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3)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昵称21405352 2022-03-01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303篇文章

前两天有人问我个问题说:为啥看起来很多基金年化收益还不错,可自己去买却总是亏钱啊。

原因很简单,多数投资者总是在这个基金巅峰的时候慕名而来,这就导致了高位接盘。

等到基金走到低谷,看起来表现不佳的时候,就会选择割肉转身离开。

之后就是骂市场骂基金经理,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这里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一个基金经理的初始规模是10个亿,最近净值涨了100%以后,变成20亿的规模。

这时候人们看到这个基金经理牛啊,净值都翻倍了,所以纷纷开始涌入申购。

短时间之内,这个基金的规模就快速增长了80亿。从20亿左右的规模,变成了100亿左右的规模。

市场不可能一直上涨啊,这时候突然回调来了。基金净值从高位,回撤了20%。

也就是这个规模100亿的基金,高位回撤了20%,也就是规模回落到了80个亿。

从净值曲线上看,这个基金经理的净值是1*(1+100%)*(1-20%)=1.6。

也就是说,他的净值曲线上涨了60%,但是整体上这个回撤,客户已经亏了10亿了。

很多基金经理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只是和你讲自己的净值增长曲线。

但他们从不会告诉你,能在规模放大的情况下控制回撤,净值持续新高,才是基金经理最珍贵的能力。

很多基金或者因为押注了某个热门行业,或者因为押注了某个热门赛道,很快取得了很大涨幅,但又在短时间亏了回去。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看到:市面上一年三倍的基金很多,三年还能维持翻倍的基金很少。

国外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成长股女皇木头姐的旗舰基金ARKK,也就是方舟创新ETF。

这个基金成立了七年多时间,投资者在上面损失了差不多40亿美元。

2014年基金成立以来,投资者大概一共投入了157亿美元的资金,现在基金的总资产是116亿美元。

尽管从净值曲线上看,ARKK从2014年至今上涨了270%,过去两年上涨了50%,但多数投资者依然是亏损的。

因为在早期ARKK基金上涨之前,投资者的投入相对比较少。到了2020年的峰值附近,投资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这道理和坤坤的白酒,兰兰的医药,其实本质上没啥差别。基金的净值表现回头看都很好,但是高位买的投资者就是亏钱了。

我们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我们用你自己的投资来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会更清楚。

你自己手里有10万块钱,然后投入到股市里买了指数基金。正好赶上了大行情好指数翻倍,你的10万变成了20万。

这时候你觉得自己投资能力爆棚啊,感觉现在市场也不错,所以想抓住这个机会。

然后又从家里拿了80万资金,加上之前的20万块钱,你的账户现在一共有100万。

这100万被你投入到股市里面去,恰好遇到了指数阶段性回调20%,你的100万还剩80万。

这时候你再算算账,之前拿10万块赚了10万。现在账面浮亏20万,等于你还倒亏10万。

这时候你有点懵逼了,这指数从1000点涨到2000点翻倍了,我投入的钱也翻倍了。

可2000点高位回调20%,还有1600点。这等于指数还涨了60%,那我怎么就亏钱了呢?

但是你仔细想想的话,这不是和前面基金是怎么亏钱的道理,是一样的嘛。

为啥不择时定投的收益率,你最终算算和买个理财差不多呢?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就像我们在《不择时的定投是伪命题》里面说过的,上涨行情中按周月定投,等于你在高位逐步加仓,又怎么能取得比较好的收益呢?

其实多数人不管做股票还是基金,亏钱的模式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低位轻仓都扛不住波动,高位满仓被套反倒能拿住了。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个成交密集区基本都是短期头部,在顶部也永远会放巨量。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为啥牛市的结局是多数人血亏》里面说过的一样。

很多人去年买基金亏钱,也是因为去年初追了排名前几名的公募,这些公募从二季度开始规模迅速变大。

今年年初这些公募回撤很大,导致去年下半年追高进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很高。

通常规模大、高收益和低波动,是基金管理里面的不可能三角,只能在里面找平衡点。

基金经理在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净值持续新高,是非常不容易的。

从这个角度观察,巴菲特是非常牛逼的,规模已经那么打了,年均收益还能保持在20%左右,回撤也控制非常的好。

从这个事情上,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呢?其实之前我们在《投资的误区》里面讲过。

第一不要养成倒金字塔加仓的习惯,要多琢磨低位、确定性和重仓三要素。

第二要明白一个道理,低位要加够仓位。浮赢加仓,一把亏光并不是骗你的。

这个事情我们之前在这篇《为啥买单的总是你》和《抱团股最终什么时候会崩》里面,也讲得非常清楚了。

其实每次都一样的是:通常基金的顶部,是散户买出来的。基金的底部,也是散户割出来的。

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因为多数散户低位不敢买,高位胆子反而大了起来,开始拼命倒金字塔加仓了。

说起这个高低位的问题,前两天有小伙伴问了个问题,说结构化牛市进行到现在,有个很诡异的现象。

就是在2015年那波牛市泡沫化的小公司,到目前估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涨幅至今也没多大。

这个小伙伴的疑问是,是不是未来这些小股票会港股化,不会有大资金再来关注了,我个人不认为这种情况会在短期内发生。

在更早之前的《经验就像旧衣裳》里面,我们曾经说过,通常大A是风水轮流转。

在这一轮大公司涨完以后,下一轮泡沫化的对象,一定是这些处于相对低位,又具备一定成长性的小公司。

只不过投资这些小公司,对多数人确实有点困难,因为选股不太容易,可能更适合的是投中证1000指数。

毕竟从指数特征来看,中证1000指数的历史弹性高,波动也非常的大。

再加上这个指数足够分散,当前估值又处在历史低位。和其他宽基指数的相关性,也非常低。

这意味着投资拥挤度低,可以有效的规避抱团股抛售,带来的负向螺旋效应。

所以拉长时间看,中证1000指数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大概率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

说起中证1000指数,和过往传统的中证1000指数基金相比较,最近我们看到一只1000成长ETF(562520)很有意思。

这个ETF跟踪的,是中证智选1000成长创新策略指数(931591)。

这个指数是以中证1000作为样本,同时采用质量、成长、创新作为样本筛选标准。

通过从中证1000之中,精选150只优质中小市值标的,力求取得超越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

从过往表现看,这个指数以中证1000作为样本筛选后,2004年12月31日基准日至今。

累积收益率达到了2811.14%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2.62%。不仅大幅跑赢沪深300这些宽基指数,也显著跑赢了中证1000指数,实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所以这里如果你关注中证1000的这些小公司,不妨也多观察下1000成长ETF(562520)

文章的最后想说:我们的第二部作品《看准》已经出版。小伙伴们前段时间一直在问这个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