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问风,问鸟,问钟,问十年前田馥甄的My love

 一半时差 2022-03-01

在初春的寒冷中醒来,在惊慌的世事中,在无奈无助的事实中,在意识混乱的挣扎里,看到反复的质疑,也看到夸张的渲染,更有迫切证明一切的贪婪。我无法回答所有的未知,只有不断地确定存在,确定所喜爱与追求的真实,才能填补黑白的恐惧。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两百年前,一位叫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男孩降临在浪漫的巴黎,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诗人。破碎的家庭关系被后人认为这是影响他诗歌创作的因素之一,纵使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获得不同的情绪,然而后世还是会以现代象征派诗歌先驱来统称他。现在无法确定散文诗《沉醉吧》中,他写下的问题“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到底属于哪个时辰,如同他告诉我们问星辰海浪,问虫鸣鸟叫,问时间万物那样,在流动的世界里,寻找去沉醉,去确认自己存在的时刻。

Live in life

田馥甄的live in life系列终于发出了第二个篇章,在预告的片段中,“The hour”的主题一度让我以为她会继自己的房间后再次探索更深层次的伍尔夫与女性自我的价值,结果大家都看到,她永远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举动(被打脸)——带着波德莱尔的散文诗,进入自己喜爱的山林,与乐手们共谱了一支“山林之歌”。

为一首现成的诗谱曲,还要契合山林的向往以及表现歌唱的灵动,难度是极其大的,田馥甄也坦言这首歌就收歌阶段就历时了半年之久,最后由蔡旻佑交出了满意的曲子。整首歌曲的走向都不同于常见的流行乐,也是极少主副歌一体的华语音乐。前奏先用钢琴音色带入,利用手鼓敲击扩大空间回响,当我们以为要进入主歌时却依然是纯音乐,钢琴节奏加快,大提琴加入,弦乐乐器最容易拨动一个人的情绪,接着电吉他和贝斯,和声老师加入,这层次分明的编曲如同登山者一步一步地带领我们走进了丛林深处。

走进丛林之后,我们要干嘛,就是要寻找答案,田馥甄就是登山者,她带领我们去问风,问浪,问星,问鸟,问钟,问逃逸的事物,问呻吟的生灵,问滚动的石头。而这一切都就存在在这山上,我们只要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沉醉。波德莱尔的原文告诉我们不要当时间的奴隶,田馥甄则把它唱成歌,让音乐在山中回荡。

山友聚会

按照以往的音乐走向,一般都会在一段演唱之后迎来副歌,再提高音调或用架子鼓烘托,让第二遍的副歌更加情绪澎湃,然而这里并没有,而是选择了用诗文独白代替。我们不能确定团队在考虑这一段时,是否有过其他选择,也没有哪个更好之说,按照整首歌的氛围与主题来说,的确独白是非常契合的(当然换成传统的演唱会相对流畅)。就像我们踏入丛林,发现陌生的生物,发出疑问那样,后面再接副歌就很好地衔接了这样的追问。

把主副歌的概念模糊,我们既可以认为歌词部分是主歌,哼唱是副歌,也可以认为直接进入副歌,省略主歌,哼唱是歌曲的升华,无论是怎样的认为,这首歌的设定都是田馥甄以往作品未有过的尝试。其实,如果平时有听过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作品,对此是并不会感到奇怪的,而对于陈建骐老师来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做出大众认为的更“完美”的音乐呢。十几年前的几米音乐剧,后来的王小苗诗集,再有夏宇的愈混乐队,吴晟的诗歌音乐等,也就在「时辰」发布的这一天,另一位台湾诗人叶青的诗被唱成歌,是预计6月发布的《滚动的诗》音乐纪实计划系列的其中一章。台湾音乐一直都与文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如今在田馥甄身上再次看到,对于我这样热爱诗歌与音乐的听众来说,自然是如网络语所说的“梦幻联动”(转圈圈)。

山上,丛林深处,主角是谁?是大自然的一切,live录音把虫鸣鸟叫也当成了音乐的一部分,我们清晰地听到了这流动的生命吟唱,最后那段daladala,就是歌者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她找到了沉醉的答案。或许是因为置身山中比较空旷的原因,人声收音难度要比房间制作时大,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混响并不明显,这可能也是与自然声音之间做了取舍,如果后期混响过于明显,虫鸣鸟叫就不够真实和清晰了。同时还有一个小巧思,有一段把人声放在左声道,乐器放在右声道,营造了一种置身山林的感觉。而且用手鼓取代传统的架子鼓也是编曲的点睛之处(用架子鼓大概都把鸟吓跑了)。

