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觉醒:心法紧贴人性的弱点 · 算法迎合行为的特点

 行走山林 2022-03-02
文章图片1

挣钱就难易程度而言:权力第一,资本第二,技术第三,运气第四,能力第五,勤奋第六。钱的背后是事,把事做到极致,事成则钱自来;事的背后是人,把人做好,事就成了最好的果;人的背后是命,把生命的维度修好,莫名其妙的就有很多好运;命的背后是道,人只要心怀善念真心助人,就走上了正确的道。

有钱的人,满世界找生意;没钱的人,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干这怕丢人,干那嫌钱少。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没钱的时候, 把勤舍出去, 钱就来了,这叫天道酬勤;当有钱的时候, 把钱舍出去, 人就来了,这叫轻财聚人;当有人的时候, 把爱舍出去, 事业就来了, 这叫厚德载物;当事业成功后, 把智慧舍出去, 喜悦就来了,这叫德行天下。

心法:紧贴人性的弱点

所谓赚钱的心法,就是通过“洞悉人性·洞察人欲·洞见人心”,来获取金钱财富。人是环境的产物,圈子里的动物。在芸芸社会中,看似理性有意识的经济人,但在市场环境中,其行为往往呈现非理性而感性的一面。通过洞悉人性弱点,来洞察人的不理性经济行为,并据此找到了赚钱的机会和方法。

马克杯的禀赋效应

有人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红蓝两组,红组同学拿到价值十元的马克杯,蓝组同学拿到十元的现金,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交易。拿到马克杯的红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杯子的价格高于十元;而拿到十元现金的同学则普遍认为马克杯的价格低于十元。

文章图片2

这就是:禀赋效应。意思是说:同样一个东西,自己拥有时会觉得价值较高,别人拥有时会觉得价值较低。那么,如果要你放弃一项东西或权利,你要求的报酬会高得多;如果要你花钱购买这个东西或权利,你肯花的金额则少得多。同样一个东西,买卖预期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何为?

其实,奥妙则在于:第一,所有权框架创造的价值,与在理性分析上商品带给个体的价值是不一致的。准备出售的已有物品与自己紧密关联,是自我的一部分,定价必然高;准备购买的物品,它还不是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定价相应较低。第二,厌恶损失的心理作祟。人们在卖出常用的物品时,会激活与损失厌恶和痛苦有关的大脑区域,让人感觉到的损失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等值的获益带来的愉快。

这种心理效应用来解释股票市场的投资心理:股票的散户投资者对于股票的态度,取决于他是否购买了这只股票。一旦购买了这只股票,他们就非常喜欢选择性地寻找这只股票上涨的理由,却忽略这只股票下跌的理由。在如此心态之下,即便股票已经上涨到高位,他们也不愿意卖出;而股票下跌了,更不舍得割肉止损。

在商业世界,禀赋效应会体现得就更加明显: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有权利享受自己已经习惯的交易条件,并且把交易条件恶化视为一种损失。如果卖家将某件商品的价格包含在其它商品价格里,一般都是以免费赠送该商品的方式进行打包销售,那么,当卖家开始对这件商品收费,买家的“厌恶损失”的心理就开始起作用,他们会把价格的变化夸张放大,进而对商家产生恶劣反馈。

文章图片3

小便池的助推效应

男性洗手间的小便池经常有尿液四溅的现象,让打扫维护者伤透脑筋。有人建议在小便池排水口附近装上一个蝴蝶图案,之后,如厕者尿液溅出的情况减少了至少八成,有效降低了洗手间的清洁成本。诸如此类的引导型小创意,被称之为经济现象和规律中的助推效应:即不用硬性规定或强制手段,那种轻轻推动你做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它能保证你既收获最大利益又获得自由选择权。

人在做决定的时候,表现得并非一个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是经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呈现非理性的一面,人们做出的决定也往往不是最利己的决定。所以,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暗示,来助推人们做出你期望的决定。这在商业生活中有很多运用。

