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这样道歉更能加快康复,避免二次伤害

 晴日心理 2022-03-02

本文字数约:5359 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为啥父母道歉了,孩子毫不领情?

02、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和父母应对方法

03、有效、科学而理性的道歉要具备这几点

为啥父母道歉了,孩子毫不领情?

我们经常在文章、视频里分析,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些创伤有较大一部分往往来自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

所以,如果想帮助孩子加快康复、预防复发,父母最好积极学习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这相当于一场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上周的文章中详细分析过,可点击回看:孩子的抑郁、双相、强迫久治不愈?有种加快康复的有效方法,其实就掌握在父母手里

我们也多次向患者父母建议,如果意识到自己曾对孩子造成过伤害,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孩子真诚地道歉,这有助于缓和亲子关系,也是父母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重要步骤。

但不少家长说,“我们道歉了,但孩子不接受啊”,或是“孩子没有一点反应啊”。

像我们分享过的真实案例梓轩,他病情严重时在家砸东西,与父母敌对。父母一开始非常不解、委屈,但后来他们开始有自我反省的意识。

趁着梓轩出远门散心,父母两人详细地回顾了儿子的成长历程,想起了很多以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并在微信上真诚地向梓轩道歉。

结果儿子的回复非常冷淡,“太晚了,我不需要了,你们伤害不了我了!”

梓轩妈妈的自述文章:我是一位医生,一名律师,但直到儿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我才知道对他造成了这么多伤害!

幸好梓轩父母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入,道歉被拒后仍一直努力改变和付出。在梓轩接受我们系统化心理干预之前,他的病情已经有明显好转了。

但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他们惊讶、失望、有挫败感,有的甚至会愤怒,“怎么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有的孩子面对父母道歉时不仅是冷漠,还会指责、埋怨父母,大发脾气。很多父母气不打一处来,“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结果双方又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不是说道歉有用吗?为什么还会这样?

父母需明白,越是抵触父母的孩子,越是说明他们过去遭受过大量来自父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想通过一次、两次的道歉就能修复,这是不现实的。

父母向孩子真诚道歉只是表明诚恳、积极的态度,这只是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开端,后续还要持久地付出实际行动。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更深入谈谈父母如何“科学理性道歉”,孩子更容易接受;以及家长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去道歉,持续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很多父母对道歉的了解很肤浅,只简单地把它当做一种手段和工具,以为只要道歉了,孩子就会跟父母和好,病情就会改善。如果带着这样的目的性、功利心去道歉,不但往往效果不好,父母也容易心理不平衡。

父母向孩子道歉时,不能以换取孩子的原谅为目的,更不能认为自己道歉了,孩子就该原谅自己。父母们必须自我觉察,是否在无意识中持有这种观念。

父母道歉的真正意义在于向孩子表达自己开始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是平静地与孩子交流,并在道歉和孩子反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检验:我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是否到位?还需往哪个方向努力?

所以,父母的道歉只是修复孩子心理创伤的第一步,不要指望寥寥几次道歉就能解决问题。孩子不一定会很快地原谅父母,甚至还会出现冷漠、否定、拒绝或是强烈的情绪反扑。

还有部分父母认为自己都已经向孩子低头了,孩子为何还咄咄逼人、不依不饶?这可能会激起父母的负性情绪,亲子之间再次发生矛盾与冲突。这是极其不妥的,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提前预判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做好应对措施。

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和父母应对方法

一般来说,父母向患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的孩子道歉时,孩子的反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反应,孩子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并十分感动,亲子关系得以缓和,皆大欢喜,也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不算太恶劣。

但父母也不能松懈,一定要抓住机会,持续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继续修复亲子关系。

父母还可以利用“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及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表达父母哪些言行举止令自己不舒服等等。

父母要认真聆听,从中找到孩子可能遭受过的心理创伤、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等等,不断改变及提升,才能更好地修复亲子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种反应,孩子对父母的道歉表现得很冷淡,甚至毫无反应。这往往说明孩子对父母缺乏信任,认为父母的言行并不可信。

那父母应该进一步自我反省:为什么孩子对我这么不信任?

有可能是父母过去总是言行不一致,说了要实现的事情,最后却食言,或者没有达到孩子心目中的设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轻易相信父母的话,父母真诚道歉,他们反而会觉得这很虚伪。

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针对过去的失信行为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道歉,还必须从行动上持续改变、付出,让孩子逐渐感受到父母的变化。

还有的孩子可能内心有所触动,但他们不想表露出来,对父母的言行抱有戒备和观望态度。那父母更要好好地持续努力和付出,令孩子放下戒备。

第三种反应,孩子拒绝父母的道歉,并指责父母,“我现在这样都是你们造成的,我的人生都毁了,现在道歉还有什么用?”

这样的话语里有非常明显的抱怨,甚至是愤怒和仇视,孩子觉得得病、深陷痛苦,甚至无法上学、前途暗淡,这全是父母的责任。

虽然孩子的归因是不理性的,但父母要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这样想?

原因往往就是父母过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太多、太大了,孩子一想到过去的委屈,现在的痛苦,未来的绝望就非常愤怒。

所以,父母要先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并进一步表达诚恳的态度:

“你说得很对,道歉确实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爸爸妈妈也觉得,要是能早一点意识到我们过去做错了,那该多好。但我们希望从现在做起,希望你可以督促我们不断反省自己,改变跟你相处的方式,让我们做一些弥补,也希望这能让你没那么痛苦。”

若此时孩子的情绪仍十分激烈,继续抱怨,或升级到辱骂父母、砸东西、甚至想打人的话,这说明亲子关系真的十分恶劣,又或者父母道歉的方式、话语在无意中激活了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孩子的年纪较小,父母可以尝试用肢体语言安抚孩子,比如拥抱、拉拉手,只要孩子对父母没有实质性的人身威胁,不要强硬阻止他们,让孩子的负性情绪得以释放。

但如果孩子年纪较大、并十分高大、健壮的话,父母要小心别被孩子伤害到,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不要忍不住与孩子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就算父母心里不舒服,不认可孩子的指责,但也不要急于解释和辩解,否则容易越描越黑。

最理想的应对方式是与孩子共情。孩子骂得对不对是一回事,但父母要理解其辱骂背后的负性情绪。

父母可以诚恳地说“你这么骂我,肯定是有原因的,我知道你真的很痛苦,很愤怒。如果能让你好受一些,你再怎么骂我都愿意挨着。”

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父母起码可以沉默,陪在孩子身边,不要再激怒孩子。可以给孩子倒杯水,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默默收拾好家里。

而且,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更加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保持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等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有所缓和了,父母可以再找机会跟孩子解释过去的矛盾,让孩子理解父母当初作出一些决定和行为的初心。

父母道歉前的另一个准备工作,是对孩子的病情有一定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孩子的内心正处于什么状态?

病情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

在家庭、校园里、以及使用互联网时,孩子有没有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可能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有对孩子患病的经过有较清晰的了解,父母才能更好地明白孩子此时此刻的痛苦和无助。那后续道歉时,父母才更有可能与孩子共情,说到孩子最脆弱、最需要理解的心理痛点,也就是“说到心坎上”。

而且孩子患病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执型人格改变,也就是比较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像刺猬一样,浑身都是刺。

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敏感点在哪里,可能会在道歉时不小心踩雷,孩子瞬间情绪爆发,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

有效、科学而理性的道歉要具备这几点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父母向孩子道歉时,也要讲究方法和时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