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孙子兵法》科技竞争谋略毕业论文写作资料

 自留地187 2022-03-01

简介:关于科技竞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科技竞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科技竞争论文范文

涂铭旌

涂铭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教授,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1928年生于四川省巴县,1951年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195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研究生毕业.自1951年历任同济大学助教,上海交通大学助教、讲师,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系主任和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3年赴德国卡尔斯鲁厄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一年.1988年调至成都科技大学,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材料强度与断裂及失效分析的研究.在“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理论与应用”、 “综合强化”、 “耐寒高强钢的低温脆断规律、机理、判据及安全评价”,以及重大机械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成绩卓著,其成果已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取得上亿元的效益.近十年来,主要进行稀土及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引言

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推崇并广泛应用的《孙子兵法》堪称“兵学圣典”,其中所蕴含的兵法智慧不仅仅在军事领域散发光芒,也已经成为商战的强大武器.但至今却很少有人将其运用于科技竞争.

当代科技竞争业已步入及其残酷的境地,科研单位及科技企业亦无法逃脱优胜劣汰的命运.面对竞争,科技竞争者似乎难以抓住指导竞争的法则,而《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智慧恰恰可以为其指明出路.本文则从此处入手,借《孙子兵法》的七种用兵谋略,将兵法的谋略合理移植到科技领域,研究和制定科技发展、科技竞争的谋略,希望能够帮助现代科技企业迈向成功.

一、科技竞争,战略为先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计篇》

孙子将《计篇》置于兵法十三篇之首,可谓“用兵之道,用计为先”.所谓计,指计谋、战略,属于战略决策与战略部署的范畴.综合考虑,战略可以理解为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和计划.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战略就是其竞争之本,生存之道.在当今激烈的科技.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应当事先制订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地方和本单位的科技发展战略,用计为首,未战先算.

科技企业的竞争策略,就是追求如何让其产品与众不同,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旗帜鲜明的建立自己的品牌.其实施关键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与众不同但不要盲目跟风;第二,与众不同的目的是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第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有鲜明的品牌或者有专利等标志性科技成果.

科技企业的战略核心是定位,定位正确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科研单位应针对不同的竞争领域、不同的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态势和自身的实力情况,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例如四川大学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的发展战略,首先确定战略目标、定位和研究思维的战略转换,然后投产几千万建立实验室、组建研究人才,现有国家”211”、“985”、“863”,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研究近20项,数项科技成果也已转产.

二、因地制宜,抢占先机

“兵贵速,不贵久”.——《作战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作战篇》

紧接“计篇”,《孙子兵法》再论作战问题. “作战篇”着重阐明战争的胜负依赖于经济实力的强弱.由于当时社会背景下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贫乏的物资供应,诸侯国互相吞并的战争又为广大人民所反对,因此提倡速胜,反对持久.又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提出“因粮于敌”的主张,引申到当代科技竞争中则为“因地制宜”.

科技竞争也要兵贵神速,持久竞争不利于胜利.速战则要求准确把握战机,科技创新时不我待,要抢速度,争时间. “兵贵神速”应运用于科技开发的全过程,包括情报信息要快而准,项目评估决策要果断,技术关键要迅速攻破,研发成果要迅速获得,申报专利要抢占先机,成果转化要把握时机,产业化要快,二次开发要快,抢占市场更要快.兵贵神速,才能占得先机,赢得对手.

顺天时,还要得地利,也就是常说的“因地制宜”.“因地”指地理上的优势,如区位优势、气候条件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人文社会资源优势等等.我们应沿着“因地制宜”的谋略,充分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综合地区特色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地区发展为例,包头利用稀土资源,建立科技园区、打造中国稀土谷:山西利用煤炭资源,建立了太原煤化工研究基地.沿着这种思路,四川则可以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把西部的产品推广中东部地区.

三、不战而胜,伐交共赢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一原则,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指出了知彼知己的重要性.要做到知彼知己则要“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对于当代科技竞争,即要从政法道义、天时、地利、将帅、法制等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我方与对方的优势条件,以探索科技竞争胜负的情势.

现代科技企业领导者应随时研究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重大需求动向、科技重点支持领域动向,关注本地优势及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动向、重点、特色,充分做到“知彼知己”,就将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例如四川大学“稀土永磁材料”课题的战略决策,该课题集聚天时地利论文范文:中国稀土存储量世界第一、市场潜力大、技术有可行性等,势必会迅速发展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知己知彼”和“知彼知己”有所不同,“己”和“彼”的不同位置代表了两者不同的轻重缓急.在科技竞争中,科技企业更应该“知彼知己”,因为先了解对方的优势、劣势,在商业竞争中就会先得到商机,可以针对客户、竞争对手的这些资讯做好计划、做好准备,这样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接下来,科技企业再评估自己的实力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如此就会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反应,获得成功的把握就更大,这就是“知彼”在先的好处.

