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誉上海滩的“琵琶大王”

 黄建新图书馆 2022-03-03

图片

享誉上海滩的“琵琶大王”

纪念夏宝琛先生诞辰104周年

(2007年7月)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上海滩上的江南丝竹颇为火爆,每种乐器都有一名技艺卓绝的高手饮誉沪上,被称为'王',如笛王蔡子锐,箫王金忠信,三弦王金筱伯,胡琴王张郦生等。在众多的江南丝竹演奏高手中,有一位技艺最精、功底最厚实的演奏家,他就是被誉为'琵琵大王'的夏宝琛。

    夏宝琛1903年出生于江南水乡浙西古镇崇福镇(今属浙江省桐乡市),弟兄共十四人,他最小,排行十四。夏宝琛的长兄夏宝鼎是当地有名的画家。夏宝琛不爱丹青,独喜国乐。浙西乃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之一,据清道光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采苏杭之丝,载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率。江南有者。'夏宝琛十多岁时,跟当地丝弦名家李廷华学习琵琶、二胡等乐器。由于天性聪颖,夏宝琛成为李廷华弟子中的佼佼者。在李廷华因病早逝后,他又师从其师的挚友、沪上丝弦名家张志翔,技艺更是大进。夏宝琛年轻时在崇福附近的小镇洲泉镇上的丝行当学徒。后来,夏宝琛经在上海自来水公司任总帐房的侄子夏炀若介绍来到上海,在南市自来水公司任职员。

    夏宝琛来沪后更潜心向张志翔学习。张志翔是蜚声沪上的丝弦大家,精通各类丝弦乐器的演奏。他的演奏功力极其深厚。我国最早的一张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江南丝竹唱片就是由张志翔领衔演奏的。夏宝琛来沪后,数年间得到张志翔耳提面命,尽得其真传。当时,扬琴演奏家任悔初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女婿,其父是上海道台,家中富有。任悔初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却性好音乐,更喜结交丝弦名家。每逢周末,他必定遍邀沪上丝弦名家在他家聚会。夏宝琛经张志翔介绍,成为任悔初家“音乐沙龙”的常客,由此跻身上海丝竹界,与箫王、笛王等共同成为江南丝竹的台柱演奏家。抗战爆发后,张志翔离沪回故乡浙江湖州的德清县,不久就病故了。张志翔去世后,他在上海丝竹界的地位就由夏宝琛所取代,于是夏宝琛声誉日隆,凡是国乐爱好者和演奏者,无不知晓他的名字,无不钦佩他的技艺。他与张志翔一样,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琵琶见长,被誉为沪上的“琵琶大王”。

    那时,大世界游乐场是江南丝竹听众最多、演奏水平要求最高的场合。当时在大世界演奏的,除了夏宝琛的琵琶外,还有孙裕德的箫,金祖礼的笛,金筱伯的三弦,张郦生的二胡。大世界还有一名盲艺人,名叫沈易书。用三弦拉戏,模仿京剧人声唱腔及伴奏的锣鼓声惟妙惟肖。夏宝琛从沈易书处学得三弦拉戏后,更别出心裁地将它移植到琵琶上,独创了琵琶弹戏这一绝技。为了适应弹戏,夏宝琛在琵琶的下把增加了许多只品,共三十多只,比当代琵琶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的二十四品还要多。如果说,三弦拉戏在沈易书以后还不乏操此技艺者(笔者于20世纪60年代曾在大世界红霞歌舞团的演出中观听到三弦拉戏的节目),那么,夏宝琛的琵琶弹戏倒可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夏宝琛当时最拿手的琵琶弹戏曲目主要有三首:《二进宫》《三娘教子》和《游园惊梦》。他每到一处演奏,听众均如潮涌。那时常逛大世界或去老城隍庙湖心亭茶楼的老上海们,一定会对他的演奏记忆犹新。

