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蜕变

 一灼之火随笔 2022-03-02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392天,今天的主题是:蜕变
尼采在《愉悦的知识》中写到:人总会蜕变,不断求新求变,朝向新的人生迈进。因此,知识以往认为不可或缺的东西,现在不再需要罢了。检讨自我,听取别人的批评,才能刺激自己的蜕变,造成新的自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以往坚信的真相,如今竟成了错误:以往奉为不变的信念,如今不再是唯一。
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改变,不是因为年少无知,不经世事,而是对当时状态的你来说,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与想法;对当时层次的你来说,既是事实也是信念。

提起蜕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龙场悟道,于王阳明而言,可谓是一个极大的蜕变。

虽然故事中都记载的是一朝顿悟,从此开启了“圣人之路”。但在我看来,他的这个一朝顿悟之前,一定有一个点点滴滴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当下的德云社,可谓是家喻户晓。网上有个采访郭德纲的视频,主持人介绍到:“郭德纲一路走来,以前的种种心酸,到现在是一夜成名。”话还没说完, 郭德纲就打断到:“你等一下,哪一夜?好多人都说郭德纲是一夜成名,哪一夜?”主持人说:“不就那一夜吗?”郭德纲说到:“你是那一夜知道的我,但我不是从那一夜活过来的。”郭德纲,七岁开始学评书,九岁学相声,八十年代末说相声实在不挣钱,为了讨生活,就唱了五年的戏。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直到2005年,德云社才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在最难的那段日子里,他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穷过,苦过,受过罪,挨过骂。但终于,他也看到了花团锦簇,也看到了灯彩佳话。
蜕变,应当是点滴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结果。


end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好奇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