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七:灭吴国二王争功

 老夏说书 2022-03-02

王濬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也渡过了长江。他因为王濬不等待自己到,就先接受孙皓投降,又羞愧又忿恨,要攻击王睿(jun)。参军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了王浑,事情才得以缓解。何恽见王浑和王睿争功,写便笺给周浚。说:“《书》经崇尚退让,《易》经以谦逊为荣。先前打败张悌(ti),吴人丧胆,龙骧将军乘此机会,攻陷建业。要论先后,我们确实慢了,失去了机会,没有赶上。王浑今天不忍气吞声,出来争功,就会使团结和谐的风气受损;矜夸争功的陋习兴起,这是我内心不能同意的。”周浚得到便笺,立即劝阻王浑。王浑不采纳,上表控告王睿,以违反诏令,不接受节度,作为罪状诬陷王濬。王浑的儿子王济娶常山公主,宗室党羽盛多。有关部门奏请用囚车征召王濬,晋武帝不准,只是用诏书斥责王濬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贪图私利,违反制度。

王濬上书申辩说:“先前接到诏书,令臣直指建业,又令臣受太尉贾充节度。臣十五日到三山,见王浑的军队在北岸。他派人送信邀约臣;臣水军顺风急进,直往贼城,无法回船去见王浑。臣中午到建业,傍晚才收到王浑所下的应当受他节度的令符,令臣明天十六日率所部回去围石头城,又索要蜀兵和镇南诸军兵员确切人数。臣认为孙皓已经投降,不必空围石头城;又兵员的确切人数不可能仓促统计好,而且并非当务之急,不能顺从施行,不敢有意忽视违反命令。孙皓众叛亲离,只是个独坐的匹夫,贪生的雀鼠,乞求活命而已。而江北诸军不知虚实,不早点去捉拿,自己延误。他们见臣到了就得手,就埋怨忿恨,还说:'守贼一百多天,却让别人得到了。'臣愚蠢地认为,为国君做事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国家,无论生死都要去做。如果顾虑嫌疑而逃避责任,这是为臣不忠的私心,实在不是明主和国家的福分。”

王浑又报上周浚的书信说:“王濬的军队得到了吴国的宝物。”又说:“王濬旳牙门将李高放火烧孙皓宫殿。”
王濬又上表章说:“臣孤根独立,和强大的宗族结下了怨恨。冒犯了君王,罪过还能挽救;得罪了贵臣,灾祸就难以预测。吴中郎将孔摅(shu)说:'二月武昌失守时,水军即将到来,孙皓巡行石头城。左右的人都挥刀跳跃,大呼说:'要为陛下一决死战!'孙皓大喜,信以为真,便拿出金银宝物赐给他们。小人无礼,得到物品就跑了。孙皓恐惧,就打算投降。请降的使者刚一离开,左右就动手劫夺财物,抢掠妻妾,放火焚烧宫殿。孙皓抱头逃窜,只怕丢了性命。臣到后,派参军主管扑灭了大火。周浚先入孙皓宫殿,王浑又先登上孙皓的船。臣进去查看,都在他们之后。孙皓的宫中,已经连坐的席子都没有了,若有遗留的宝物,也是周浚、王浑先得到。周浚等说臣屯聚蜀人,不及时送交孙皓,想要造反;又恐吓吴人,说臣要杀他们,收取妻儿,希望他们作乱,以此发泄私愤。像谋反这样大逆不道的罪名,都可以加给臣,其他的诽谤诬陷,又算什么。今年平定吴国,实在应该大庆;但对臣本身,却遭受罪过的牵连。”

王濬回到京城,有关部门上奏:王濬违抗诏令,大不敬,请求送廷尉论罪。武帝下诏不准。又奏:王濬在赦免吴人之后,又烧毁吴船一百三十五艘,请求交付廷尉,囚禁审问。武帝诏令:“不准!”
王浑、王睿争功不停,武帝令廷尉刘颂评定。刘颂评王浑立上功,王濬立中功。武帝认为刘颂评判不合理,将他贬为京兆太守。
晋武帝司马炎提升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增京陵侯王浑食邑八千户,进爵位为公。