比如,餐厅老板一般会在菜单上设置一道很贵的菜,那么第二贵的菜肯定就是最畅销的菜,尽管第二贵的这道菜其实也不便宜。但是,因为消费者已经把最贵的菜价设定为了参照物,那么跟它比起来,第二贵就显得不那么贵了。为了让人们节约用电,那么不妨在显示空调温度的旁边,增设一个显示电量的数字,人们可以随时看到自己使用了多少电量,使用电量肯定会降低不少。

当你要说服别人同意你的方案,你可以设置一些暗示来助推他做出你期望的决定。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其它领域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极低成本的创新改进,促使人们更轻松简单地作出对集体社会乃至公众利益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在商业世界里,如果你能处在设计规则的主动位置------你可以把默认选项设置成对你有利的,因为默认选项就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结果,这样只不过更加方便大家做选择。但是,千万不要设置损人利己的选项,否则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章图片4

趁火打劫的效应

有家知名餐厅,很受欢迎,食客众多,生意火爆,尤其是周六晚的黄金时段,经常是提前预订都弄不到座位。于是就有人建议餐厅老板,既然生意这么火爆,你们就应该以拍卖的价格来出售黄金时段的座位,价高者得,反正又不缺客户,这样做可以实现最大化利润收益。

然而,智慧的餐厅老板拒绝了这个的建议,并给出自己为什么不采取拍卖的方式,来出售最黄金时段的座位那就是:不管需求有多大,也不要向客户索取超过商品或者服务本身价值的价格,即便是客人愿意支付更多的金钱。其实,这一点对所有公司都至关重要。

从经济学的逻辑出发,拍卖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双赢的绝佳策略,合情合理,用支付价格来平衡稀缺程度。但从人性出发,这就是趁火打劫,有违心理学的公平概念。趁火打劫固然能够赢得短期的高收益,但是一旦在用户心中留下了你过度贪婪的印象,即便是这个价格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千万不要让用户觉得你很贪婪,否则他们对你也不会有忠诚度可言。

庄家的钱不是钱的效应

在赌场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行为,张三带了五百元去赌博,结果赢了三百元,他把五百元本金揣进腰包里,然后把赢来的三百元继续开赌。他想:我已经保本了,剩下的钱就是庄家的钱,我如果能多赚一点当然最好,如果赔光了,我也没有损失。赢钱的时候,我是拿赌场的钱在赌,而不是自己的钱。这就是庄家的钱不是钱的效应。

文章图片5

明明同样都是钱,怎么会有一个能输和另外一个不能输的道理呢?同样都是钱,怎么会有庄家的钱不是钱和自己的钱才是钱的道理呢?这显然有悖经济学的常识,在经济学的逻辑中:货币价值一样,就应该一视同仁。然而,事实上,普通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存有不同的心理账户。在这个账户里,存放着两笔钱,这两笔钱对消费者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嗅觉灵敏的商家早就捕捉到这个原理,所以他们在推销东西的时候,也是按照不同的心理账户在进行营销。

同样一瓶啤酒,在夜总会里能卖出街边小杂货铺十倍百倍的价格,关键在于夜总会树立了一个奢华消费的形象。那么消费者在掏钱的时候,心理账户算的账就会自动把这瓶啤酒的花费归结为享受。若一家街边杂货铺也卖出夜总会的高价,你肯定会肺都气炸,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更厉害的商家,把原本的交易花费变成了投资,让消费者在掏钱的时候,认为这是投资账户的钱而非消费账户的钱,掏钱就会痛快很多。

美股九十年代就有着同理的现象:起初随着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强,个人投资者在赚了一些钱之后,都习惯把自己的本金拿回来一些,然后把赚到的钱都投入到股市中去,在他们看来,这些钱即便是损失了,也是赚到的钱。这样的热钱盲目地涌入,加速了股票市场从繁荣走向崩盘。

人性中还存在着一个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人在面临重大损失的时候,即便是保守的人,也会倾向于铤而走险,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孤注一掷,希望能够翻盘。所以,往往在年末的时候,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收益大幅落后,他们还敢于进行风险更大的操作,期待能够回本或者获得收益。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先天天弗违,后天奉天时。法天则地,富贵长存。古之君子,洞物情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消长而乘其运,故随机而动动而必成。致广大而极精微,极高妙处道中庸。

