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裕蕃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3-01

七、知柏地黄汤加味治愈劳淋一例

张某,女,36岁。

初诊∶198924日。

主诉及病史尿急,尿频,尿痛,因劳累复发两个月,伴腰酸乏力。经服西药效不佳而来诊,求治于余。

诊查面色无华,查心肺未见异常,肾区无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曾做中段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劳淋(慢性泌尿系感染)。

辨证脾肾两虚,膀胱湿热。

治法补脾益肾,清热利湿。

处方生地黄10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泽泻15g白茯苓15g知母10g黄柏10g蒲公英30g益母草40g菊花10g天葵子15g柴胡30g7

二诊药后症状减轻。原方加萹蓄20g、瞿麦20g萆薢12g、益智仁12g;以增强益肾清热之功。7剂。

三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继服上方药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劳淋乃下焦湿热蕴结日久,耗伤肾气,损及肾阴所致。《诸病源候论·淋》指出;"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以知柏地黄丸补肾滋阴泻火,辅以公英、益母草、菊花、天葵子、萹蓄、瞿麦清利下焦湿热,重用柴胡以抑制大肠杆菌,方奏良效。

八、凉血清热、祛湿通络法治愈风湿性心肌炎一例

邵某,男,14岁。

初诊∶1972817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气急,心前区隐痛,伴乏力气短、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一个月前有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史。住院诊断为急性风湿热。

诊查面色苍白,两颧红如涂朱,呼吸急促,心浊音界扩大,心尖搏动弥散而弱,心律不齐,频发期前收缩。心尖区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肘膝关节略红肿。舌质红,苔薄白,脉结代。血沉∶60mm/1h,抗链"O"大于500U。心电图∶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③ST段下移、T波低平、Q-T间期延长。

辨证风湿与热相搏流注关节,累及心营。

治法凉血清热,祛湿通络。

处方生地黄20g玄参15g丹皮12g苍术8g黄柏8g牛蒡子8g蝉蜕6g桑枝12g钩藤14g木瓜10g6

二诊∶823日。诸症趋缓;鼻衄两次,出血量约3ml;心慌气短。舌脉同前。宗上方加犀角粉(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6g、藕节15g、生地黄增至40g、桑枝增至25g7剂。

三诊∶830日。关节肿痛减轻,病情稳定。上方药继服10剂,诸症悉平。

【按语】本例风湿与热相搏流注关节,累及心营,故治以凉血清热、祛湿通络。治疗风湿热痹,常重用生地,《本经》言其"逐血痹,除痹生者尤良"。重用生地既有清热凉血、滋阴除痹之功,又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若见邪热迫血妄行者,常加用犀角以清热凉血。犀角一味,入胃清热、入心凉血,为除大热解血毒之专药,现多用水牛角代替,量须用至2030g。全方取生地、犀角、丹皮、玄参、钩藤以清热凉血,解毒护心;用苍术、黄柏、桑枝、木瓜以祛湿通络;佐以牛蒡子、蝉蜕以清热散风透表,使邪从表解。本例初诊药物用量较小,取效甚微,二诊增入犀角(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并加重生地、桑枝用量,取效甚速,很快收功。由此可见药物加减、用量变化的举足轻重,也足以证实"中药不传之秘在量上"的说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