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典故:“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书鸿生 2022-03-03

每年农历二月二,人们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龙头节等,是中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这天标志着阳气从地底上升,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那么,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又是从何而来呢?

众所周知,龙是神话中生活在海里的王,手下有无数的虾兵蟹将,龙王同时主管为民间行云布雨,潮涨潮落。

而在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此称为“龙抬头”!

所以,自古人们便在仲春“龙抬头”这天举行敬龙活动,以祈求龙王帮助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二月二,龙抬头”的传奇故事。

话说女皇武则天篡夺唐朝天下,建立周朝,这事很快传到天庭,玉帝顿时大怒,所谓君权神授,唐朝还未结束,一女人竟敢如此作为,这可是一件颠倒乾坤的大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玉帝便命龙王三年不给民间下雨!以此惩戒女皇擅自废唐立周。

然,女皇篡位,那黎民百姓可是无辜的呀!

一天,龙王腾空查看民情,发现民间早已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嗷嗷待哺,四处流离逃难。

龙王看罢,不由升起一股怜悯之心,便在当天晚上,偷偷给降了一场小雨,为百姓缓解一下干旱。

但玉帝耳目众多,很快发现龙王竟敢抗旨不尊,私自为民间降雨,因此下令把龙王压在高山之下,贴上镇山符,并由山神看管,除非金豆子开花,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

民间百姓得知消息,纷纷向天上叩拜,恳请玉帝开恩,放过龙王,然圣旨已下,绝难更改,这可怎么办呢?要知道,金豆子开花,谈何容易?

为救龙王,百姓开始四处去找能开花的金豆子,但一直都没有找到。

等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人们在赶集时,发现有位老婆婆,站在闹市架起一口锅,点上火,抓一把黄灿灿的豆子和玉米粒放进去,然后用力翻炒,不多时,里面的黄豆和玉米爆裂,变成一个个玉米豆花,聪明的人们瞬间醒悟,这些黄豆和玉米粒多像金豆子啊!

于是第二天,人们排着长队走到高山之下,当着山神的面开始炒起“金豆子”,山神见状大吃一惊,匆忙上天禀报,玉帝这时因东海无人掌管,早已乱成一锅粥,也有心放过龙王,便在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神的劝说下,借坡下驴,传旨释放龙王。

因为这天恰好是农历二月二,当山神将镇山符揭去后,百姓纷纷口诵“二月二,龙抬头!”龙王一声大吼,便在人们的期盼声中,抬头冲天而去。

为了记住龙王的恩情,人们后来还以各种形式加以纪念,比方理发、吃猪头肉(三牲祭礼之一),摊煎饼,卷春饼等等,自然也还少不了炒黄豆、舞龙灯。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由此传扬至今。

据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借这个典故,写出他作品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看一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