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学习法则,让学习事半功倍(上篇)

 新用户49272060 2022-03-03

《精进3》作者:采铜

文章图片1

​ 在上一节,我们讲到了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简单归纳为“由专到博,由入到出,打造一张知识技能网”。接下来我们分两讲,重点谈谈能让学习事半功倍的法则和技巧。

在这一讲,我们重点讲前三条,即分散学习、穿插学习和生成式学习。

先来说“分散学习”。

相信书友们都有过考前疯狂突击的经历,用两三天时间,把一个学期的知识内容集中复习、背诵,再刷上一些题目,然后就上考场了。一般来说,对那些以记忆为主的科目,这种高强度的集中复习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这种模式也有个缺陷,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等到走出考场,那些知识点差不多又都还给老师了。

认知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集中学习的效果跟百米赛有点相似,效果很猛,但来去匆匆,没法保证可持续性;而分散式学习则更像是跑马拉松,表面看起来进步比较慢,但学习效果相对持久。

认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散效应”。这个理论有点反直觉。

很多人认为,学习需要专注,最好是空出来一大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就用来学习,而且主攻一门学科,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很多补习班就倡导这一模式,比如说“七天强化班”、“两周包会一个技能”等等。如果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是通过考试,那就报个类似的补习班吧;但如果想学点真正实用的东西,那么最好把学习的节奏打散,细水长流。

比如说我们计划每天花5个小时学一本书,4天学完;这时不如改成每天抽半个小时学习,用20天看完。后者的效果相对好一 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知识储藏机制比较特殊,这些知识放在大脑知识库中里,多“打开”调取和使用一次,就会多激活一次。激活得越多,它的存储就越稳定,越不容易遗失。

学习跟吃饭一样,需要消化的时间。每天三顿饭,如果少食多餐,我们的身体消化起来绰绰有余,下次吃饭前我们还能回忆起上顿吃的什么,甚至还能回忆起它的味道。如果一天吃一顿,一顿把一天的食物吃光,还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吗?相似的道理,我们得让大脑也有机会反刍、消化知识点,还要在后续学习时反复回忆、巩固。想想看,巩固20次和巩固4次的效果,能一样吗?

所以说,上班族不要因为没有大块的学习时间而丧失信心,每天抽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碎时间学习就好。我们可以把结构化的知识打散,化整为零,利用碎片化时间每次只学习一个知识点。就像蚂蚁啃大象一样,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突破,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学。实践证明,用这种分散性学习,我们才能学到真本领。

除了分散效应,认知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穿插效应”。意思是说,在同等的学习时间内,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穿插起来交互学习,其长期效果要比逐一攻克式的效果好得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准备自学三门课,分别是《认知心理学》《微观经济学》和《普通物理学》。你预估了一下,学完三门课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0小时、40小时和60小时。你估计自己每天只能学2个小时,你该怎么安排学习进度?

第一种方式是学完一门再学下一门,比如先花10天时间学《认知心理学》,再花20天时间学《微观经济学》,最后花30天时间学《普通物理学》,总共2个月时间学完。还有一种方式也是花两个月,但三门课每天都要学,依次花20分钟、40分钟和1个小时。心理专家更推荐第二种方式,因为有穿插效应起作用,效果会更好。

穿插效应可以视作分散效应的延伸。在这个案例中,每门学科相当于都分散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完,把三个分散组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穿插。因为穿插会导致大脑不停切换,学习的难度也会加倍,但越难我们的记忆就会越深,我们就越能扎进去深化理解,学习效果反而更好。

此外,穿插学习还能提高我们的远距联想能力,促成不同领域知识间的联结。很多文学大师就是靠穿插阅读来激发创造力的。有位大师习惯性地挑一摞书放在案头,有新的有旧的,有小说也有非虚构作品,他会随机抽本读,读累了再换一本。等这些书读得只剩两三本了,他就再抱一摞上来。就这样,这位大师在不同的作品里穿梭,引发各种知识互相碰撞,进而找到灵感。

再回到刚才的例子,如果我们同时学习心理学、物理学和经济学,也就有更大的可能突破学科边界,激发出自己的“原创”观点。

第三个学习法则叫“生成式练习”,指的是需要练习者自行构造内容的练习,比如填空、造句、问答、写作等,这都是生成式的。与之相反的练习是“再认式练习”,就是常见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它不需要练习者自行构造内容,只要在出题者给出的选项中再次确认对错就可以了。

练习的形式不同,对学习者的训练强度也不一样。生成式练习需要“无中生有”的能力,要求我们好好理解题干,在大脑中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逻辑进行重新生成,比再认能力要难得多。所以在一张考卷中,填空比选择难度大,问答比填空大,而作文则是生成式练习的顶峰。

在我们经历的各种考试中,选择题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在日常学习训练中,我们不宜用题海战术刷选择题,因为效果不佳,事倍功半。就拿学外语来说,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年,做了那么多的题还是“哑巴英语”?为什么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小文章?就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刷再认式的选择题上,挤占了生成式练习的机会。这不是巨大的浪费吗?

对此我们要借鉴古人的智慧。比如他们在孩子很小时就教他们对对子、学对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成式练习。“断句”也是如此,古代的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学童们在诵读文章时,需要自己来断句,哪里是一段的头尾,某个句子的句号要点在哪里,都要学会。要想断得准,他们就得理解整篇文章,就得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和语感。我们在学习时,也可以用类似的生成式练习,来让自己真正把知识学到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