    在江南丝竹诸乐曲中,夏宝琛除了演奏传统的几大乐曲外,还有他的一大绝招,那就是名曲《三六》。《三六》是江南丝竹八大乐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三六》有多种版本:用慢速度演奏的,称为《慢三六》用快速度演奏的,称为《快三六》,加装饰音和花腔演奏的,称为《花三六》。一般来说,《慢三六》轻松徐缓,《快三六》欢腾活跃,《花三六》丰富多彩。夏宝琛演奏的《三六》源自晚清时期浙江嘉善的著名评弹艺人夏吟涛,后来又由夏吟涛之子夏菊生(也是评弹艺人)精炼加工而成一曲《夹弹三六》,即全曲不用轮指,而全用夹弹。夏菊生将此曲传给张志翔,张志翔又传给了李廷华。夏宝琛从李廷华处学得此曲后,经过多处的琢磨、改编,又融进一些他特有的技巧,将它演奏成一曲热烈、欢快的《三六》。特别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夏宝琛从乃师李廷华处继承下来的反夹弹技巧在这一乐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该曲增色不少。在琵琶演奏中,遇到快速而又必须换弦的乐句时,常用正夹弹往往显得左支右绌、力不从心,此时,惟有反夹弹恰如顺水飞舟,一泻千里。反夹弹技巧虽不复杂,但在当时许多专业演奏家中,精融练此道者很少。直至80年代,琵琶大师刘德海还撰文呼吁重视反夹弹。他说:'正如轮指有上出轮、下出轮一样,夹弹也有正夹弹和反夹弹之分。如果只会正夹弹,不会反夹弹,有些曲子就无法演奏。'在当时,数十年间,夏宝琛凭这一曲《三六》,溶入他的娴熟的反夹弹技巧,可谓打遍沪上无'敌手',成为沪上民乐花苑中的一绝。上世界六十年代以来为广大民乐爱好者百听不厌的弹拨乐合奏的《三六》就是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根据夏宝琛的传谱改编而成的。现今夏氏传谱的《三六》,已被收入由上海琵琶协会编著的琵琶考级必修曲目中。

    夏宝琛虽不擅长传统的琵琶大套独奏。但他与大套琵琶名家如汪派(又称上海派)琵琶的开山鼻祖汪昱庭和他的弟子李庭松(建国后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卫仲乐(建国后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裕德(后任上民族乐团副团长),等的交情却很深。五十年代初,孙裕德创建国乐研究社,夏宝琛就是它的骨干成员。汪昱庭曾手书对联一幅赠夏宝琛,可见两人交情非同一般。夏宝琛当时居住在南市区老北门附近的晏海路,每逢星期日,他家里常常挤满了沪上的一流丝弦名家。交流琴艺,以琴会友,如卫仲乐、孙裕德、金祖礼,以及学院派二胡大师陆修棠、王乙等都是他家的常客。

    夏宝琛虽被人称为琵琶大王,实际上他是继承了张志翔的风格,演奏其他乐器功力也远在一般人之上。《新民晚报》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绝响的四胡》的文章,讲到四胡比二胡更难演奏,特别是运弓更难把握。该文作者居申城六十余载,曾两次亲耳聆听到四胡的演奏,作者着重描述他第二次听到四胡合奏的情景,是五十年代初在国乐大师卫仲乐组织的一次东器演奏会上,演奏四胡的正是夏宝琛,演奏的是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当时能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的高手寥寥无几,而夏宝琛却能用四胡演奏此曲,可见他确实是一位技术全面的多种乐器演奏大家。时代跨入到21世纪后。年轻一代的民乐演奏家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然而要想找一位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大家却十分普遍,如国乐大师卫仲乐精通的乐器就有四种:琵琶、二胡、古琴和箫。琵琶名家孙裕德另有一门绝技———箫。

    而且这些大师所精通的几种乐器都不是同一家族(当代演奏家中也有少数几位精通多种乐器,如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等,但这些乐器同属拉弦乐器一个家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还值得一提的是,夏宝琛故乡浙江崇福的师弟范志云经他介绍参加了孙裕德领导的国乐研究社。范志云是阿炳(华彦钧)的琴友,他演奏的阿炳琵琶乐曲堪称国内一绝。195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天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专题音乐节目时,阿炳传世的六首乐曲,除了三首采用他本人的演奏录音外,另外三首的演奏录音因损坏不能再用,于是《龙船》、《大浪淘沙》就请范志云演奏,二胡曲《寒春风曲》由二胡大师陆修棠演奏。次年,范志云遭受反右厄运,他的琴艺被埋没了二十多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重见天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介绍范志云的专题音乐节目和他演奏的几首琵琶曲。中央音响资料博物馆还保存了他的演奏录音。

    夏宝琛于1956年因病去世,享年仅53岁。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留下他的演奏录音,这是十分可惜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当年享有盛名的民乐演奏大师(这一声'大师',对他来说应当是当之无愧的),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

(本文来源:2007年7月纪念夏宝琛先生诞辰104周年活动相关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