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中四世三公的袁氏灭亡原因

 取经的兵 2022-03-01

很多人认为袁绍死后袁氏灭亡的主要原因:内斗。

其谋士沮授则对此事早有看法,即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提早确立名分,划分利益。

沮授谏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诫,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若其不改,祸始此矣。”

绍曰:“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即以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谭则继兄后,为青州刺史,后果互攻讦。

这番劝谏也很有战国时纵横家的风采,先用寓言,后用类比,再指明祸患。

袁绍当时也不是意识不到汉献帝的作用,不去迎接汉献帝的原因有以下几条,第一,作为曾经反董的一员,不承认献帝的合法性,而且在董卓后期传谣言说汉献帝不是灵帝亲生。第二,袁绍杀过汉献帝派的使者(因为袁槐被杀,可能是愤怒冲昏了头,觉得是董卓派来的),与汉献帝结下梁子。第三,因为董卓被杀,袁绍对此比较担心,万一自己接纳献帝会不会落得和董卓一个下场,即他没有胆量去承担风险。

不过关于当时献帝的政治优势,及袁绍该不该迎立。

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厌速,愿其图之。”帝立既非绍意,绍竟不能从。

建安元年,曹操既迎天子都许,绍每得诏书,又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太祖拒,绍遗恨之。

很多人在讨论此事时均喜欢说献帝对袁绍用处不大,然而后汉书载,袁绍本人在曹操迎立献帝后都觉得后悔异常,同时政治优势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郭图小天使也看出来要迎立献帝,不要另立)

也就是说袁绍阵营中有沮授,田丰,郭图先后提出迎立献帝,也就是说汉末时期还是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迎立献帝是利大于弊的,况且从袁绍后来后悔的表现来看,他也觉得这件事错过了时机。

”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文出处:

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鄴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可惜袁绍虽有雄心,却无伟略,控制了河北之后,便开始刚愎自用,利令智昏,变得急功近利。为了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沮授早于曹操谋士荀彧好几年就提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的构想。可是遭到郭图、淳于琼的反对,他们认为“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结果袁绍没有接受,反被曹操指责“专自竖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香擅讨伐”。袁绍自此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