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故事:妻子惨死家中 丈夫被带上公堂 向母亲喊道:娘,救我

 老大姐嗨 2022-03-02
文章图片1

这天,江明县衙冲进来一名男子,边跑边喊“死人啦 ,死人啦 ”。官差们闻听此话,赶紧上前将男子按住,询问他详情。

男子名叫黄天财,是堎河村的村民。据黄天财说,自己从外面回家时,竟见妻子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已经死了。

黄天财说话时有结巴,知县冷述心中有些怀疑,又见他身前几乎全是血迹,不禁追问这血迹从何而来。

黄天财低头看了看自己身前,解释道:自己见妻子倒在地上,以为她受了重伤,连忙上前将妻子抱起,摸其鼻息才知道她已经死了。这血迹就是抱妻子时沾染上的。

按常理来说,一般人见了大面积的血迹,首先是恐惧,纵使那是至亲的人,大多也会不由自主地夺门而逃。黄天财竟然没有害怕,反而是上去将妻子抱起来,想必夫妻二人之间感情深厚。

冷知县带着官差和仵作立即随黄天财一同返回黄家,进行现场勘验。

据仵作检验,谢氏(黄天财妻子)身中数刀失血过多而亡。刀伤集中在胸前,血迹从院子里延伸到屋里。推测凶手和谢氏是面对面地站着,凶手突然行刺,谢氏始料未及,为保命只得连连后退,凶手却穷追不舍,直至谢氏倒地死亡。

根据伤口形状,仵作推断应该是尖刀一类的东西,正好官差们在院子的角落处找到了这把带血的尖刀。

这把尖刀刀身大约3寸左右,像是一把剔骨刀,而与屠夫用的剔骨刀不同,这把刀的刀刃细长尖锐,只适合处理不大的残骨。

官差在厨房里还发现,放菜刀的地方明显有一个空位,刚好能放下这把尖刀,推测这把杀死谢氏的凶器就是来源于黄天财自家的厨房。

凶手既然能进到黄家院子里,想必不是陌生人,又能准确地找到厨房还能准确地拿出一把尖刀,凶手应该是对黄家很熟悉。谢氏是外乡的寡妇再嫁到黄家的,在堎河村无亲无故,与娘家和原来的婆家早断了关系,嫁到黄家也不到三年的时间,她能认识什么人?

左右邻舍距离黄家都有差不多十多二十米的距离,案发时都在地里干活,也没有人能说出案发前黄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邻居们倒是提供了一条线索:谢氏与黄天财的母亲黄屈氏关系不好,经常争吵。

但黄屈氏当时并不在家,再说了,她一个老妇人,真和谢氏动起手来,未必是谢氏的对手。

如果不是黄屈氏,又是谢氏熟识的人,那会是谁呢?

文章图片2

冷知县回头看了看一旁痛哭流涕、满身是血的黄天财,突然怒喝道:“将此人带回去!”

黄天财被羁押回了公堂。堂上,他只顾着哭,不管冷知县问他什么话,都只是摇头,不作回答。正当冷知县准备对他用刑时,一个老妇人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冲了进来。

那黄天财回头,然后大喊道:“娘,救我啊!”

那妇人正是黄天财的母亲黄屈氏。黄屈氏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然后跪倒在堂前:“大老爷,谢氏是老妇杀死的,跟我儿子无关,求大人放过他!”

冷知县一怔,遂问道:“你说是你杀的,那你为何杀死谢氏?又是用什么杀死谢氏的?”

“回大人,那谢氏不孝,经常与老妇顶嘴,老妇一气之下用柴刀将她砍死了。”

冷知县又问道:“你一个老妇人,力不能及,谢氏不过二十多岁,身强力壮时,你是如何将她制服的呢?”

“回大人,我在她喝的水中加了药,将她迷晕,然后再将她捆起来杀掉的!”

黄屈氏在外听说儿子被带到了县衙,就马上追到了衙门里来,根本不知道案发现场的详细情况如何,更不知道凶器是何物,只能由着性子胡编一通。

“放肆!”冷知县怒喝道:“公堂之上,岂容你为所欲为?本官知道,你不过是想为你儿子顶罪罢了,那本官确定,杀死谢氏的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儿子黄天财!”

