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蚯蚓的妙用

 liyh65 2022-03-02

       上个周末在公园陪小朋友挖蚯蚓,学校科学课这周要观察了解蚯蚓。他们的科学课老师一定不知道蚯蚓在中医里的妙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蚯蚓。

       蚯蚓也称地龙、曲蟮。《神农本草经》上说:白颈蚯蚓,味咸,性寒。主治蛇瘕;能杀灭三虫,辟除伏尸、鬼疰、蛊毒等传染病;还能杀死长虫;死后会变成水。生活在平地的土壤中。(注:白颈者,乃老蚯蚓也。)

       白颈蚯蚓性味咸寒,归肝、肾、肺三经。因咸能入血,寒可清热泻火,又入肝经,所以有清肝解毒、清热定惊的作用;归入肺、肾经,因而可清肺平喘、消散膀胱热结。临床中,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狂躁高热、肺热咳,还有利尿的作用。正如李时珍所说的,蚯蚓在物属土德,在景象属轸水。上食泥土,下饮黄泉,所以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各种热疾,下行﹣故能通利小便,治疗足疾而通经络。

       白颈蚯蚓入血可活血,又有通络行经的作用,因而可治疗风湿痛及半身不遂。《本经》中提到的“蛇瘕”,指蛇形肿物,古人认为“其形长大,在脐上下,或左右胁,上食心肝,其苦不得吐气,腰背痛,难以动作,小腹热,膀胱引阴挛急,小便黄赤,两股胫间痛。”因蚯蚓味咸可散结,性寒能除热,性专下行,所以能够治疗。另外,《本草纲目》中记载,将它去泥,用盐化成水,可治疗小儿热病癫痫,还能涂丹毒、敷漆疮;将其与葱化成汁,能治疗耳聋;将干蚯蚓炒后研末,可解蛇伤毒及蜘蛛毒;它还对脚风、疟疾有一定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颈蚯蚓含有蚯蚓素、蚯蚓解热碱、蚯蚓毒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持久的降压作用、良好的解热作用及较强的舒张支气管作用。

      上面这几段,没有中医基础的朋友可能看得头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蚯蚓的几个简单用法:

  1. 痔疮。对单纯的内痔、外痔,或者混合痔患者,可以去药店买中药地龙50克,磨成粉,装入胶囊,早晚各服用6粒。现在网上也有售卖制作好的地龙胶囊,可以直接购买来吃。

  2. 治小儿阴囊肿大。将蚯蚓连土研为末,调唾液敷涂。

  3. 治鼻中息肉。蚯蚓(炒)0.3克,皂荚1挺。上药研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作者注:1挺就是指一长条、一长块,古书常用。)

  4. 腮腺炎,即中医的痄腮。捉五六条鲜蚯蚓冲去泥土,放入一小碗内,添一匙白砂糖,静置15分钟,即可看到渗出的液体,清澈透明。然后,用敷料蘸浸糊贴到患处,3小时一换,1到2日即愈。

       最后再给大家说个蚯蚓为什么被叫做地龙的小故事。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西医称带状疱疹),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大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大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作“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大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大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作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大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也因此而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效也就广泛传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