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误解的“俄国名人”,竟都来自乌克兰?

 印客美学 2022-03-02

欧洲之门乌克兰有太多的标签,种种冲突与矛盾在此交汇。

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千百年来苦难深重,文学艺术辉煌兴盛。

其实俄罗斯与乌克兰原本是一家人。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许多你耳熟能详的名字,你以为他来自俄罗斯,但若按现在的领土划分,他们都生于乌克兰。



NO.1
果戈理的灵感是乌克兰传说?

果戈理

乌克兰的喜剧善于用诙谐讽刺的笔调描绘世态人情。

沙俄著名的文坛巨擘果戈理就创作出了名扬世界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其实他是不折不扣的乌克兰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从小喜欢乌克兰的民谣和传说。


在沙皇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果戈理写了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一举成名。

这部小说集多取材于乌克兰民间传说,带着怪异的色彩、欢快淳朴的情调,还有扎波罗什式幽默。

1842年经典长篇小说《死魂灵》问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基石,小说里的泼留希金已经成了贪婪和吝啬的代名词。


比作品本身更为讽刺的是,我们今天再看《钦差大臣》和《死魂灵》,仍不过时,一切似曾相识。



NO.2
写出《钢炼》的“斯基”是乌克兰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概每个中国人都曾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苏联名著。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乌克兰人,1904年生于乌克兰工人家庭。

由于常年参加艰苦的斗争和劳动,他的健康受损严重,1927年开始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后来,他被授予苏联最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

遗憾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创作计划才写了第一章,就再也不能动笔,重病复发撒手人寰。




NO.3
写出《海达马克》的诗人曾是农奴?

谢甫琴柯

谢甫琴科,又可译作舍甫琴科。

不过这位可不是乌克兰足球名将安德烈·舍甫琴科,而是诗人、艺术家塔拉斯·格里戈里耶维奇·谢甫琴科。

他是公认的乌克兰现代文学奠基人和乌克兰文学语言的建立者,乌克兰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谢甫琴科生于基辅的农奴家庭,直到24岁才被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赎身,成为自由人,一生颠沛流离、命途坎坷。

谢甫琴科进入大学学习,开始诗歌创作生涯,第一部诗集《科布扎歌手》就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

他的代表作有表现乌克兰少女不幸的《卡泰林娜》,讴歌乌克兰农民反抗波兰地主而英勇斗争的《海达马克》,讽刺沙皇统治的《梦境》《高加索》《遗嘱》。


“当我死了的时候,把我在坟墓里深深地埋葬,在那辽阔的草原中间,在我那亲爱的乌克兰故乡,好让我能看得见一望无边的田野,滚滚的第聂伯河,还有峭壁悬崖……”

1861年,谢甫琴科病逝,如诗歌《遗嘱》中的愿望,他被安葬在深爱的故乡乌克兰第聂伯河畔。



NO.4
是他画了《伏尔加河畔的纤夫》?

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9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著名代表,他在绘画领域大概相当于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坛的地位。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列宾美术学院是俄罗斯乃至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

列宾出生在乌克兰,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侯,旅居意大利和法国,研究欧洲艺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代表作。

沙俄统治下饱受压迫与奴役的人民,身上的苦难与力量,透过油画给人巨大的震撼。

列宾还绘制了很多反映革命者英勇斗争的艺术作品,对于进步的革命者充满同情。


《意外归来》描绘了革命者突然回家的场景,画面中的每位人物都具有典型而鲜明的个性。

《伊凡雷帝杀子》则刻画了沙皇伊凡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预示沙皇残暴不仁的统治终将灭亡。




NO.5
一次只展一幅画却轰动世界?

