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BM首款2nm制程芯片厉害吗?

 爱极物 2022-03-02

芯片行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节点验证摩尔定律极限的可能。而这一次技术节点突破由淡出消费市场已久的IBM完成,他们通过极紫外EUV完成了更高分辨率的蚀刻,再加上诸多技术改进,最终抵达了2nm芯片制程的节点。

即便英特尔还在10nm SuperFin上快马加鞭,台积电5nm使用范围愈发广泛,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将目光投向2nm制程节点的世界,在量子计算、忆阻计算还没有找到有效突破口之前,制程、晶体管密度仍然是提升计算性能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

那么IBM 2nm即将会带来什么样改变?我们什么时候能享受到这样的技术?这里不妨让我们探讨一二。

目的:提升晶体管密度

事实上从14nm之后,除了英特尔已经很少公司严格遵循晶体管尺寸的衡量标准。因为在过去芯片制程是依照2D平面进行测量,例如90nm、65nm都是形容晶体管的有效尺寸。但随着FinFET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上被大力推广,现在的工艺节点名称更容易被理解成等效2D晶体管设计更好理解。

例如在FinFET中,晶体管鳍漏电保护层实际距离只有几纳米,但实际上并不参与运算,因此业内转向讨论晶体管密度也更便于工程师和消费者理解。

根据IBM公布的报告显示,与7nm制程的处理器相比,IBM 2nm可以做到在同功率下将性能再提高45%,在同等性能下,能耗则可以降低75%。

这意味着2nm制程能够将500亿个晶体管安装在150平方毫米的空间内,相当于一个指甲盖的大小。每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达到3.33亿个,即3.33 MTr/mm2

这是什么概念?GeForce RTX 3090上的GA102面积是IBM 2nm的4倍以上,晶体管数量为280亿个,已经属于消费级产品中罕见。

这里让我们放出一组来自Wikichip的晶体管密度对比数据参考:

可以看到,在宣称同级别的制程工艺下,英特尔的晶体管密度远比其他家要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密度值通常为峰值密度,通常由于功耗和散热的问题,处理器运行最快的部分密度为峰值密度的一半左右。

事实上这并非IBM第一次展示在芯片制程上的实力,他们在2015年首次展示了7nm制程,并在2017年展示了5nm制程,并且5nm制程已经从FinFET技术升级为纳米片Nanosheet技术,从而更好的控制单个晶体管的电压特性。

GAA当道

虽然没有说明2nm实现的具体形式,但从IBM展示的图片来看使用了三层堆栈式全栅极工艺(Three-stack Gate-All-Around, Three-stack GAA),这项工艺技术传言将会在英特尔5nm工艺中实现,而三星具体实现则需要3nm制程,台积电则一直要等到2nm。

 

IBM 2nm的三层堆栈式全栅极工艺单元高度为75nm,单元宽度40nm,单个纳米片Nanosheet高度5nm,彼此间隔5nm。同时,栅极多晶硅节距为44nm,栅极长度为12nm。

IBM表示这项技术首次使用了底部介电隔离通道设计,可以实现12nm栅极长度,栅极内部间隔使用第二代干法设计,能够有助于纳米片的开发。同时这项工艺也是首次在前道工艺FEOL部分使用EUV,从而在芯片的关键层设计的所有阶段中,都能获得EUV的加持。

顺带一提,2nm制程芯片由IBM奥尔巴尼研究所设计和制造。该研究所拥有超过超过9公顷的洁净室面积,主要用于测试、研发IBM芯片相关的专利许可,以及与合作伙伴进行协作。

IBM不曾离开

尽管我们在消费端听到的消息较少,但IBM仍然走在半导体工艺前沿。与ARM有点类似,IBM会和其他制造商一起合作开发对应IP,而非自己生产和代工产品。

早在2014年,IBM便已经将自己的制造业务出售给“女朋友”格罗方德,与此同时便展开与三星、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确保自己在生产链中的生存能力。可以看到的是,在近期的产品线路中,都能看到英特尔与三星在某些技术上有类似的共同点。

目前为止,IBM仅提供了SRAM简化测试工具来证明2nm工艺的有效性,以及最终成盘12英寸晶圆展示。即便如此,也足以让人心情激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