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穴,出自《灵枢·本输》,隶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是手太阳小肠经脉气所注之“输穴”,五行属木,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具有舒筋通络、清热截疟、通督镇静的功效。主治耳聋、目赤、鼻衄、癫狂痫、疟疾、头痛、颈项强痛、肘臂痛、腰背痛等。 ![]() 后溪穴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常用要穴。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背部循行,是治疗颈肩痛的要穴。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故后溪可治疗一切腰背之疾。尤其对急性腰扭伤有特效。 手太阳小肠经在面部分布广泛,对面部疾病如面瘫、三叉神经痛、面部痉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后溪穴又通督脉,督脉有镇静之效,当治疗痉挛性疾病时,后溪穴配合劳宫穴其效果更加显著。 穴位位置: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取穴方法:微握拳,人体的手掌尺侧,掌远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 操作方法: 1、掐揉:用拇指尖向第五掌骨方向掐揉后溪穴。力度以能耐受为度,酸痛感明显,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揉1~2分钟,左右交替。此法用于缓解急性腰扭伤时,可掐揉穴位并配合慢慢转动腰部,疗效甚佳。后溪穴通于督脉,是治疗急性腰痛的特效穴。对于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引起的头痛、颈项强痛、肘臂痛、腰背痛等,只要坚持,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对于落枕,亦可选后溪穴治疗,给以强刺激,同时轻转颈部,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2、滚法:以后溪穴为着力点,附着在桌子沿上,用前臂带动腕关节,来回滚动,使穴位出现轻微的酸胀痛的感觉。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每天抽出3-5分钟,随手动一下,长期坚持。可使腰不酸、脖子不累,缓解眼睛疲劳。 后溪穴非常适合上班族、学生、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颈椎、腰部、肩部的不适或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的功效。长期坚持对颈椎、腰椎确实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对保护视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
|
来自: donglianghua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