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乾坤 | 战国时代风起云涌,玺印记录一代春秋

 860277 2022-03-03
图片

         印章,依托于中华文明的古老文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从最开始作为交换物品的凭证,发展成权力的象征和文化的信物。朱红色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一隅,也是现代人对过去历史的追思和铭记。

后续,方仔将根据中华文明历史朝代的演变,向大家介绍不同时期的印章文化,而本期的故事就从战国玺印开始......


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事件被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开端,各诸侯国变法图强,各自为政,相互混战。由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各国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如同思想和文学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一般,各国文字也自成一派。

图片

战国时期已广泛使用印章,任命官吏、通商、封检、凭信、铭记、烙印等种种场景之下,无一不以官玺为凭借;佩带、装饰、辟邪、丧葬等私玺的各种功能也被当时的人们充分发展,但因各国闭门造车,使得印章的质地、形状、纽式乃至用字多寡、玺文排列形式等均无固定的模式。

图片

在此背景之下,各国大范围使用的实用印章在形制方面慢慢丰富,随着当地政治、经济的稳定,每个国家印章的形式也逐步确定了下来。在玺印表现上,各国由于文字不同、所处地区风土人情的独特性,逐渐派生了古玺五大派系:燕、齐、晋、秦、楚。



燕是战国时偏于北方的弱小国家。燕人大开大阖,豁达的性格淋漓尽致地通过玺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最典型的燕系玺印是下面这方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此方印如天马行空,被世人推为千计古玺的压卷之作。

图片
图片

日庚都萃车马

“日庚都”为燕国地名,“萃车”即副车。马身烙此印,表示此为日庚都官署副车所用之马。马字上部是马头的象形,下边两横表示将马身省略,是燕文字独特的写法。

条形玺也是燕玺的一大特色,燕国官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白文方形阴文玺,多凿刻,印章材料铜质居多;另一种极具燕国特色,为长条柄钮朱文玺,在当时的其他国家很少看见。私玺形制较小但也多为此形,且不会涉及官职。

图片

大司徒长伏符乘

印面文字是“大司徒长伏(符)乘”长条柄钮朱文玺,所谓“大司徒”即是职官名,为中央政府的官员。

从艺术角度看,燕玺风格比较统一,精雕细刻中略显拘谨,但文字线条却刚健有力,字形以自然错落为美,踏实,安静,古朴、沉雄,这正是燕系文化自带的风格。



齐国一直是东方最大的国家,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对其它国家影响很大,也较早的形成了自己的文字书法风格。

齐人性格粗放,展现在印章上正是方形铜质官玺,最有特色的是齐国异形玺,白文方形玺多有边栏,间有中界或田字形的,异形玺及少数方形玺无边栏为齐玺特有;私玺异形者多呈曲尺状,白文有边栏,少量有日字界格。

图片
图片

易都邑聖徒盐之玺

昜都,即阳都,齐国地名。印文线条刚劲有力,苍然有骨,气韵生动。

齐玺文字的地域特色比较明显。例如有印面上端的凸起,有的印钮中空可以纳木。齐系古玺印面形式上除也常用边栏外,印的上方或有一凸起,如上图著名的“易都邑聖徒盐之玺”,或上下各有一凸,是齐国独创印章形式。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承认三家为各自独立的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晋系玺印是指韩、赵、魏三国的玺印,多为朱文小玺,印文结体秀丽,章法布局无定式,交错组合,生动活泼,配以较厚的边框,风格更觉奇特。

官玺形制较小,也有条形玺,印材多为铜质,朱文方形小玺边框较宽,印文细整,条形玺均为朱文,玉质玺全是白文;私玺多为铜质,边长大致等同官玺。

图片
图片

白文方形

阴文

有边栏

阳文小印

无官职

地名+人名

由于固有的“亲缘”关系,晋系古玺风格颇为一致,晋玺印风工丽巧致,惹人喜爱,与齐玺的粗犷、燕玺的拘谨颇不一样。


图片

战国的各国玺印,在印章文字的安排处理上变化多端,有的显得非常严谨,有的则较为松散,有的古朴苍茫,有的奇逸多姿,有的动静结合,有的变化万千。

今天,方仔给大家介绍了燕国、齐国、晋国的玺印特色,那么同时期的秦国和楚国玺印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一起期待下一期的推文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