黄屈氏这一番说辞,不仅没能帮到儿子,反而让冷知县确认了黄天财就是杀死谢氏的凶手。

黄屈氏见冷知县如此说,不停地磕头:“不是,大人,害死谢氏的确实是老妇,与我儿子无关,求大人明鉴!”

见冷知县不为所动,黄屈氏又换了一副嘴脸道:“那谢氏忤逆不孝,这样的人本就该千刀万剐,如今正好。不管谢氏是如何死的,又何必再追究到我儿头上?”

黄屈氏如此言语,枉将人命视若草芥,更惹得冷知县火冒三丈:“大胆刁妇,人命岂是尔等想杀就杀的?如今尔等不认错,反将缘由一概推却到已死之人身上,真乃天理难容!”

冷知县转头又对着黄天财说道:“黄天财,速速交代实情,否则,本官大刑伺候!”

黄屈氏站出来为儿子顶罪时,黄天财暗地里松了一大口气,没料到冷知县不顾不管,仍然要追究真正的凶手,他的心不禁又提了出来。如今还要用刑,黄天财转过头,可怜巴巴地盯着自己的母亲,口中喃喃自语道:“娘,救我!”

见黄天财只顾向黄屈氏求救,不肯开口认罪,冷知县令衙役带着刑具上堂,势必要对黄天财用刑。见到那些棍啊、杖啊,黄天财一下子软了,大声喊着“我招、我招,不要用刑”!

文章图片3

黄天财自幼失父,是母亲黄屈氏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的。黄屈氏强势,黄天财在她的照顾下,一举一动都要听从她的指挥,养成了完全没有主见、过度依赖的性格,就连每天该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都要事先问询黄屈氏的意见,黄屈氏点头了,他才敢穿出门。

二十多岁时,黄天财外出贩粮时,遇见了谢氏。此时谢氏虽然刚死了老公,却风韵犹存。黄天财对她一见钟情,第一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将谢氏带回了家,成了亲。

尽管谢氏带了不少的嫁妆进门,但她有过一次婚姻的经历,让黄屈氏对她万般看不顺眼,时常鸡蛋里挑骨头。谢氏也不是忍让的性格,婆媳间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吵闹不停。

更让谢氏不能忍耐的是,黄天财对黄屈氏的过分依赖。夫妻间一言一行,第二天黄天财准会一五一十地告诉黄屈氏;夫妻间商议的事情,黄天财第二天必定要征求母亲的同意,黄屈氏反对,黄天财就会马上放弃。而且夫妻之间谈话时,黄天财言必称“我娘说”。谢氏感觉黄屈氏犹如阴魂,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监视着自己。

更让谢氏愤怒的是,黄屈氏还要求黄天财将挣得的钱财,除了日常的生活支出交给谢氏外,其余的全部交由自己保管。所以黄天财每月除了给谢氏一两银子用作生活开支外,其余的全给了黄屈氏。后来黄屈氏又嫌一两银子给多了,让黄天财每月只给800文。

谢氏不服气,自己嫁进了黄家,丈夫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人,自己理当是一家之主,经济大权也理应掌握在自己手中。她几次三番因为钱财的管控问题找黄天财闹过,黄天财既不愿得罪妻子,又不想忤逆母亲,只能装聋作哑。

谢氏不甘心,又找上黄屈氏理论,黄屈氏根本不理睬,反说她一个寡妇,以为嫁进黄家就能在家中当山大王了吗?