文章图片6

算法:迎合行为的特点

新技术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新技术可以产生一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这属于交易的内容。另一个是,新技术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业务活动,这个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优化了基于原有技术的业务活动,使利益相关者所从事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当然也有可能创造出一些新的业务活动。从这两个维度上看,新技术对经济市场和商业逻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的背后是数据,数据的背后是算法。

高科技的智慧在于可以依靠收集来的大数据,通过结合算法,精准掌握人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在无形中进行操控。从另外一角度来看,未来人类真正的敌人,不是生态环境,不是经济危机,不是核武器,而是智慧算法。算法正在试图驯服人类。

什么是算法呢?美国科学院院刊研究指出:只要你在脸书上面的互动足够多,也就是提供的数据足够多,算法对你的了解最终会超过你自己。这就是可怕的算法。它不停的收集你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帮你设定好行为路线,冥冥之中将你彻底掌控。

人的情感情绪思想,乃至于文化和价值观,背后全是一系列的数据,只不过之前我们掌控数据的颗粒感不够,所以无法精准检测和控制这些东西,但是如今随着算法和算力的强大,这些都将被破解,于是人类的情感情绪价值观,乃至于直觉灵感欲望等等都可以被操控。当人类的这些东西被操控之后,人类的决策就很容易被操控,因为随着人类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未来人的行为会越来越不理性,一切都是情绪,只要能够操纵人们的情绪,就能操纵人们的决策。

文章图片7

未来,当我们打开手机,平台马上就会通过你按手机的动作获取你的身体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和心率变化,平台马上就会锁定你的喜好和标签,而且模拟出你的心理变化曲线,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在他们眼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我们的一切行踪都被掌控,任由它们操弄。

淘宝知道你想买什么,微信知道你在聊什么,抖音知道你在看什么,美团知道你想吃什么,百度知道你在搜什么,滴滴知道你想去哪里……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我们的命运不再掌握自己或者所谓的上帝手里,而是掌握在这些数据和算法的拥有者手里。

未来的人只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普罗大众芸芸众生,这属于“被算法”型的,完全被算法牵着走,几乎彻底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每天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玩玩游戏,充当社会的吃瓜群众。他们顺应了算法机制,成了大数据的一份子。

第二种是极少数掌握大数据的人,他们少之又少,算法不能理解他们,推送的东西他们也毫无兴趣,相反他们却可以控制算法,普通人听算法的,而算法听他们的。他们利用算法给世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同时监督每一个人的行踪,让人们不要互相越位,安分守己。

第二种人将越来越少,恰恰是这极少数人,能成为人类食物链的最顶层,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和主宰者,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因此,未来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再是阶层的差别,而是不同物种的差别。这将开启人类的“新奴役时代”。我们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这就是物极必反。

文章图片8

数据的背后是算法,算法的背后是权力。

未来拥有大数据的人将拥有绝对的权力,它们将成为神一般的人,拥有神机妙算的能力。而且数据开始向极少数人手中集中,人类就会分裂成两个阶层:极少数的人掌握了大数据,是有产阶级,剩余大部分的人都将成为被数据掌控的无产阶级。从商业上看,平台将掌握商家和个体所有的数据,可以清晰的窥见每个人的消费倾向,从而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算法和人类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算法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它;第二步,算法是我们的指示灯,它会告诉我们大方向和原则;第三步,算法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索性放弃思考,什么都听它的。

人类未来的抗争,就是“算法”和“心法”的抗衡。因为“算法”是平台通过我们的行为数据,计算出我们的行为规律,进而让我们沉溺、不可自拔、重复消费,从而将我们掌控。“心法”是每个人的文化认知、自律修为和价值观等背后人性人欲人心的综合体现。

“心法”是反“算法”的,“心法”能避免我们上瘾,努力让我们保持清醒和思考;由于“算法”的持续进步,不断战胜多数人的“心法”;唯有少数的人能通过自律、学习、精进等等战胜“算法”,一起引领社会的进步。

市场都是内行赚外行的钱。在市场经济中,只要你参与进来,你就是生意人就是商人。商业就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成王败寇,只有赢家和输家。不会赚钱的生意人,通通都是外行,门还没进。一个死理:无论你在其他那个方面如何成功,到了市场里,赢输就是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说再多都是废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