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展览| 先生归来——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汪采白画展

 海内百川大包容 2022-03-0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汪采白先生,名孔祁,字采白,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歙县西溪人。其出生于徽州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汪采白幼承家学,5岁便拜山水大家黄宾虹为师,习四书五经并丹青之法。1907年,汪采白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师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导者李瑞清;此后又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南京中央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职。1939年,因被蚊虫叮咬感染病毒,于次年7月离世,年仅54岁。

图片
图片

      汪采白的画追步“新安画派”,陶熔宋元,简逸高古,风骨清逸,尤其是他的青绿山水,清雅可爱,落笔超逸,布局机警,独具品格。他为人宽厚,淡怀高志,富有民族气节,以高尚人品而著称艺林。他的绘画,中西兼通,追求写实,非常注重师法造化。他认真向古代名家学习,对新安画派诸家技法全面揣摩、领会,但并不囿于前人的成就,而是博采众长,追求新意,自成风格。他气势恢宏、构图新颖、笔墨谨细、气清韵逸的写实作品,给新安画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新安画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片

01

传承新安,笔疏墨简

     汪采白为中国近代杰出画家,尤以山水画著称于世,画宗家乡“新安画派”萧疏散淡之风;并以青绿法写黄山,高古清逸,风格独具,给当时的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时人有诗“西干山上两名师,渐江采白三百年”,将其与“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渐江并提,足见汪采白在新安画史中地位之重。

      汪采白的山水画可分为两大风格,其中一路便是延续传统“新安画派”的枯笔淡墨之风,疏淡清逸。汪采白出生于人文荟萃的徽州,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汪氏又是徽州望族,书香门第,家藏颇丰,其族亲及师友如许承尧、黄宾虹等皆藏有新安诸家的名迹。汪采白自幼便深受新安画风的熏陶洗礼,对于新安前辈画家如渐江、查士标等也是顶礼膜拜,经常临摹并研究其作品。

图片

《巉岩积雪图》立轴

图片
图片

《仿石涛山水图》立轴  《仿査士标山水图》立轴

图片

《仿恽南田山水图》扇面

图片

《黄海幽逸图》立轴

图片

 《黄山丘壑图》立轴

        1                  2                   3

图片
图片
图片

1《为赞勋作山水图》立轴  

2《为次仲画山水屏》 

 3《为谓之仁兄作山水图》立轴

图片
图片

《为子腾先生作山水图》《为郑攸之画高士图》

图片

《秋山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听泉图》立轴          《观瀑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山行图》立轴        《游江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青绿圣手,貌写家山

      汪采白山水的另一路风格便是青绿作品,数量较多,也最能体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中国青绿山水画历史悠久,但要得其要领却非易事。汪采白在前人青绿法基础上追本溯源,兼收并蓄,结合自身所学的西式绘画教育,不断尝试探索,大胆开拓青绿山水之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如黄宾虹所说的像“菠菜煮豆腐”,青绿翠白,清新雅致。

     作为徽州人,汪采白对家乡名山黄山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认为“黄山丘壑到处皆可入画”,一生致力于描绘黄山。他一生曾五游黄山,来往于三十六峰之间,寻幽探胜,与流云飞泉、奇松怪石朝夕相对,自然得黄山之真性情。他的青绿黄山俊逸雄奇、清新秀丽,与传统青绿法相比更具写意性,迥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

图片

《仿査士标青绿山水图》立轴

图片

青绿山水轴

图片

《寒山秋水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千帆胜境图》立轴      《碧涧有声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花木竹石,妙趣天成

     除山水外,汪采白还兼擅花卉,喜绘梅兰双清、古木竹石等,墨笔、设色兼而有之,各具特色。笔力雄劲,墨气浑厚,皴擦点染,肆意纵横。所谓画如其人,人奇画高古,他笔下这些桀骜不屈的梅竹也象征着汪采白的高风亮节。

图片

《为律声作梅竹石图》立轴

图片

《设色梅竹石图》立轴

图片

《鸣禽图》立轴

图片
图片

   《兰桂齐芳图》立轴    《澹盦戏墨图》立轴

图片
图片

结语

      汪采白是近代“新安画派”的又一高峰,他潜心于“新安画派”研究,践行“新安画派”的艺术理念,笔简意工,神韵独绝,把“新安画派”萧疏散淡的元人气韵发挥到极致。他把传统的青绿法融入黄山图的创作中去,清奇幽邃,巧夺化工,并结合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所接触的西方绘画实践和艺术理论,不断寻求突破,为“新安画派”在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汪采白是美术学校科班出身,翻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最前沿的美术学校都曾留下汪采白的身影。他把新安画家的艺术理念和思想广泛传播到各大美术学校,将其发扬光大,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点击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