特精巧

 闲云行影 2022-03-01




上一篇我们讲述了孝妇颜文姜的故事,颜文姜凭借“孝”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人给予立坊建庙祭祀。
这颜文姜祠就是后人祭祀颜文姜的地方。据说它是目前淄博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有一座据说建于唐代的无梁殿,十分的奇特精巧。
    颜文姜祠它的历史比较久远,距今大约一千四百余年,据说是始建于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更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扩建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元、明、清时又予以不同程度的维修增建。


颜文姜祠是由山门、香亭、灵泉、大殿、寝殿、东西配殿以及后面新修复的各类殿宇组成的建筑群。一般进门需要买门票,但只看前面的古建筑的话只需10元钱就够了,如果运气好,免票也是可以的。
颜文姜祠的前院是一组古建筑,格局显得十分小巧紧凑。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1间,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进得山门,迎面就是香亭一座,重檐歇山顶。亭的两旁有四通宋碑,由于年代久远,石质龟裂,文字已很难辨认了,据宋碑的拓片来看,是为重修颜文姜祠所立。
在香亭后面有一泉池,这便是闻名遐迩、被咏为“孝水澄清贵妇泽”的灵泉,所以颜文姜祠又称“灵泉庙”,宋神宗亦曾“赐灵泉庙为额”。
 


   灵泉亦称为孝泉,为颜文姜祠前纵贯博山城区的“孝妇河”源头之一,也是传说中颜文姜为救公婆坐化成仙的地方。不用问,“孝妇河”之称谓自是由颜文姜的孝行而来。汝南熊荣曾有一首七言诗,赞曰“孝妇河名自古今,源头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清博山邑人孙廷铨在《颜山杂记》中记载:“孝泉,出颜文姜祠下,深源静閟,汇为清池,深可丈余,浮泡泛珠,吹沙湧起,澄净寒徹,不掩针芒,藻翻芊摇,皆可辨。”现在我们看这灵泉是泉水潺潺,碧绿清澈,但据说泉水干涸,现已经变成的人工泉了。


泉的北边就是正殿了,这也是我们要看的最主要的建筑,俗称“无梁大殿”,有关介绍也说主体建筑正殿“被誉为我国第三处唐代古建筑”,这个说法还有待确定,因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目前全国公认的现存唐代木构建筑有5处,但这颜文姜祠正殿不在其中,也有资料说现在的建筑梁架是元代的构件,只有殿内覆莲柱础为唐代遗物,据2001年山东几位古建筑专家的鉴定,初步确定这是唐代建筑。
这个暂且不表,咱啊还是先看这建筑。正殿的建筑构造及其独特精巧,这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以杠杆原理修筑于台基之上,面阔、进深都是三间11.8米,高12.5米,为单檐歇山顶,斗拱雄大,出檐深远,上覆琉璃瓦,全部为木结构框架,原本没有山墙,四周均为隔扇窗,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由当时在朝廷任“三部尚书”的博山人孙廷铨等人对大殿进行了大修,修建了三面砖墙,并在前檐加置卷棚顶副阶。在大殿正门上方悬挂一牌匾,上书“顺德夫人”四个大字,北宋熙宁年间,神宗皇帝曾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加礼褒显,故颜文姜祠亦称“顺德夫人祠”。

咱去正殿内看看,见识一下它国内罕见的奇特与精巧的结构。明《青州府志》记载:“颜孝妇庙,后周建,唐天宝更建殿制,无梁,大枋木相承,错待而上。”殿内光线不足,有点黑,但是仍然能够看到殿内梁架繁复多变,柱梁榑栱,构牵搭连,这是十分罕见的鸳鸯交手拱,令人眼花缭乱,尤其金柱上以四根斜撑攒尖承托斗栱一朵上承脊槫的做法,的确称得上“国内罕见”。据相关介绍,这是“飞槽斗拱两翘三昂十一踩”的建筑手法,这也是唐代建筑独特的风格。这样的建筑手法具体是个什么构造,对于古建筑的营造法式咱也不甚明白,有明白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哦。据说这样的做法不但具有科学实用性,而且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腾出较大的地方安置高大的塑像。
 

颜文姜祠的这座大殿在“国保名录”中被断为“元―清”,其实这大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就一直在维修,从梁架上的墨书就可以看得出,似乎就从没停止过,甚至在清代加设了砖石砌墙、卷棚前廊,更换了琉璃饰件,增设了支撑柱等等,也许关于唐的建筑记忆早已被后世的元明清建筑风格所替代。不过从唐代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等风格特点来看,这还是有点唐代建筑的影子的。
其实这颜文姜祠无梁殿不管是唐代建筑也好,还是明清建筑也好,仅凭这一举世无双的构思与架构,那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