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京剧大佬居然精通书画,果然溢出来的才叫做才华

 蓝鹰书院 2022-03-03
梅兰芳:京剧大佬居然精通书画,果然溢出来的才叫做才华。
提起梅兰芳,首先我们在脑海中浮现的是“京剧大师”的标签,创作了《花木兰》、《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经典曲目,但一个人的才华要是迸发出光芒了,是挡也挡不住的。
在鲜为人知的背后,梅兰芳先生同时也对传统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是多次拜入名书画家的门下悉心学习,其中就有像“齐白石”这样的画坛巨匠,“书法家和画家”的标签当属“当之无愧”。
如此浓厚的兴趣,自然离不开自小的耳濡目染,从小居住在北京的梅兰芳对于“京圈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痴迷自然是有所沾染。
“同光十三绝”中的梅巧龄正是他的祖父,平常极其喜爱收藏古董字画,家中有不少明清名家的名画真迹。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兴趣便随之而来。这也印证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艺术是相通的,这显然是一句真谛中的真谛。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涯四十年》中提到,除了要表演好角色之外,更要努力的开展自己的眼界,去接触各种艺术品和大自然中的美景,不断地提升艺术修养。
当然,梅兰芳先生能在书画一途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也是离不开一众良师益友的指点的,像“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姚茫父”更是与“京师四大家”的陈师曾、齐白石、凌文渊与陈半丁都交情不浅。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更是拜“齐白石”为师悉心学习。
梅兰芳先生在回忆中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学艺之路”,画梅、兰得益于陈半丁,人物仕女则得益于姚茫父。
也许是日常在出演戏曲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许是个人的兴趣使然,梅兰芳先生的画多以小品为主,大尺幅的作品极其罕见。
书画也只是“聊写胸中逸气”罢了,梅兰芳先生笔下的花卉与禽鸟有着一点灵气,像自然界中有生命气息的一般。写意也并非只是追求“意气”的抒发,同时也要追求“形似”。写意花鸟追求的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形体,探寻的生命内部的精气神。
广为流传的齐白石,在画画时对周边植物、动物的观察简直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画虾之所以被世人所喜爱,也是离不开对虾结构的观察的,包括虾身有几节,在水中活动时不同关节是如何用力的,画面上看似一个随意的笔触,都是一点点用观察功夫熔炼出来的。 
梅兰芳先生的画法上有些许工写结合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齐白石的影响,一改明清花鸟画的空寂、僵化的样式,用八字评价当是“清新灵妙,雅俗共赏“。
画面上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利用色墨结合的形式,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绘画中夹带了几分西方油画的韵味,整体上在追求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明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决心,日军曾多次邀请梅兰芳先生演出,每一次都被其言词拒绝了,最后甚至采取了“留胡须”破坏扮相的方式表示其决心。也因为这种情况无法在登台演绎,一度失去了生活来源,在这段时间里,梅兰芳先生就是依靠卖画为生度日的。
梅兰芳先生的仕女画结合了自己的化妆经验,所画仕女别有一番神韵。在画家里面可以说是最了解仕女的人了。在一次女士的生日宴会上,特地为她画了一张仕女图庆寿。笔墨间韵味淡雅,笔墨简净,堪称是中年时的代表作”。
先生去世之后,专门为他举办了一次“艺术生活展览”,期间,展出的大部分画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在有一幅《牵牛花》,他在画上题道:“曩在旧京,庭中多植盆景牵牛,绚烂可观,他日漫卷诗书归去,重睹此花,快何如之。”
在一幅临摹姚茫父的《达摩面壁图》中,他在画上题道:“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虽然那是身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但是先生却“不畏魍魉”并对不远的将来战胜侵略者充满了信心。
艺术是可以不与拘泥形式,许多跨界的艺术人物在书画方面也都有展示出非凡的一面。主要是对于艺术内核的把握,艺术形式只是一种媒介罢了,重要的还是对于传统的理解与自身的艺术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