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军||生死绝恋 伉俪情深——凭吊高石之墓

 文史艺苑 2022-03-02

生死绝恋  伉俪情深

——凭吊高石之墓

文/张建军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为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

生死绝恋,魂归陶然。

高君宇、石评梅,一对革命伉俪,演绎战火中的爱情。

在陶然亭公园中央岛的苍松翠拍下,安放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高君宇和他的革命恋人石评梅。

去年暑假,我游览了陶然亭。跨过陶然亭公园西湖和南湖之间的高大石拱桥后,沿中央岛景观大道一直往北走,转过二个弯,便看见苍松翠柏的山坡下一平坦处,有一尊高大的石像,那便是高君宇、石评梅。园中有一座南朝北的墓,那便是著名革命烈士高君宇和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的合葬墓。二人的爱情故事十分动人,他们是革命时期的“梁祝”,凭吊的人络绎不绝。我去的那天下午,风和日丽,天蓝水碧,游人甚众,高石墓前,献花凭吊者比肩继踵,肃穆庄严……

高君宇,原名高尚德,生于1896年,忻州静乐人。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被称为五四健将。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学生。在李大钏、陈独秀等的影响和指导下,高君宇很快成为北京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理论家,政治家,北方党团组织的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曾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有力地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4年猝发急性阑尾炎,抢救无效,病逝北京协和医院,年仅29岁!大地悲哀,山河乌咽,举国痛惜。

高君宇被埋在陶然亭畔,在墓碑的左侧,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寥寥数语将那熔铸于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中的崇高思想、战斗激情,以及以身许国,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首激情似火,大气磅礴的诗,也是高君宇短暂而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石评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女作家,祖籍阳泉平定人,学名汝至,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一生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与张爱玲、苏青、庐隐齐名,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大才女之一。(也有的把她与吕碧城、萧红、张爱玲说成民国四大才女)。她与高君宇,一个是二十年代著名的作家,一个是著名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

1920年,在一次山西会馆的同乡会上,高君宇即席发表讲演。他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感染了包括石评梅在内的许多学生。这次偶遇后,俩人开始了书信联系,逐渐建立了友谊,幽静的陶然亭公园是他们相约最多的场所。

俩人交往不断,最初高君宇给石评梅寄去一片火红的枫叶,并写了两句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石评梅因种种原因以“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婉拒了高君宇的爱情表白。后来石评梅又收到了高君宇的生日礼物:一枚洁白无瑕的象牙戒指,随有一封信:“我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已,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石评梅捧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不禁潸然泪下。她这才真正体会到,高君宇早已把对她的纯洁爱情和对革命的坚贞理想融入生命之中。这枚白色戒指,象征俩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

石评梅文学创作功底深厚,状物写景逼真再现,文字优美流畅,感情充沛,显示出女作家精湛的文字修养。高君宇患病不幸病故后,她在悲痛中创作了大量悲婉凄怆,感情真挚的悼亡诗文。三年后,26岁的石评梅满怀忧思溘然长逝。她去后,友人们将其尸骨葬在高君宇墓侧,完成了两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站在高石墓前,一种凄冷的悲哀色彩袭来,联想到她作品的哀苦,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格调清冷,感伤泪水溢满眼眶。她的作品满纸辛酸泪,读后令人感伤。越哀怨,越低沉其实是一种高昂的呐喊,文如其人,她命运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

高君宇、石评梅的爱情是高尚的,纯洁的,又是短暂的。她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千载难逢,万年少有的金坚玉洁的生死恋情,是他们用生命谱成的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虽然像昙花,似闪电,如彗星般迅逝,但它永远放射出凄艳动人,璀璨夺目的美丽光芒。

石评梅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全部献给死了的高君宇,最能表现出她这种感情的是她为高君宇墓碑所书的碑文。她在高君宇墓前泣不成声:“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来看你的时候。我们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这是挥泪的祭洒,悼亡追悔。

伫立于高石墓前,时令虽是盛夏,倍感清冷,凄凉。景仰之泪滚落下来,跌溅在水泥地上。晶莹的泪光中,再次闪现出革命家高君宇和才女石评梅的高大美好形象。环顾左右,凭吊者一批又一批,上至耄耋,下有总角,一队队红领巾行注目礼,人们都怀着崇敬心情瞻仰他们,凭吊他们,怀念他们。

陶然亭的“高石之墓”,记载着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与痛苦和他们为伟大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艰难历程,记载着一个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记载着这对革命伴侣的纯真爱情。他们既忠于革命又忠于爱情。他们对革命和对爱情的态度,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忽然想起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革命和爱情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高石之墓”成为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对革命情侣忠贞不渝的爱情已传为佳话,他们长眠之处,永远是人们缅怀,凭吊,瞻仰的圣地。

高石之墓虽然著名,但是很多游人并不清楚他们们爱情故事,在志愿者的解说下,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渐渐清晰起来。很多游人的心情和我一样沉重。感慨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回头看,西湖广场一侧市民正在跳着激情的广场舞,他们在健身,在娱乐,在享受美好生活,沉浸在一种浪漫情调中。

朦胧中,仿佛看见高君宇牵着石评梅纤细的手走进欢乐的人群里,翩翩起舞……

陶然亭公园的景色更美丽,更迷人,更令人向往!

作者简介

张建军,网名小草,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在《神州》《散文天地》《红山晚报》《砚城文苑》《文史艺苑》《岚漪文苑》《三晋诗林》《新诗刊》等发表过作品。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张建军||丁香花开又一年

张建军||村里那些事

张建军||春暖人间

张建军||那沟·那泉

张建军||儿时琐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