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我去当炮灰,我去还是不去?

 明少早说 2022-03-02

调我去当炮灰,我去还是不去?

写在前面

朋友小白跟我吐槽,最近遇到了一件难事——公司规定每三年,销售部的主管就要轮换驻地,本来他在这个区域干得好好的,公司要求他要到另外一个区域去,他根本就不想去,领导却很希望他去,这事情要怎么办?

一、传说中的死亡之地

小白要调去的地方,在他们公司号称死亡之地——人见人栽、车到爆胎,之前调过去的几任销售大佬,都在那个地方“翻车”了。

那个区域客户要求高,竞争压力大,可以说要不是出于公司的战略规划,那个地区是应该放弃掉的。

但是只要公司一天没有放弃这个地方,就需要有人过去负责。

做销售的朋友,都想要一个不太用花心思、就可以有产出的市场。

“硬骨头”这种东西,做好了会很有成就感,做不好,就变成了接下来职业生涯当中的一个“败笔”,如果有升迁的机会,这个“败笔”就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利益。

所以很多销售负责人还没去那个区域,就已经一个头两个大,接下来发现业绩果然做不上去,于是大家戏称这个区域为“死亡之地”。

小白一开始就认定了——去这个地方有百害却没什么利,所以对这件事情,他非常抵触,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就是不去。

可是做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呢?

二、置之死地会怎样?

我想起来以前我身上的案例,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被分到了最偏远的市场,某种程度上类似现在小白即将面临的遭遇。

我当时初出茅庐,也不懂市场有多大的区别,直到做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不同的市场情况,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一方面是拜访距离远。

人家的客户都在市中心,我的客户都在山沟里,每次去拜访,我都要“翻山越岭”,光是赶路的难度,都有五颗星。

那个时候我没有车,拜访个客户,感觉被扒了一层皮。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拜访一家电厂,广东的8月,大太阳下晒着,感觉都快把人烤化了。

我和我的领导从市区赶到郊区,就用了快一个小时,从厂门口到办公室。又走了接近20分钟,见到客户的时候,我们两个人都像是水洗了一般——全身都汗透了。

另外一方面,是收益不理想。

拜访的难度很大,收益却没有那么理想,“肥沃市场”的客户,一言不合就爆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单,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都有可能得到当月的销冠。

而我的客户不光偏远,而且客单价没有那么高,做几单下来,只相当于别人做一单。

客户消费水平这种事情,不是销售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尤其是这种国企,人家是有严格预算的,所以我玩命做业绩,产出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

这是“置之死地”的表面结果——要付出多于他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却可能不成正比。

三、没有一种选择,叫做完美

可是这件事情,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至少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我曾经一度觉得愤愤不平——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只能拿到那么一丁点儿的业绩?

后来我发现,这个没得选择的选择,某些方面对我真的很有利。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少。

因为客户的位置比较偏远,其他的竞争对手就不大愿意去,而我刚好又属于比较勤快的销售,经常往客户那里跑,跟客户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顶峰时期,我可以做到区域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越是难做的客户,往往客户的忠诚度就越高。

另外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能力。

像这样难做的市场,都能够做好的话,接下来划分到其他的市场,就更容易做,这种难啃的骨头,反而可以成为咱们的职业口碑。

有一位老板,知道我擅长啃这种难啃的骨头,愿意给近乎双倍的薪酬挖我过去。

一个人的努力,哪怕在当下没有变现,只要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回报会在另外的地方等待着你,所谓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走到哪里,都有吃饭的能力。

讲到这里,我跟小白说:要如何选择,不要拍脑袋决定,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来画一画:如果接手新的工作区域,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否接受?

如果不接手新的区域,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完美的,又没风险,又赚钱,又简单,这样的事情只存在于童话里。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做一番细致的分析,再下决定。

当然,如果最后打算拒绝领导的话,要从公司的角度,分析自己的能力不适合做这件事情,要让领导知道,如果真的调任了,反而显得领导没有识人之明,而不是首先说自己担心拿不到相应的利益。

沟通想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关注对方的利益。

尾声

要不要接手新的工作?要不要挑战新的领域?三思之后再做决定。

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只是我们能否接受最差的结果而已。

不要在一开始就假想自己是炮灰,多想想如何能把事情搞定。

欢迎你留言聊聊: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