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来老了 指望谁

 崆峒樵隐 2022-03-02
2018-05-31 04:31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这几天,一篇《俩儿子一个上清华一个上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的文章刷屏,文章大意为:“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然而,老夫妻俩却最终不得不进入养成院。”

吃瓜群众顿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两个儿子白养了,上名校定居北京,却自私得不顾自己的父母;另一派认为父母住养老院也没有啥不好的。

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呀,

我们家很幸运,我在新西兰,对照顾父母鞭长莫及,只能在金钱上提供一些藉慰,我妹妹在天津,事业上干的是风生水起,而且对父母的孝心也是有目共睹的,妹妹家住的离我父母不远,隔三差五都会去照应。天气暖和了,父母要去农村的家,我妹妹也跑前跑后车接车送,她自己说她就是我爸爸妈妈的运输大队长。我老公家有四个姐姐跟婆婆同一个城市,姐姐们是一个赛一个的优秀,而且又都是一个赛一个的孝顺,这样给我免除了一个天大的后顾之忧。不然面对日渐衰老的父母,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

大多数父母多希望孩子有出息,考名校,出国,有一份很好的前程,其实他们明明知道,有出息也许意味着远走他乡,但是每个父母都会很开心的说;孩子有出息比什么都重要。

我有一个远房的姨姥姥,她只有一个女儿,我们叫她小姨,小姨从小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榜样,姨姥姥也很自豪,那时候每每说起小姨来,就会喜上眉梢,小姨考上研究生了,小姨去日本留学了,小姨又移民美国了,反正我们这些孩子都羡慕嫉妒的。

去年听说,姨姥姥没了,姨姥爷回老家到他的一个侄儿那里养老去了,说起来,姨姥姥的情况很悲惨,好不容易签证去了美国看女儿一家,没有想到在美国大病一场,因为姨姥姥不是移民,所以美国的医疗费贵的不能承受,只好回天津,小姨在美国有自己的老公孩子,还有工作,不可能回来照顾姨姥姥,所以就找了一个养老院,但是 还是没有熬过去,过了一两年还是走了。亲戚中就有说的了,打脸不打脸呀,把女儿培养的那么优秀,最后也没有得到女儿的济。不知道姨姥姥怎么想?

我还有一个表姨,她倒是跟孩子住一起,只是说不上让孩子养老,倒是养了一群啃老族。 表姨夫是大干部离休的,离休工资挺高,有二个孩子,都结婚有孩子了,也是人到中年了,但是都下岗了,打零工。 他们都跟表姨家一起住,表姨要时不时的接济两个孩子。表姨也是愁眉不展的说;该养老的年纪,碰上了一群啃老族。我们死了,他们咋办?

我的女儿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毕业的,其实如果她上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我的负担会轻很多,但是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女儿能到更好的大学, 这就是为人父母之心,希望你好,更好,现在她毕业了,在奥克兰找到了工作,如果她还想去外面闯荡,我还会支持的。

谁不希望老了能够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但是现在那样的美梦越来越难做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奔前程,比如我,我不就是从天津到深圳,又从深圳到新西兰吗,我要是在天津就混得不错,我干啥要背井离乡呀,这里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和父母生活在异地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在现在养老产业在逐渐完善,在养老院度过最后的时光也成了可选项。

将来我老了,我不指望女儿养老,我只希望她过得好,不和我住在一个城市没有关系,我有信心照顾好自己,养老产业越来越发达,选择养老院就像选择商品一样,有钱就会有好品质的养老院提供服务。现在就未雨绸缪铺路自己的老年生活。锻炼好身体、培养好兴趣、赚钱攒钱……争取老了不能自理时去个好的养老院。

作者:李小托(漫漫),材料学博士,现居新西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