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le M1真的战胜PC吗?其实还远得很

 爱极物 2022-03-02

随着MacBook和Mac mini转向苹果自家研发的Apple M1处理器,M1亦或者ARM处理器能否代替传统的x86架构、代替PC的话题被再度摆上台面。事实上,x86架构每年都收到来自各种非x86的挑战,甚至英特尔内部也曾经尝试过IA-64安腾与x86分割。而实际情况是,x86庞大兼容体系,产品阵营至今无法动摇,这也成为英特尔站稳市场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诚然Apple M1是个软件到硬件垂直整合的挑战者,就算是苹果也难以做到平台下的面面俱到,例如办公软件少不了微软Office,创意类软件少不了Adobe全家桶,苹果自带的Final Cut Pro兴许在众多评测中表现出来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但真实表现可能距离我们的期待还相当遥远。

Apple M1究竟能否战胜PC?在一次英特尔的线上交流会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也许能给你在购买下一款笔记本之前提供参考。

 

想用M1,你可能得抛弃Office

提到日常使用,Office 365和Web XPRT 3其实都是不可缺少的测试环节。Office的原因很简单,即便是任何一个版本的macOS理想办公软件都少不了微软引以为傲的全家桶。而Web XPRT 3则直接代表了日常网页浏览的基础性能。

重点是两款软件运行环境均支持macOS原生系统,不需要专门通过Rosetta转换,意味着PC和苹果之间没有编译上所产生的效率差距。

如果使用第11代酷睿i7 Tiger Lake与Apple M1进行对比,会发现WebXPRT的整体表现中Tiger Lake实际上要领先30%,如果是诸如照片测试的子项,可以看到Tiger Lake比Apple M1性能高出有3倍。

与此同时,在Office应用测试中,也能看到Tiger Lake相对Apple M1有更大幅度的领先。

另外一个则是内容创作场景。早一批试水的同学其实已经发现,除了苹果自家的Final Cut Pro,Apple M1在第三方上的表现几乎是乏力的。例如常用的Adobe Premiere Pro、Photoshop、Lightroom Classic,Tiger Lake都能多出50%性能表现,如果是借助AI算法的Topaz Labs,那么差距将相当恐怖。

游戏则不必多说,macOS对游戏的兼容性一直不太理想。在兼容游戏中,则与Tiger Lake各有输赢。

 

跑分之外:M1对抗的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简单的进行单一数据对比其实不能完整还原用户的日常。英特尔从去年开始强调新处理器的真实感受,很大原因来源于英特尔对整个生态的包容性,也正是在引导业界整合之下催生出了雅典娜计划,进而诞生了英特尔Evo平台。

英特尔Evo平台厉害的地方在于不断拔高PC的体验门槛,优秀的用户体验并非像MacBook那般要维持在万元之上,你甚至在诸如戴尔灵越中都能找到英特尔Evo平台的产品。

英特尔Evo平台主要体现在快速响应,长续航、更好的有线和无线连接,以及快充。事实上MacBook Pro所强调的开盖即刻唤醒在PC部分机型中已经司空见惯。

更多的差距则表现在日常的应用切换中,例如Outlook切换到日程表,Zoom视频通话,PowerPoint选择图片,Apple M1都有明显的滞后感。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MacBook Pro M1测试中用户反应,除了少数的原生软件,大部分应用在使用的时候会感受到卡顿,甚至第一次启动时,只能用缓慢来形容。

而续航亦是如此。苹果在宣传视频中强调的长时间续航,实际建立在125nits屏幕亮度下进行,这并非用户长时间使用的亮度,如果调整到250nits,做真实的使用体验,会发现即便是续航更长的MacBook Air M1,实际表现与宏碁Swift 5不相上下。

更重要的是,英特尔强调了笔记本生态的扩展性。目前为止苹果仍然没有一款二合一后空翻型笔记本,而英特尔OEM产品不仅提供了各种形态的笔记本形式,部分型号还具备触摸屏功能。

并且由于Tiger Lake对雷电4的原生支持,让其具备更多的兼容性。而目前MacBook虽然使用了最新的USB 4标准,虽然同样来自于英特尔技术标准,但是在兼容性上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外接部分硬盘可能会无法识别,并且不能扩扎2个以上的屏幕。但在Tiger Lake笔记本上,已经能够轻松做到扩展2个4K分辨率显示器。

相比起苹果的封闭系统,英特尔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在CPU uncore部分融入了大量的兼容技术,为其提供更好的链接,大量第三方硬件的支持,这都不是只依靠简单的软件迭代就能轻松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到现在,Macbook M1系列仍然无法通过系统更新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软件、扩展硬件的支持。

事实上,回归自研发芯片的苹果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时间兼容许多第三方软件,因为在日常使用中,你总能在macOS上发现有那么几种文件是无法打开和兼容的。即便是能够支持,也注定会在许多习以为常的地方遇到意外的Bug,譬如说M1无法推动Premiere Pro正常播放H.264 4K 30帧3轨道的视频素材,再譬如说《全战:三国》严重的贴图错误,再或者不兼容西部数据的外接硬盘。

  

M1想战胜PC还有很远

不能否认,Apple M1的创新和专一度给笔记本处理某些工作拥有更高的效能表现。但这样的表现只能适配部分用户,不能顾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甚至是用惯Adobe全家桶的用户而言,现阶段的Apple M1也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对象。

相比之下,在大部分使用场景中,使用酷睿i7 Tiger Lake的PC更占优势,一方面得益于英特尔CPU uncore部分的强大兼容性,另一方面得益于英特尔对整个业界的影响和统筹。显然,Apple M1与其他对手一样,会长期扮演一个挑战者的角色,但如果想替代PC,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