相反如果先“知己”,仅单纯地评估自己的实力、优势、劣势,对客户、竞争对手的资讯不去了解,在战略实施时就会有畏缩感,面临新的机会也将难以做出决定,这样,就很可能会失去机会.因此,“知彼”比“知己”更重要.

孙子在总结和研究各类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谋略的最高原则,其意指可以不用交战的办法,而用伐谋用计和伐交手段迫使敌人屈服,在科技竞争中可将其引申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在科技竞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利用智谋,采用政治、外交、经济、资源、科学技术等综合手段战胜对手;第二,通过有效警告、情绪性宣告或威胁性宣告等方式,兵不血刃地击退竞争者;第三,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使双方达成一致,避免恶性竞争;第四,采用科技合作或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联合,实现共赢共存;第五,以适当方式造势威慑,将“国之利器示于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中,巧妙运用外交途径,即“伐交”,形成科技组织之间的合作或组织企业联盟,以战胜对手.竞争联合会形成两大效应:集富效应和马太效应.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会是优势资源向竞争力强,绩效显著,创新贡献大的优秀团队富集,也可能“愈强愈强,愈富愈富”,加剧竞争的不公平,加剧富集效应.例如爱迪生1879年以白炽灯的发明人而闻名天下,但约瑟夫·斯旺1878年也成功展示了一盏用碳丝白炽灯,比爱迪生的发明早了一年.于是,两人对簿公堂.经过激烈斗争后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并于19世纪80年代联合起来成立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

四、先发制人,后发制胜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篇》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军争篇》

所谓“先处战地”,便是抢在敌人前面占据有利形势.战争中最讲究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上说:“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等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抢占先机是赢得战斗的关键,也是兵法中的重要原则.

在科技竞争中,通常采用的领先战略就是“先发制人”的谋略.实行领先创新战略不同科技企业有不同的开发重点.企业要技术领先,就要不断进步创新,要在技术上立于先驱地位,做到所推出的创新性技术或产品最好是稀有的、难于模仿的和无法替代的.科技研发领域,“先发制人”就是在别人之前率先推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成果,在学术界“先声夺人”就要有获得公众认可的技术优势或研究理论.

先发制人的根本是要不断创新,创新的类型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其中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高技术产业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基本条件.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自主创新成果要利用专利进行保护,防止跟随者仿制,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优势,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先发制人固然有先声夺人的气势,但同时也有投资大、风险大等缺点.而后发制人则是一种“避其锐气”的谋略,一般来说是当我方处于逆境而对方处于有利地位时所采取的一种躲避谋略.在激烈的竞争中,明智的领导者绝不能意气用事,只求攻,不求守,特别是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更要注意避其锐气,以待其竭.

在科技竞争中,后发制人的谋略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途径实现,但是要注意的是后发制人依旧必须持续创新.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后发制人者单纯仿造是难以后来居上的,但若对其研究,发现现有产品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创新,推出成本更低、品质更好的新产品,那么必然会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优势.

先发制人,后发制胜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联系.例如,技术领先者推出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面世时,总是先声夺人.而后来者则可避其锐气,紧随其后,找出领先者的弱点并加以创新,实现后来居上.

五、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夫兵行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实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篇》

任何强大的对手,也有其薄弱之处,任何弱小的对手,也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方面、某一研究领域中表现出局部的强大.因此,领导者要善于巧用计谋,变自己的“虚”为“实”,用自己的“实”击“虚”.

在科技竞争中,“避实击虚”这条策略我们可将其理解为击”少人区”和“无人区”之虚. “无人区”是指当前尚不存在、未知的科学、技术及相关的科技企业、产品及市场空间. “少人区”是指当前涉足较少的科研领域、科技企业、产品及市场空间.以多晶硅为例,据调查显示,目前四川省多晶硅产能过剩,太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多晶硅此时变成了'多人区’,然而在几年前多晶硅还属于'少人区’甚至'无人区’,那时从事多晶硅产业的企业则有着良好的经营成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找行业里的'少人区’或者'无人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无人区”和“少人区”原理适用于科学领域、技术领域、产品领域和市场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寻找这些领域的“无人区”和“少人区”.