///

等待了一年多才释出新作品,金曲歌后的头衔也未能使她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在这个live in life的短暂时长中,歌迷的渴望未满足便又冷却,在新作品发布之后,或许又要长时间消失。而众人又再次以点击量,曝光量,各种数据来定义她,也依然在这个新作品下看到“装文艺”“神婆”“假仙女”类似的评论。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评价,也忠于自己的耳朵与想法,但非要从“文艺”角度来定义田馥甄,我想要说的不止这些,不妨回到十年前,第二张专辑【My love】诞生之时。

通过第五张专辑【无人知晓】拿下最佳华语女歌手,最佳作词,最佳制作人,不得不让人想起同是入围七项却颗粒无收的【My love】,而这张专辑通过十年的淬炼,依然有遗憾可惜的声音,但我们也更清晰了田馥甄“文青”的痕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偶像与歌手变得撕裂,创作歌手也比演唱歌手更容易获得认可,所以刚单飞不久的田馥甄仍在演唱上寻找一个舒适的状态,或者说是她需要更多的作品去在大众面前确定存在的风格,即便她从出道开始就打算随波逐流。

在音乐市场上,商业行为或大众讨论之时,往往会产生分类,于是歌手们会被贴上一些标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分裂的评价,一边是个性代表,一边是蹭热点。在10年代初期,小清新与文青民谣风较为盛行,陈绮贞,安溥,青峰的苏打绿,陈珊妮等人都在那几年交出了非常棒的文青风专辑,而田馥甄在第一张专辑【To hebe】获得肯定之后,便迅速推出了第二张——被誉为台湾文青歌手合作盛宴的一张极具文青风格的【My love】,也是从这时开始,田馥甄有了“文青女神”的称号。

wu wu~my love~

如同我之前在讨论金曲奖对文青歌手的认可度时说过,在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是市场让田馥甄选择了文青风格,还是田馥甄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气质。要知道,在那时候,大众对她的定义依然是S.H.E中一员,会唱歌的偶像歌手,仅此而已。她也未有足够的个人作品去反驳别人对她的质疑,所以初具文青气质的田馥甄保留着她的小青涩与胆怯。

以专辑制作的角度来看,【My love】是一个有着完美框架的作品,制作人设好了主题与姿势,只要找来合适的衣服穿上,它就成功了一半。据后来的一些访谈了解到,从第二张专辑起,田馥甄的参与度就开始增加,也就是说她已有话语权为自己去找衣服。

围绕着爱的观点,用十首歌传达学习爱的过程,这期间有痛楚,有感伤,也有倔强,还有她对爱的哲学理解,对姐妹爱的表达,是当时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她一个成熟的标志。由于凝聚了众多音乐人的参与,歌曲的风格也较第一张更丰富,横跨独立与流行的定位初步确立。也正因为各音乐人的风格明显,使得这张专辑的凝聚力不够,或是说十首歌的表达未形成紧密的联系,明显体现在歌曲曲目的安排上。

my love

还是要幸福

第一主打兼专辑同名曲「My love」 是整张专辑的灵魂之歌,也是近十年来华语乐坛里最好的一首摇滚抒情音乐之一,郑楠极高质量的旋律搭配英式摇滚的编曲使得整首歌既能低吟浅唱,又呈现出气势磅礴之感。她第一次尝试了美声式唱腔,配合编曲,完全打开了心扉,唱出了对爱的渴望。这首歌也具有特别的魅力,每一次听都能找到力量与感动。

第二主打是田馥甄专辑的传统,它的位置是属于芭乐抒情歌曲的,如果说「寂寞寂寞就好」是田氏情歌的奠定之作,那么「还是要幸福」就是传承。擅长写芭乐旋律的张简君伟不负众望,流畅自然的旋律成功让这首歌成为本专的hitsong,也让田氏情歌更深入人心。

乌托邦

影子的影子

请你给我好一点的情敌

专辑最受文青瞩目的是由李格弟作词的三首歌,它们的曲分别来自陈珊妮,陈绮贞和安溥。这三位创作女歌手,风格各异,陈珊妮是酷冷的,但她交出了「乌托邦」这样轻快的旋律,这首歌和时辰一样歌词非常短,不断地重复。李格弟的歌词怪诞有趣,说着你的时间就是我的时间,把时间形容成水,它在彼此的生命蔓延,两人打造了理想的容器,分享着流动的乐趣,这样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的乌托邦。

「影子的影子」来自陈绮贞,陈绮贞的个人风格大家都很清楚,因为她声音更偏向小清新,所以很多人忽略了她音乐里面的哲学(这次只作曲,陈老师文字哲学的部分不谈)。「影子的影子」是乌托邦的另一面,两个影子在分开之后,寻找着彼此,以影子表达着灵魂相遇的对话,我们都经历着孤独寂寞的煎熬,而在这一场对话里,我最终承认了懦弱,我还是需要你。影子本身就是常被忽略的,而影子的影子更增加了一层卑微感。是感情的破裂而已吗?不,还是一件寻找存在感的替代品。

