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日报

 老张的菜地 2022-03-0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新的征程上,我们需进一步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现实地看,我国科技创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动能还不够强劲,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我们推动科技创新需更好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城乡区域等领域,依靠科技创新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引领作用。

第一,以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夯实经济基础。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涉及计算机、通信、信息服务等多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强劲,但同时也存在数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有待补齐、高水平人才缺乏、对中小企业转型带动不足等问题。在这些方面,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方面,要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稳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结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等标志性产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特别是要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培养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人才,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打造科技竞争中核心技术领域的非对称竞争优势。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在支持工业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农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其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要关注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一是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当前,数据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需聚焦数据要素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更好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既要纠正平台企业以不正当手段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又要保护平台企业促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规模优势,助力传统产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数字化转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和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工人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结合5G基站建设和云数据中心建设等需求,大力培养技术工人队伍,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特别是要在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具体来看,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引导,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绿色关键技术研发、推广、转化与应用;发展壮大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助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特色绿色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强化科技支撑,更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尚不够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既要在提升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上下功夫,依托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又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更好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好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做优做强生命健康、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打造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重点是加强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布局,力争突破农产品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等瓶颈制约,打好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要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新路径,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加强对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及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一批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努力建设科技强、产业优、生态美的国家创新型县(市)。还要看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科技创新加速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加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营造良好的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同时,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好实现科技致富。

(执笔:李雪松 朱承亮 张慧慧 庄芹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