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快乐老年435 2022-03-03

1945年的一天,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看到了一张学生的代数试卷。

这张试卷的试题极难,整个北大数学系平均分还不到20分。然而摆在他面前的这张试卷不仅书写工整,而且获得了满分。

张宗燧感叹,这是个天才,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张试卷的主人名字叫于敏。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中国自古就不缺天才,骆宾王7岁写下《咏鹅》,甘罗12岁成为宰相,项橐7岁成为孔子的师傅。

除了这些少年天才,还有一些成人天才,比如土木工程方面的鲁班,文化方面的李白,医学方面的华佗,武器方面的欧冶子等等,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成为了世人追捧的对象。

不过到了近代,由于大清朝固步自封,许多领域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科学方面,已经相差甚远。

当时许多著名的理论也都由外国率先提出,比如英国牛顿的万有引力,德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不可否认,他们都是科学巨匠,都是天才。

可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尽管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天才,于敏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他提出的“于敏构型”,美国至今都搞不出来,因此他被美国人称之为可抵得上10个集团军的人。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如果说于敏是中国天才,可能许多人会第一时间举手反对,认为中国的天才应该是钱学森或者是杨振宁才对。

他们两个一个是两弹一星功勋章的获得者,在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等方面都有非常卓著的成就。

一个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粒子物理学以及统计力学等方面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这两位科学家确实可以称之为天才,不过他们都有美国留学的经历,尤其是杨振宁,曾经还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待了几十年的时间。

于敏不同,他是本土科学家,没有出国深造,没有先进的资源、实验室、设备以及资料和书籍,在非常有限的资源之下,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赋自学成材。

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于敏却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不仅同样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而且还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如果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天才,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于敏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生活比较困苦,可于家祖祖辈辈都是耕读世家,因此对教育的投入从未松懈,于敏7岁就开始上学。

可让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于敏天资聪颖,不论是什么学科,他都可以获得满分。

不过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或许因为社会背景的原因,学科中竟然有日文课。

父母从小教育他要爱国,当时中国的情况他也非常了解,因此他从来都不学习日语,每次都是零分。

1944年,于敏考入北大。起初他选择的是工学院,目的是将来可以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可是他逐渐发现,他对物理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2年之后转到了物理学院。

其实这里要简单地说一下当时的中国教育。

众所周知,当时的教育基本都是苏式教育,而苏式教育的特点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换句话说,老师把知识点讲完之后,剩下的就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就当时而言,苏式教育的优点就是传播速度快,不会把时间花费在重复的讲解之上,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不然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完全跟不上。

要知道,能考上北大的,都是当时全国的顶尖学子,然而即便如此,其中的许多人都跟不上学习,有的人甚至为此而哭泣。

可这一切对于于敏来说,真的是太简单了,这一点从文章开头的那张满分试卷就可以得出结论。

尤为可贵的是,他并不是那种只会傻学的书呆子,相反他会举一反三,将一个问题进行多种分析,从而得出更多的答案。

就这样,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轻松毕业,之后还考取了研究生。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考取了研究生后,当时刚刚成立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向他敞开了大门。于敏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

当时的研究所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弹的研究,不过由于实验室简陋,设备缺乏,设备老旧,以及核心资料的缺乏,他们几乎无从下手。

然而10年之后,就在原子弹的研制已经有了重大突破的时候,氢弹的研究又提上了日程。

于是当时已经35岁的于敏加入了氢弹的研究。

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这次对于的研究,于敏的进展顺利,甚至还提出了“于敏构型”。

最终仅仅用了32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就研制成功,成为了世界之最快,比美国快了4年多的时间。

那么什么是“于敏构型”。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简单地说,就是小型化应用。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氢弹采用的是“T-U构型”。而这种结构下制造的成品重达62吨,很难装在轰炸机以及导弹上。

可“于敏结构”之下的氢弹,仅仅只有1吨,在技术以及实用性上,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T-U构型”。

可以说,即便是到了今天,拥有无数顶尖人才的美国都搞不出来。

曾有人打趣地说,于老若不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按照他的能力以及天赋,一定是一位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科学巨匠。

然而他却甘心隐姓埋名28年之久,只为祖国的强大。

其实即便于老没有很多震惊世界的科学理论,他都是公认的中国天才,“于敏构型”,就可以说明一些。

参考资料:《科星最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