通过科学、技术领域的交叉创新寻找新学科及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将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与自然科学中的心理学交叉创新,得出社会心理学这个新学科,通过将生物医学与材料学交叉创新,进入生物医学材料学领域等.

通过类比、联想、移植和交叉突破等方法寻找新领域、新学科,其关键是发现彼此间的相关性.例如由金属导电联想到如何使陶瓷导电,就此研究产生了导电陶瓷,而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则将此类比研究继续下去,凭借“导电论文范文物的合成”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物理化学家恩斯特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巧妙的将核磁共振技术移植到诊断探测人体病灶方面,最终发明了核磁共振扫描仪,并凭借此获得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通过辐射分析来寻找新领域,将某一新兴科学或技术辐射移植到相关多个领域,然后进行检索分析,发现其中之“无人区”或“少人区”.例如在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克隆出一头绵羊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便开始进行克隆领域的探索,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等哺乳动物,这就是辐射分析法的运用.

通过挑战极限来发展新领域,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因此,科技竞争者们必然总是希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升级,这就将促使研究者们去挑战极限.例如,据预测2010年前后当硅集成电路的特征线宽减小到50nm后,微电子器件将接近物理极限.对此,科技界的对策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挑战极限,而这个研究领域恰恰就是一个“无人区”或是“少人区”.

单纯把握“无人区”与“少人区”还不够,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项目选择时,建议选择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项目,即在技术(产品)上的“少人区”、 “无人区”,在用户上的“多人区”,在经济上的“高效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考核. (见表1)

在竞争中不仅要对竞争对手做到“避实击虚”,还要做到“避我之虚,扬我之实”,亦即“避虚就实”.攻击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环节,寻找方向,另辟蹊径,以我之长,攻其之短.亦可采用“扬短抑长”的策略,即将我方长处隐藏起来,示敌以弱,迷惑对手,最终伺机取胜,而此时则要通过“出奇”来制胜.

科技竞争中要奇正相生,例如老产品为正,新产品为奇,当开发新产品时,老产品还是不可轻易丢弃.出奇制胜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诸如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及其相互结合.要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开拓人他人没有开拓的新领域.要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特色,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人贵我廉,人廉我弃.”

“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的前提是要“知彼知己”,明确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同时,竞争对手也有强弱之分,以己之长攻其之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还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六、敌变我变,人才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科技单位和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改变之中,这都不断地向科技单位和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应对这一切挑战的秘诀就是”敌变我变,变中取胜”.从制定发展战略,选择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研究策略,到实施计划,全过程都应随客观形势、环境、市场、竞争对手和科技前沿的变化而变化,要增强自身的动态应变能力,及时采取应变战略. (见图1)

成功的组织一定要有成功的战略,而成功战略一定要有成功的领导者.领导者是实施战略的决策者、指挥者,对战略的成败负有主要责任.而孙子兵法中所提出的大将五德:智、信、仁、勇、严,用其衡量科技领导者,可以做如下解释:

智:智慧才能、专业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信:言而有信、取信于人、诚实待人、信赖下属、诚信为本;仁:仁爱为怀、体谅下属、注重沟通、人性管理;勇:决策果断、处事干练、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严:严明法纪、刚正不阿.

然而,优秀的领导者固然重要,但人才亦不可忽视.科技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应积极推行“人才强国”、 “人才强企”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汇聚人才,要择人任势,合理用人,营造“以人为本,崇尚科学,追求论文范文”的氛围,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供科技人才发挥发展.要聚团队之众,学科之众,要产学研结合,构建联盟去应对更大的竞争.

当代科技竞争要求我们能够构建一支优秀高效的团队,拥有一位具有动态应变能力的领导者,以人才竞争为基础,时刻审视竞争对手以及外界形势、环境、市场等发生的变化,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做到“敌变我变,人才制胜”.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谋定计,高瞻远瞩,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竞争合作,敌变我变,人才制胜.”《孙子兵法》乃兵家之经典,亦是国学之经典,面对日趋繁喧浮躁的竞争,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家能够潜心温习经典,并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对今日之竞争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经验,做到从精英到领袖,从优秀到论文范文.

核心竞争力:科技竞争:财力 脑力

总结:本文是一篇科技竞争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核心竞争力引用文献:

[1] 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题目怎样定
[2] 优秀核心竞争力论文题目 核心竞争力论文题目怎么取
[3]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学论文题目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论文标题如何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