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八大锤,正史中一个都没有,岳家军八大锤在正史中如何记载?

 炫叶楓雪 2022-03-02

所谓八大锤,只是纯文人们对武艺的一种童话式幻想,然后以讹传讹。

而岳家军有数万兵马,远不止八大锤,据宋军历史资料,军中起码有几千或上万柄铁锤。所以,称“八千锤”较合适。

但是“此锤非彼锤”!古代用于实战的铁锤,就比如岳云使用的锤,就如下图般,体积只有拳头般那么大小,重量大概七八斤,最多不超十二斤,你们信不信?

(此为笔者一时兴起所绘,见笑了。)

自春秋战国时起,军中就有大量铁锤装备。

南北朝起,铁铠愈发普及。到了宋朝后,敌我两军披甲率越来越高。这样,军中将卒们除必备的弓刀枪矛外,额外随身佩带备用的小铁锤、铁鞭、铁锏等破甲兵器,也越来越多了。

例如:北宋真宗时期辽军犯边,宋将傅潜率领步骑八万余人备战,然而曾经很勇猛的傅潜人过中年后,开始畏战不前了,便惹怒了军中将士。于是士卒纷纷拿着自备的铁锤、铁杖等兵器,去辕门请战......这是《宋史》中的故事,那时候的宋军士兵还多有开国时的余烈,而又说明军中士卒自备铁锤数量众多。

岳家军的敌人,主要为全盘接收了辽国,又占了大宋半壁江山的金兵。

金兵以重铠甲士而闻名,全身包裹于重铠之内的金国“铁浮屠”战士,不惧刀砍矛刺、又箭矢难伤,那几百人列队推过来时,铁靴踏地,地面也会颤抖,真不是开玩笑的。

这时候,唯有甲士对甲士,用鞭锏铁锤猛击,才能重创敌人。

而从挥击的重力加速度上,铁锤、铁骨朵等锤类兵器的杀伤效应,又远胜鞭锏。

所以,包括了岳家军在内的宋军,铁锤装备量是很大的。

但是,从来没有小说、连环画与戏文中那种大锤。

像那种影视中常出现的、体积如大西瓜一样的大铁锤,现实中就根本不可能用于实战!

而传武在背离了实战的套路化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专用于表演的那些空心大锤与所谓的“某某锤法”,实质也就是表演一下而已。这样的老师傅,笔者还认识几个。

实战的铁锤有多大?

无论你信不信,事实就只有拳头大小,七八斤重,八九不离十。

有人说越是古代人,力气越大,所以必定真有人能用上百斤的大锤打仗的。

那么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力气大吧?

根据成书于战国时的《六韬》所载,军中铁锤与铁棒重量,就是八斤到十二斤。

所以,《隋唐演义》中那些重达数百斤的八大锤是虚;岳家军那些七八十斤重量的“八大锤”也全是假的。

由此,正史中同样也没有所谓的“岳家军八大锤”。

因为小说中那些如西瓜一样大小、动辄一二百斤的大锤,在真实的古代战场上是决不可能出现的!

为何?就因为违背了战斗规律,严重不符合实战!

那么什么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斗规律?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说的很明白,就是:快马轻刀。训练用重械,临阵使轻刀。

如果提着几十斤、上百斤重兵器上阵,那就是违背了规律。

锤也是一样道理!

平时能抡起八十斤大锤舞动的,决不代表他能抡着八十斤大锤上阵战斗。

八斤锤杀伤力够不够?

要讲打击威力,就算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有三斤重的长柄铁榔头,挥臂奋力一击,也能把有薄铁板护胸的人打得直想吐血。谁若不信,可以自己试体验。

如果八斤长柄榔头挥臂抡起来,水泥预制板都能砸得粉碎。

而锤与榔头的击打是一样的,就是榔头原理。

那么由这些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

古人不傻,明明八斤锤已经足可摧坚破甲,为何非得要多耗体力、去抡八十斤大锤?

而战场上,多留一分力气,就是多一分生存机会。所以不要意淫古代大将抡着几十斤、几百斤重兵器这种虚假传说。

如果有人非得认为古代一定有人会手执八十斤铁锤打仗,那这个人肯定是小说迷,而对真正的武艺一无所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