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与盾

 一灼之火随笔 2022-03-02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105天,今天的主题是:矛与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纷呈,也就出现了一些对立的地方,一些矛与盾。






如果说荀子的“性恶论”是矛的话,那么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盾;如果说做事时要“果决、不拖泥带水”是矛的话,那么“三思而后行”就是盾;如果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矛的话,那么“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盾;如果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是矛的话,那么“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盾;如果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矛的话,那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盾。






《道德经》第二章写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了,那么不美也就出现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了,那么不善就出现了。矛与盾,就如同孪生婴儿一般,出现一个,另外一个就出现了。






韩非子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卖矛时说,他的矛锋利无比,可刺穿万物。卖盾的时候说,他的盾坚固无比,可以抵御万物。别人让他拿矛刺他的盾,他就无法自圆其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也是实事求是,通过了艰难的探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才找到了适合我国的道路。1928年,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会议上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阐明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我们要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不仅是因为占中国人口最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式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矛是用来攻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好这两者,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放得始终

          明日主题:《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