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芸生:虎年说“虎”——古籍中与虎相粘的动物们

 星河岁月 2022-03-03

虎年说“虎”,我们来说说虎之友。虎字具粘性,虎与众多动物为伍,为百兽之王,世人评之或褒或贬,诸说不一,何不视其多元多义。

图片

从成语看与虎相粘的动物    

最多要数“龙”:生龙活虎、虎踞龙蟠、藏龙卧虎、龙腾虎跃、降龙伏虎、龙行虎步、龙化虎变、龙潭虎穴、龙吟虎啸。其次要数“狼”:虎狼之势、狼吞虎咽、狼顾虎视、如狼似虎。

图片

▲《山海经·兽部》 狼

渐次有:与蛇相粘的:虎头蛇尾;与熊相粘的:虎背熊腰;与羊相粘的:虎皮羊质、羊入虎口;与牛相粘的:九牛二虎之力;与鹰相粘的:鹰扬虎视;与燕相粘的:燕颔虎须;与猫相粘的:照猫画虎;与犬相粘的:画虎类犬;与狐相粘的:狐假虎威;与鲸相粘的:鲸吞虎噬;与蛟相粘的:捉虎擒蛟;还有与马相粘的:马马虎虎,等。

其实,“虎”字自具很强的组词能力,颇多故事典故,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坐上观虎斗、如虎添翼、虎毒不食子、调虎离山、放虎归山、虎头虎脑、暴虎冯河、虎尾春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拉大旗作虎皮、一山不藏二虎、虎落平川、骑虎难下、养虎遗患、与虎谋皮,等。虎在这些词里,或褒、或贬,从一个侧面显示其多元、多义的包容性,也令今人对虎与虎文化多了别样的认知与感悟。

图片

驺虞——曾被释为虎   

据《毛诗图注》引《传》曰:“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再引张自烈、廖文英撰《正字通》:“驺虞,或作驺吾、驺牙、吾牙,字虽与虞异,其为驺虞一也。”三引梅膺祚撰《字汇》,分驺虞、驺牙为二兽。然《诗经·召南·驺虞》云:“于嗟乎驺虞”。注为:“于嗟乎,系叹美之词。驺虞即驺吾,见《海内北经》,一释驺虞即白虎。”

图片
▲《毛诗图考》 驺虞

驺虞,或释为天子掌马兽之官,或释为以掌马兽官代指猎人,说解不一。

图片

虎蛟——水中之非鱼非蛇怪蛟    

虎蛟又是什么动物?

《山海经·南次三经》载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古本山海经图注》编者解说为:虎蛟为水中之非鱼非蛇怪蛟。据所见古图,虎蛟有两种形状:其一,人面鱼身、蛇尾,四足,有鳞(见蒋本)。其二,鱼身、兽尾而非蛇尾(见汪本)。郭璞《图赞》曰:“鱼身蛇尾,是谓虎蛟。”《埤雅》曰:“蛟,龙属也。其状似蛇而四足。”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有鳞曰蛟。”

图片
▲《古本山海经图注》 蒋本 虎蛟

图片
▲《古本山海经图注》 汪本 虎蛟

综上所述,初步认同“虎蛟”非虎,疑似一种“怪”蛟。但不明为何冠以“虎”之名?

图片

“狐假虎威”——狐何以能假虎之威    

“狐”是象形兼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似狐狸,左为亡声。小篆变为形声字,改为从犬、瓜声。《说文·犬部》:“狐,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这里指狐有三种德行:它的毛色呈中和之黄色;前面鼻尖小、后头尾巴大;临死前会对着出生的山丘方位摆妥自己头部。狐狸属犬科哺乳动物,白天栖息树洞与土穴,夜里出来觅食。故《诗经·齐风·南山》云:“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图片
▲《毛诗图考》 狐

传狐狸生性狡猾多疑,擅迷惑术,故有词“狐疑”、“狐媚”。《汉书·文帝纪》喻文帝“狐疑”,颜师古作注说:“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即指走在冰封的河面,听到水声便疑冰层不坚而犹豫不前。

图片
▲狐假虎威

《国语·吴语》说及,狐狸常将所藏物件,挖出检查在不在,多疑反复,成不了大事。而成语“狐假虎威”,是战国之传说:有个狐狸跟在老虎身后行走,以吓唬周边的动物与人。试问,狐不怕虎吗?或虎狐勾搭成行?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