王濬自以为功大,而被王浑父子及党羽挫折压抑,心中不平。每次进宫见皇帝,都要说攻伐的劳累和被冤枉的情况,有时不胜气愤,竟不辞而别,皇帝都宽恕他。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将军的功劳的确是值得赞美,但是您以此自居就不太好了。将军在凯旋之日,如果头戴角巾,隐居在家,口中不提平吴之事。若有人问起,就说:'这是圣明君主的恩德,群帅的努力,老夫有什么功劳!'这是蔺相如制服廉颇的方法,王浑能不惭愧吗!”王濬说:“我开始是汲取邓艾的教训,怕祸及自身,不得不说;而这件事始终堵在心中,的确是我心胸太狭隘了。”当时人们都认为王濬功劳大报偿轻,为他抱不平。博士秦秀等人一起上表为王濬叫屈,武帝又升迁王濬为镇军大将军。王浑曾经去见王濬,王濬布置好森严的防备,然后才会见。其后,王浑又升迁为征东大将军,回去镇守寿阳。
孙皓投降,吴国灭亡,晋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安抚原吴国人民,使他们融入统一的大家庭中。请看本系列故事的最后一集《大一统天下归晋》。
注:本文为老夏原创,如需转发,请后台留言。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顾过往文章: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六:孙皓面缚降晋国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五:王濬东下平荆州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四:晋武帝决心灭吴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三:陆抗退晋取西陵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二:王濬平叛治益州
《史说三国》之一百零一:贾充以女儿谋权
《史说三国》之一百:东吴西晋争交趾
《史说三国》之九十九:孙皓荒淫误吴国
《史说三国》之九十八:魏帝禅位于晋王
《史说三国》之九十七:刘禅快乐不思蜀
《史说三国》之九十六:姜维一计害三贤
《史说三国》之九十五:后主刘禅降邓艾
《史说三国》之九十四:邓艾奇兵渡阴平
《史说三国》之九十三:姜伯约沓中避祸
《史说三国》之九十二:成济抽戈刺魏帝
《史说三国》之九十一:孙亮密谋杀孙綝
《史说三国》之九十:司马昭智除三逆
《史说三国》之八十九:诸葛诞叛司马昭
《史说三国》之八十八:孙綝代峻平内乱
《史说三国》之八十七:姜维洮西破魏军
《史说三国》之八十六:司马昭继承兄业
《史说三国》之八十五:文钦毋丘俭起兵
《史说三国》之八十四:司马师自主废立
《史说三国》之八十三:孙峻手刃诸葛恪
《史说三国》之八十二:司马师智退二敌
《史说三国》之八十一:丁奉东兴破魏军
《史说三国》之八十:孙权废嗣杀鲁王
《史说三国》之七十九:令狐愚王凌叛乱
《史说三国》之七十八:司马懿族诛曹爽
《史说三国》之七十七:司马懿高平政变
《史说三国》之七十六:二宫争斗陆逊卒
《史说三国》之七十五:王平汉中战曹爽
《史说三国》之七十四:东吴四路伐曹魏
《史说三国》之七十三:曹叡遗托司马懿
《史说三国》之七十二:司马懿平定辽东
《史说三国》之七十一:孙吴三路伐曹魏
《史说三国》之七十:杨仪争权斩魏延
《史说三国》之六十九:孔明殒落五丈原
《史说三国》之六十八:秦旦智通高句丽
《史说三国》之六十七:诸葛亮四次北伐
《史说三国》之六十六:大司马曹真伐蜀
《史说三国》之六十五:孙仲谋即皇帝位
《史说三国》之六十四:诸葛亮二次北伐
《史说三国》之六十三:陆逊曹休战石亭
《史说三国》之六十二:孔明挥泪斩马谡
《史说三国》之六十一:诸葛亮上出师表
《史说三国》之六十:诸葛亮七擒孟获
《史说三国》之五十九:魏明帝曹叡即位
《史说三国》之五十八:邓伯苗出使吴国
《史说三国》之五十七:昭烈帝永安托孤
《史说三国》之五十六:魏文帝三路伐吴
《史说三国》之五十五:陆伯元火烧连营
《史说三国》之五十四:抗刘备孙权降魏
《史说三国》之五十三:献帝禅位让曹丕
《史说三国》之五十二:关羽兵败走麦城
《史说三国》之五十一:徐晃关羽战樊城
《史说三国》第一集至第五十集
《东汉趣事》
《光武中兴》
《西汉趣事》
《逐鹿中原》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
观《唐宫燕》看女皇梦
《女皇武则天》
《陆贞传奇》探奇
电视剧《虎符传奇》
宣太后其人
《秦时丽人明月心》历史背景
《楚乔传》的时代背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