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别焦虑,跟智商没关系

 梦中公园 2022-03-03

前些天写了一篇关于家长该如何看待2岁孩子背诵古诗这个现象的文章,本意是想表达孩子2岁读诗是很普通的事情,家长没有必要过于炫耀,而且孩子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遵从孩子的意愿,不能逼迫孩子去背诵,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篇文章的讲述对象是“2岁之后会说话背诵的孩子”,所以忽视了那些2岁还不会说话的孩子。

有网友留言说:这是在贩卖焦虑,因为自己也是很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可是孩子就是不会说话,这样的文章只能带给家长的焦虑

仔细想了想,确实是忽视了这部分家长的感受,因为真的有部分孩子说话比较晚,到2岁半还不能说整句话。

今天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孩子说话早晚的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妈妈们调整好心态,不要过于为此过于焦虑。

孩子说话有早晚,在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没有必要感到焦虑

孩子的大脑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语言功能才能开启,孩子才能开口说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像语言表达跟大脑发育直接挂钩。

语言功能确实跟大脑发育有关系,但是开口晚并不代表大脑发育不好。

当然了“贵人语迟”也不可信,孩子说话晚,家长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妈妈们大概可以了解一下孩子语言功能的发育过程:

宝宝1岁以前是语言发育初期

宝宝出生以后一段时间,不会表达,逐渐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说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生以后的头一年,是语言发育的初期,通常是咿咿呀呀的,就连妈妈也搞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这个阶段宝宝会说简单的爸爸妈妈、家、拿,就可以了。

宝宝1岁~2岁是语言单词发育期

宝宝1岁以后,明显变得活跃很多,自言自语的时候也变多了。这个时候宝宝们说话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我们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也往往只是挑着最后一个字说。

有的孩子语言功能发育得好,说话比较早,在2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表述一些简单的句子。

宝宝2岁~3岁是单句发育期

宝宝2岁到3岁这个阶段是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妈妈会惊喜地发现,宝宝突然就可以说长句了,小嘴巴经常嘟囔的,还会经常蹦出一句家长的口头禅。

宝宝语言发育的高峰期,最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和语言,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个人的语言,给宝宝们起好带头作用。

只要孩子在这个正常范围学会表达就可以了,有的孩子说话早一点,有的孩子说话晚一些,早点晚点并不代表什么,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太焦虑

孩子说话早晚,除了有先天因素,还跟家长的引导以及生活环境有关系

孩子说话早晚,一定跟遗传有关系,另外还跟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生活环境有关系,以下两种情况下,孩子说话可能会稍微晚点:

家庭环境语言比较复杂

一个家庭中,如果语言比较单一,都是说普通话,孩子就容易早一点学会说话

东北家庭的孩子说话都比较早,因为东北家庭的语言环境单一,另外东北人喜欢表达,这给孩子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有超过两种语言,孩子说话可能就会稍微晚一些。

家长不常和孩子说话

带娃也分方法,有的家长很会带娃,孩子说话比较早,有的家长带娃就只是带娃,很少和孩子互动交流,孩子说话就比较晚。

环境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狼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初中政治书上讲过这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在狼窝里长大,这个孩子就不会正常表达,不会说话,因为没有人引导。

想要孩子早说话,家长就养成和孩子说话的习惯,即便是孩子不会说话,家长也应该多跟孩子说话,刺激孩子的语言表达功能。

只要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的,孩子迟早都会开口表达,无非是有早有晚,家长多跟孩子沟通,多带孩子阅读绘本和童谣,孩子的语言功能,有一天就会爆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