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绞胎双耳三足炉

 永宝斋 2022-03-03

五代-北宋绞胎釉杜家花枕(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什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看着像有很多只眼睛,但它不是人,是人睡觉用的枕头。

五代-北宋绞胎釉杜家花枕 陈器成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如果没有弄明白这是什么,估计没人敢睡在上面。

    这是一种像风像雨又像雾的瓷器品种。

唐巩县窑绞胎捧盒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有人说它的纹理像树木的年轮,也有人说像花岗岩、水纹、云纹等。绞胎工艺的渊源在学术界也一直没有定论,有“瘿器说”,“犀皮漆器说”,还有“玻璃器说”。

   我倒认可它有一种抽象图形的美感,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你觉得它像梯田,你就会收获大自然之美。

宋-元绞胎双耳三足炉   永宝斋藏

    还有人认为它体现出中国道家文化思想太极之理,黑白二泥,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

    这似乎真有点道理呢。这还要从绞胎的工艺说起,吃过麻花的人可能容易明白些。

手工糖制作 

    看到棒棒糖和制作过程,应该也就能明白绞胎工艺了吧。

    其实,绞胎工艺要比棒棒糖复杂得多,绞胎的胎体制作工艺可分三种:贴面绞胎、局部拼花贴面绞胎、全绞胎。

    所谓“绞胎”,其制作工艺就是把配出的不同色调的泥料切成薄片,相间堆叠,按要求挤压、绞揉或拼接制作成型,然后施釉,入窑焙烧。这是一般的解释,很显然这并不全面。因为它可能只是体现在表面,也可能是局部,甚至是“脱胎换骨”,以至于有人说这是“君子之器”,说它表里如一。真是越说越玄了。

宋-元绞胎双耳三足炉   底足  永宝斋藏

    虽说玄之又玄,但我还是只希望停留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抽象画面中。毕竟,自新石器时期彩陶上便有了大量的抽象图形

唐《绞胎骑马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唐黄釉绞胎单耳杯 2013年佳士得拍卖 成交价:USD 87,500

螺旋纹玻璃棒 公元前13世纪 伊朗寺院出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