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题”诗并非无题

 jxyslza 2022-03-02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四七》

【原文】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天籁易工,人籁难工。《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绝千古。汉、魏以下,有题方有诗,性情渐漓。至唐人有五言八韵之试帖,限以格律,而性情愈远;且有“赋得”等名目,以诗为诗,犹之以水洗水,更无意味。从此,诗之道每况愈下矣。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略见大意。

 【翻译】没有题目的诗作,是上天发出的声音;有题目的诗作,是人发出的声音。上天发出的声音容易工整,人发出的声音难于工整。《诗经》、《古诗十九首》,都是无题之作,后人取诗中前面一二个字作题目,于是流传千古,独一无二。自汉魏以来,有诗题才有诗,而诗中的性情渐渐疏离。到唐代有人作五言八韵的试帖,用格律加以限制,因而诗中的性情更加远离。并有赋得等名目,用诗作诗,就好比用水来洗水,更加没有意味。作诗的真谛每况愈下。我小时候写过一句诗:“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从这两句诗中,大略可知我的观点。

【解析】在我上期公众号中,我说:“无题”诗数不胜数,不是说无题就可以随心所欲,“十三不靠”。“无题”诗只是没有表面上的题目文字,内在诗歌主题还是应该有的。唐代以来,有的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题目,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全诗“别”字为通篇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虽说“无题”,但诗的主题非常集中,也显而易见。李商隐另外一首代表作,虽然有题目,但是,关于诗的主题,后人却理解不一。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李商隐的“无题”诗比较多,在《全唐诗》中包括五言和七言诗,一共有十六首之多。可以说,李商隐是中国朦胧诗的老祖宗。
历代古诗中,确实有不少诗人给自己诗取题目很随意,因为反正读者并不认真计较题目的优劣。古代文人聚会,分题赋诗,分到什么题目就写“赋得·····”的诗题,例如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后来诗题中冠名“赋得”的诗逐渐扩大了范围,凡是多人聚会或者应试,指定题目的都可以称“赋得”:
1、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2、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3、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例如,唐朝王湾写的《应诏赋得除夜》五律,显然就是皇帝命题除夕夜的应制诗。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李白写的《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看题目就知道是几位朋友送宋某人入川,李白分到以白鹭为题作诗一首: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分题作诗,就要围绕题目内容来写,否则就是“离题”,所以,这类“赋得体”诗,有的以某诗句为题目,袁枚很反对,认为这就好像“以诗为诗,犹之以水洗水,更无意味。”不过,作为诗人在一起练笔助兴,分题作诗,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第90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