婆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黄天财本想调剂,奈何优柔寡断的性格,不仅没能成功,反而让两人的矛盾不断深化。

文章图片4

一年多前,谢氏给黄天财生了一个儿子,黄屈氏并没有因为孙子的到来而对谢氏的态度有所改变,两人仍然纷争不休,这让谢氏更加恼怒。

坐月子期间,谢氏的汤水都由黄天财负责。

这天中午,黄天财给妻子熬了一锅鸡汤,汤煮好后,黄天财和黄屈氏先吃起饭来,一边喊着妻子赶紧出来喝汤,谢氏没有答理他。

等娘俩饭吃完了,谢氏还没有出来,黄天财又站到房门口去喊。

原来那天早上,谢氏因熬夜照顾孩子起晚了,被黄屈氏一阵训斥,两人正呕着气呢,更不想出来面对婆婆。

黄天财好说歹说,谢氏就是不出来。为了让妻子出来喝汤,黄天财骗她,说那老东西回屋睡觉去了,外面没人,快出来吧。

巧的是,话音刚落,黄天财回头就见母亲站在自己身后。黄天财吓得一阵哆嗦,支支吾吾地说:“娘,你怎么还在这里啊?”

黄屈氏拉起黄天财就往外走,边走边扯着嗓子喊:“那丧门星爱喝不喝,你别来求她。现在我还在呢,她就这副模样,哪天我死了,她还不反了天呢!”

谢氏听见黄屈氏骂她丧门星,冲就出来了,两人又吵了起来。黄屈氏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把将谢氏推倒,冲进门倒起鸡汤就往外走,说要给隔壁李老头送去。

黄天财站在一旁,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帮也不知道该帮谁,只知道一个劲地喊“娘、娘”。

谢氏见丈夫无动于衷,哭闹着冲到厨房,拿起刀子就要往自己身上捅。黄天财要拦,黄屈氏一把拉住他,不准他上前,小心伤到自己。黄天财还真就站着不动了。

谢氏这下受了刺激,拿起刀就往自己手上划了两刀,血顿时涌了出来,吓得黄天财差点跪了下去。黄屈氏也不敢动了,谢氏这才算出了口气。

文章图片5

案发当天,黄屈氏抱着孩子出门去了,谢氏找到黄天财,说自己的首饰少了一件,定是老太婆拿出去讨好别人去了。

黄天财认为母亲不会干这样的事,反而责怪谢氏大意,自己弄丢了东西还怪罪到母亲身上。不过,黄天财答应再买一件给她作为补偿。可谢氏不依不饶,定要黄天财将黄屈氏叫回来对质,还要到县衙去告她偷东西。

黄天财越是拦,谢氏越是反应激烈,争吵起来,谢氏旧事重提,骂黄屈氏老不死,骂黄天财不是男人。黄天财被激怒,一巴掌打在谢氏脸上,谢氏这下更浑了,再次拿出了刀,说要杀了他们母子俩。

黄天财想到谢氏曾经自残过,在谢氏扑上来时,便一把将刀夺了过来。争抢之中,不小心划到了谢氏下巴,谢氏像发了狂的野兽,面目狰狞地向黄天财喊道:“你敢杀我?那好,要死我们就一起死吧!”说完,两手死死掐住他的脖颈。

鬼使神差之间,往日生活的场景,一幕幕涌上心头,竟全是鸡犬不宁的画面,没有一刻温馨和幸福的场景。黄天财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愤怒之下,他朝着妻子身上接连捅去,也不知道捅了多少刀。再回过神时,妻子已经倒在了地上。

黄天财讲述完整个经过,人彻底焉了下去,脸色乌青,没有一丝生气,口中喃喃自语道“一了百了、一了百了”。

案件真相大白,黄天财被判以死刑。本应该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一夕之间,就剩下一个老的和一个小的。

文章图片6

婆媳矛盾向来被认为是最难解决的矛盾,其实所有的症结都在儿子的身上。如果儿子能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适宜的语言技巧,则能够很好地化解。

但黄天财可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儿子,但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完全听信母亲的,十足的妈宝男,不为妻子争取和辩解,使得妻子在这个家里的存在越来越低,最后导致心理失衡。

在婚姻教程里面,通常在一个妈宝男的家庭里,出现婆媳矛盾,都会劝女方去接纳和包容,缓缓图之。

但在作者看来,一个人一时的行为可以改变,但长久形成的性格和心理却很难纠正过来,与其心存念想,还不如早点自我解脱,与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家庭划清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