安溥的理性加上田馥甄的倔强,就是「请你给我好一点的情敌」的傲娇,这是一首词曲编唱都表现极佳的作品,所以当年仅这首歌就入围了四项金曲奖。从歌词来看,似乎是前面两首的情绪延伸,我从暗处走出来,直接质问你的逃避,并直面了孤独,喊着要享受竞争的乐趣。犹如一位自卑的影子要黑化一般,老娘就是不怕,有种出来单挑,这样的倔强与傲娇也成为了田氏情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寂寞寂寞就好」,「你就不要想起我」,「无用」。

魔鬼中的天使

花花世界

田馥甄的个人色彩明亮,歌曲却藏着腹黑,「魔鬼中的天使」便是就好的诠释。姚若龙与陈小霞这对黄金组合让【My love】在文青的包裹下,找到其商业的平衡点。从结果来看,制作团队在打造这张专辑的定位和选歌无疑是音乐工业的教科书。谁都不知道一首歌在推向市场前,会有怎样的效果,观众的音乐品味也是流动的,此时歌曲评论下仍有很多说田馥甄像某某歌手,但后来成了某某像田馥甄。

在专辑还有一首轻快且特别的歌「花花世界」,纵观目前华语乐坛里,好像也只有田馥甄用美声结合流行唱腔大胆地玩了一把,曾一度执着地教歌迷唱花腔。在后来歌曲的「念念有词」也再次看到类似的影子。

在爱的世界里行走,最后魂归何处,这世界上会有满意的答案吗?青峰把他喜欢的「你」给了田馥甄,作为这张专辑的结束。那时候她亲爱的姐妹正经历着人生痛苦,寡言的她将思念与鼓励告诉了青峰,于是我们听到了来自爱的呼唤。她直言在录音时曾唱到崩溃,也直言可以将爱无私地奉献,然而收获了并不友善的言论,新闻媒体写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报道,但她没有解释,没有抱怨。这就是田馥甄的傲气,也是她的善良和谦卑,众人有千万张嘴,无法左右,忠于自己比任何解释更要宝贵。

要说什么

无事生非

十年过去,有人回头听专辑【My love】更加珍惜,有人依然抱着遗憾,太阳出现,我看见一切都不曾改变。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回答田馥甄的文艺是刻在骨子里的,在她的生活分享中随处可见,调皮的「要说什么」的态度放在此时依然适用。

滚动的歌词后面的制作团队没有她的名字,你不去了解不会知道她对音乐的敏锐,她一直都清楚自己要唱什么,一切都有迹可循。所以再后来有了因辛波斯卡而诞生的【渺小】,有因吉本芭娜娜而诞生的【日常】,因丰岛美术馆而诞生的【无人知晓】。还有她可以精准地给出编曲建议用什么乐器,歌词的语气应如何更恰合本人,她享受着与音乐人们一起完成作品的过程。

写作和音乐一样,感受都是极其个人化的体验,当我不断在输出观点的时候,也同时不断在尝试改变,所以需要不断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输出,才不会拘泥在单一的认知里。如今互联网的便捷与软件的算法,很容易将一件事情推到你面前,然后你会在类似的圈子里迷航,捕风捉影的报道可以使事实变成欺骗。

在更加容易得到信息的时代,所喜爱的往往会隐藏得更深,爆款「小幸运」是田馥甄,低调的「My love」也是,如今个性的「时辰」更是。文青的标签不需要再贴,更不需要摘掉,曾经的青涩与胆怯,如今的成熟与从容,时间堆积出了她的真实——万事求缺,不求完美,对于田馥甄与她的音乐,现在,明白,不晚!

当然,你也可以将以上的一切归为「无事生非」!

后           记

一位读者留言说血书让我分析专辑【My love】,这样的诚恳让原本并没有打算写这次新单曲「时辰」的我,一下子说服自己,接下了这个血书要求。田馥甄的音乐我可以说已经听到深入骨髓了,但有时仍会在再次聆听时发现新的东西。与很多乐评不同,我喜欢从歌词与歌者本身出发去赏析(有文学韵味的歌词会更吸引我),音色与旋律这些主观意向占多,这样的感受如果稍有偏颇是很容易变成辩解的,所以会小心翼翼。

关于田馥甄是如何将文学,生活与音乐结合,后面还会有,我决定为四专【日常】打翻身仗,王小苗,吴晟的诗歌音乐也已安排上日程,当然关于波德莱尔,会再次归来!

· end · 

图丨网络

现在是听

田馥甄的时辰

你点一个“在看”/“赞”,像对我说悄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