 库因芝

油画大师库因芝生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岛,被誉为19世纪俄国最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大自然画家。

虽然他多次报考美术学院皆名落孙山,只能成为业余绘画班学员,但成就却令旁人望尘莫及。


尽管一生只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尽管每次只展出一张画,但每次都引起轰动。

库因芝的画风自成一家,个人色彩鲜明,在众人看来十分神秘莫测。

1880年,库因芝在彼得堡举办个人画展,仅陈列了《第聂伯河上的月夜》一幅油画,展厅人满为患,争相观赏。


画面以夜色为主,乌云层次丰富,月亮发出绿色的光亮洒向大地,极其蕴含诗意和神秘感。

《白桦林》作品里一棵棵错落有致的白桦树,在阳光下自在生长,库因芝温和自由的笔触描绘了光影跳动的色彩。


列宾也夸赞库因芝为“善绘诗意光辉的艺术大师”。

在库因芝生命最后近20年的时光,他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培养下一代艺术人才,而这批学生也成为了沙俄与苏联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NO.6
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生于乌克兰?

阿赫玛托娃

众所周知,普希金被尊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那么,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是谁呢?

是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苏联著名诗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


阿赫玛托娃亲历了二战的残酷,写下许多爱国主义诗篇,表达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的渴望,对民族不幸的哀伤,以及对亡友的哀悼。

痛苦的爱和悲剧命运是阿赫玛托娃诗歌中最重要的主题,也是她最具精神深度的部分。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用字句凝结为反思的十字架,“就像一滴水,反映了二十世纪的全部历史”。

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



NO.7
《敖德萨故事》的作者死于间谍罪?

巴别尔

伊萨克·埃马努伊洛维奇·巴别尔,生于乌克兰敖德萨,是苏联籍犹太作家,继卡夫卡后又一位震撼世界的犹太作家,20世纪无可非议的文学大师。

巴别尔不与任何人类似,任何人也无法类似于他,他永远按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的东西。


提起他,很多人想起的是《骑兵军》和《敖德萨故事》,瑰丽奇异的风景、简约而有力的文字、出人意料的结局,受到很多读者欢迎。

“作家的作家”博尔赫斯评价巴别尔的文学语言:“享有散文难以企及,仿佛只留给诗歌的荣耀。”海明威也非常喜欢巴别尔的作品。


战争和历史的波谲云诡,亦无法掩盖闪耀的人性光辉,他精简的文字却能勾勒出复杂战争背后的政治、文化纠葛。



NO.8
这位诺奖获得者生于乌克兰?


阿列克谢耶维奇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名字开始为更多的中国读者所熟悉。

虽然她现在是白俄罗斯作家,但其实她生于苏联时代乌克兰的斯坦斯尼拉夫,是实实在在的乌克兰女儿。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十分关注个体的心灵创伤,同时记录民族的和边缘人群体的集体创伤记忆。


她的作品打破了宏大叙事方式,着眼于小人物的“小历史”,以小见大,记录苦难,反思历史。

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手法,也是阿列克谢维奇的艺术特色之一。

众多独立而不融为一体的声音、意识,口述实录人们经历的苦难,组成具有见证意义的复调。


口语化、碎片化的复调作品使得读者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复杂内心和真实的历史。

诺贝尔奖评委评语如是描述:“她复调式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筑起了一道丰碑。”



NO.9
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家来自乌克兰?


苏霍姆林斯基

不管是教资考试还是教育学考研,对考生们而言苏霍姆林斯基可谓是如雷贯耳。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的农民家庭,担任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长达20多年。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观点。


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坚持教学、教育和教养相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短暂的一生写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的艺术》《致女儿的信》等煌煌著作,是教育界响当当的泰斗人物。

他当然不是神,但他的理念是照亮世界的灯塔。



NO.10
《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他写的?


布尔加科夫

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生于乌克兰基辅,深受前辈、老乡果戈理的影响。

他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家,还被广泛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开山鼻祖。

尽管魔幻现实主义的术语在二三十年代还没有出现,但布氏“神秘主义黑色”的创作风格,借神秘怪诞批判社会现实,的确是艺术开拓者。


布尔加科夫善于从各种题材中捕捉喜剧因素。

戏谑诙谐的艺术风格,给悲剧笼罩一层喜剧的面纱。

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以魔幻、荒诞的笔法,将讽刺喜剧艺术推向高峰,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先驱。


深刻的哲理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真实与虚幻交织,合理与荒诞并行不悖,布氏于怪诞虚幻的现实,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批判。

他的文学作品,构成俄罗斯文学长卷独特深邃的一角。





 作者: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