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未了|无处安放的乡愁

 bulaolindtsg 2022-03-02

无处安放的乡愁

来自中财论坛

文/何足道哉;欢迎关注中财论坛

乡愁,就是对于家乡的怀想。这样的怀想与眷恋,因为无处安放,就变成了一种牵挂,一种愁绪,一种关于故乡的牵挂与惆怅。于是,文人墨客的笔下,便有了乡愁。我们便从那么多的诗文里,读到了乡愁。

说到乡愁,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乡愁》之所以那么有名,让人难以忘怀,就是因为作者写出一种无处安放的乡愁。无论小时候,长大后,还是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所展现出来的乡愁,都将无处安放。无论这头,还是那头;里头,还是外头。无处安放了,才会去愁。

乡愁,是一种物化了的情绪。

所谓“乡愁”,并不一定是一种“愁”。这样的情绪,也并不一定针对“乡”才能生发出来。是物化了的,也是一种泛指,虚化。“乡”也并非生老病死之地,居住过,有了情感,有过酸甜苦辣,有过爱恨情仇。离开了,便生出了怀想,有了若有若无,或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事,便是愁了。

说到“乡愁”,应该首先说“故乡”。“故乡”已为“他乡”故此生出离愁别恨,所以才有了“乡愁”。“故国”亦如此。

关于乡愁,最早应该见于《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这是我所读到过的最为沉重的乡愁。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还是因为对故乡的种种怀恋种种不舍,无处安放。所谓“故乡”,亦可谓之“故国”。“故乡”上升为“故国”,那种去国怀乡之忧愁,则是一种大情怀,国之忧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诗经·黍离》中的诗句,史称“黍离之悲”,也是亡国之悲声。国破家亡,定会有忧声,屈原的《离骚》就是如此。

小人思乡,壮士忧国。可是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都有去国怀乡的权力。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里有诗句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因为耽于声色,弄丢了大好山河。“家国”已成为“故国”;“家乡”已经成为“故乡”。所以,才有了忧愁,才感觉故国不堪回首。宋代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山河依旧,却已经物是人非,不由悲凉丛生,不由心生慨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便是家国之忧愁。怀家念国之忧愁,无处安放,这样的忧愁,让人何以解忧呢?

怀恋不舍,无处安放,便成为一种愁。

如果你的故乡安好,故国一切无恙,如果你人在故乡一切如意,则愁从何来呢?

乡愁其实是一种见景生情的冲动。闲来无事,忽然就想家了。是因为眼前的景惹你生情,让你情不自禁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其实就是因为人在他乡,长夜难眠,生发出一种冲动来,就去思乡了。夜太静了,静到月光的移动,都能听得见,都可以看得见。夜似乎也太过寒冷,那一片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床前,感觉到一层青霜笼罩而来,全身便掠起层层的寒意。举目所见,茫茫一片,寂静无声,唯有天上一轮月,在那里,冷峭,消瘦。最要命的是,那轮瘦瘦的月,和故乡那一轮月竟然那么相像。思乡之情便情不自禁,如那月光,悄无声息地来了。本来是想一夜无话,一夜安眠的。谁知道,月来了,月光随之而来。人,便再无法安眠。于是,就去思乡了。

纳兰性德在《长相思·山一程》里写道:“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也是无法安眠,才生出思乡之情的。是啊,当一个人夜不能寐的时候,经常就会去思想。如果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而此时此刻别诸怀抱,就又多了几分思乡的理由。一霎儿风,一霎儿雪,想在梦中去见一见那些想见的人和事,都无法做到。既然做梦不成,不去思乡,还能做什么呢?

乡愁是漂泊者的专利。

因为你是一个过客,眼前虽然繁华如斯,但与你无关,只不过是引发了你的思乡之情。到处繁华喧嚣,到处灯红酒绿,到处锦衣宝舆,你一个人,在花香酒气里,你的乡愁无处安放。只能徘徊焉,徘徊焉,踯躅焉,踯躅焉......

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参军在外,一辈子都在外面四海为家。到了哪里,哪里就是战场,战争结束,战场就成为临时的家。老了,生活安定了,就在工作的城市安了家。但这个家,与老一辈人意识里的家,还是有区别的。没有几辈子的足迹,没有七情六故的枝枝蔓蔓,没有侄男哥女的牵牵绊绊。因此,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想家之类的话。他的一生,几乎居无定所,虽然最终定居在现在这座城市,他的父辈,祖辈,都在很遥远的别处。而那个“别处”,于他而言,印象又过于模糊。没有印象,又如何去想呢?

有时候我就想,父亲是没有乡愁的。因为他不知道他的乡愁将放置在何处。

一个人,有了乡愁,和没有乡愁,哪一个更加幸福一些呢?

对文人墨客而言,乡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吧?

每一个人都会有乡愁。

乡愁不应该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应该是一个文学的意象,或者是一个家国概念。

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李白《静夜思》里面的乡愁是一轮月。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里的乡愁是风和雪。文天祥《过零丁洋》里乡愁则是破碎了的山河,沉浮的命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面,举目所见皆为乡愁。一个人的乡愁倘若无处安放,那么,就如马致远一样,将一片愁心安放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还有西下的夕阳上面。或者像李白对王昌龄倾诉的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