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两宋繁华往事34)

 金色年华554 2022-03-03
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两宋繁华往事34)

第二部:路的尽头

蔡襄的新世界,也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新世界。

这些人,都被称为“庆历名臣”。

当然,这都源于那场著名的变革,庆历新政。

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从公元1041-1048年,共八年。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篇即是“庆历四年春”,正是庆历新政之年。在文章中,除了为天下苍生请命的济世情怀,那种百废待兴、奋发图强的雄心和壮志,一样跃然纸上。

事情,还得从前一年说起。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这时朝廷内外的格局,与当年蔡襄作《四贤一不肖》时,已迥然不同。

朝廷内,宰相吕夷简已垂垂老朽,不久将离开人世。

朝廷外,宋与西夏的战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皆败,损兵折将,举国震动。辽国也乘机讹诈,亏得富弼出使,以增加岁币的方案稳住了辽人。

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两宋繁华往事34)

内外交困下,朝廷求新求变的氛围空前高涨。革新的呼声,风起云涌。深感忧虑的仁宗,顺势将深孚众望的革新派领袖人物,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召回京城问计,期待他们有所更张,永固太平天下。

有了皇帝的加持,革新派雄心万丈。

范仲淹在奉诏后,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洋洋洒洒提出了十项革新措施,罢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这些措施,涉及吏治、科举、武备、民生等,称的上是一揽子改革方案。

方案一出,朝堂内外革新派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蔡襄,时年31岁,刚过而立之年,马上作诗表示祝贺。这在当时,是极具政治信号的举动。通俗的说,就是表态站队。上次作诗,蔡襄就已经进入了革新派的视野,此时表态,更是得到了革新派的热情回应。

当时,欧阳修正担任朝廷谏官,他极力向仁宗举荐蔡襄。弘大的革新事业,正是用人之际。很快,朝廷诏书下,蔡襄也被任命为谏官,与欧阳修等四人并称“翰林四谏”。

蔡襄,这个曾经摇旗呐喊的拥趸,正式成为了革新派的核心成员。在范仲淹等人的带领下,这些青年才俊,以文为剑,仗义敢言,在东京城内掀起一股青春风暴。

在一片欢腾声中,新政的战车轰隆起步。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可惜,战车未行进多远,就抛锚了。

仅仅一年四个月,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亲历新政,就寿终正寝。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改革派核心人物,纷纷被贬官离开了东京。后来者蔡襄,也未能幸免。

32岁的蔡襄,被贬回老家福建为官。

从繁花似锦,到一地鸡毛,快的让人有些恍惚。

离京的时候,阳光依然灿烂,可一年前的意气风发,已了无踪迹。什么是翻云覆雨,什么是沧海桑田,蔡襄,人生第一次有了深刻的体悟。

家乡的山水依旧、故园的茶香依然。蔡襄把心思都放在故乡的茶上。也正是在此时,他精心做出了小龙凤团茶。

有时候,他还是会张望着东京的方向,苦思冥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