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工人报》发表花鸟画家李立新艺术作品

 兰清竹韵 2022-03-03

  

2022年2月11日,正值虎年新春佳节之际,《山东工人报》“书画”版发表了花鸟画家李立新的艺术作品,同版发表的还有秦元增、任敬彬和李向东三位艺术家。

该版以《李立新画作欣赏》为题,图文并茂地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生平、艺术评价和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共展出精品两幅,分别为《春消息》红梅图和《鱼戏新荷动》荷花图。

  

四尺竖式红梅图《春消息》

这幅红梅作品整体气韵空灵清新,是一幅佳作。
此幅以倒三角布置画面,先营造了一个整体重心向左倾倒的险境,又以右侧中部的出枝和左下竖向题款来平衡左势的重心,此为破险。
在中国画构图中,先造险后破险,方为老手。这种构图充分的体现出动感和力量感,让画面不平庸。
画面分为主杆、辅杆、麻雀和题款四个画面,用重墨、浓墨、湿墨、淡墨和渴笔飞白等依次挥洒区分,作者在用墨上可谓是手法空灵雅致、极具神韵,我们看一条墨线中有浓、淡、干、湿、焦的墨色变化,又有中锋、侧锋、逆锋和颤锋的用笔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扎实的基本功。
前层树枝花朵以浓胭脂笔尖蘸钛白写出,注意了每朵花的正侧俯仰以及用色变化。李立新先生说过:“用色如用墨,要有变化。”稍干后,以浓墨点出花蕊和花托。远处花用色较淡,注意与近花拉开层次。钛白的巧妙运用不仅使花朵有层次感,还有立体感以及植物的生理质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勤于亲近大自然,用心观察,不断尝试的艺术态度。
麻雀以浓破淡的没骨法画出,用笔轻盈活泼,符合麻雀的生理特点。作者并不刻意勾勒细节,只注重整体气韵。齐白石先生说过:“绘画妙在似与不间之间。”不难看出作者对艺术大师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四尺斗方《鱼戏新荷动》

写意荷花是对真实荷花的提炼、夸张和概括。
作者身处泉城济南,每逢盛夏时节,常散步于大明湖畔,留恋在荷花之间,感受荷风送香气,欣赏红鱼戏红荷。
由于长期对荷花的观察,积累了大量写生稿,荷花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大方、飘然若仙的精神很自然的展现在作者笔下。
这幅荷花作品构图空灵,笔墨恰如其分,色调没火气,气韵生动,栩栩如生。让观者读出荷花的美丽与纯洁。红荷与红鱼,动静结合,让画面充满生机。
虽是斗方大小的作品,却彰显出作者大写意荷花的原创水平。尤其是荷花的红色,沁入人心。
作者在用色上有很深的研究,干净、厚重、变化是最明显的特点。齐白石先生曾说:“用色重于用墨。墨色不易褪,而颜色则容易褪,因此用色宜浓厚。”不难看出作者深信不疑地践行大师的教诲。
作者在创作中不断总结前辈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色方法。如为了追求颜色的纯正,采用专盘专色、专色专笔的方法,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中国画贵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梅兰竹菊可以说是“线”的基本功,这五个题材可以作为中国画的入门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以墨绿色作为基色,用“水破色”的方法画荷叶,使之呈现朦胧感,同时也增加了画面层次感。用“墨破色”的方法增加荷叶的动感,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出笔的力度和节奏感。
作者在用水、用色和用墨方面上的巧妙运用在其他题材的作品中也展现地淋漓尽致,其功夫无非来源于十年如一日的千锤百炼。他把“勤字当头、实干为先”作为一生的座右铭。

红梅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红荷寓意真善美、清廉和深厚友谊。红色成为了最鲜明的主题色。

作者以景物为意象,用画笔表达出最具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红色文化”,用艺术品践行“红色精神”。

《山东工人报》编辑部也通过发表“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来“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红色基因”。

他们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输出和传承,不仅提高了红色文化艺术作品的供给能力,也提高了红色文化宣传的普及率。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在这个多元文化、价值观交融和激动的时代,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滋养,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气息。

最后,感谢《山东工人报》编辑部的用心甄选,祝愿报社越办越好!

也祝愿李立新先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立足当下、勇于创新,创作更多彰显新时代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文/刘孟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