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金色年华554 2022-03-04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绣(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张绣重大事件之四——初降曹操

上期讲到张绣在叔叔张济死后接管军队,并在贾诩的建议下接受了刘表让出的宛城,本期继续往下说。

在上期的结尾笔者讲到,贾诩挑选特定的时机火速投奔张绣,是有深思熟虑的打算,贾诩看重的并不是张绣这个人具备何种能力,而是看中张绣没有何种能力。说穿了,贾诩就是想要利用张绣对自己的信任,凭借张绣手中精锐的凉州兵,谋取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拿张绣当跳板,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大树。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既然张绣入主宛城,也就成了刘表的附庸。刘表雄踞荆州,麾下人才济济,无论地盘、人口、经济各方面都是当时名列前茅的大诸侯。贾诩却一下就看穿了刘表的为人,不是能成大事者。

《傅子》载:诩南见刘表,表以客礼待之。诩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贾诩作为张绣的使者去拜见刘表,一番交谈后贾诩发现,刘表确实是治理天下的人才,但现在是乱世,刘表性格多疑无决,遇事瞻前顾后不能当机立断。这样的人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不可能笑到最后,贾诩和张绣不能跟刘表绑定在一块。

宛城这块地方虽然属于荆州管辖,但地理上属于中原,南阳郡又是天下人口数一数二的超级大郡,当年袁术仅凭这一郡之地实力就非同小可。随着曹操在豫州的不断扩张,与把守荆州北大门的张绣迟早会起冲突。

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就杀过来了。很快啊,距离张绣投靠刘表不过几个月时间。既然曹操掌握着朝廷,发展又很迅猛,张绣跟曹操素来也无仇无怨,于是当曹操进军至淯水时张绣果断投降。史料虽没有记载,但贾诩在其中肯定作用不小。毕竟他认定刘表不能成大事,那肯定是曹操更值得投靠啊。毕竟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欺负的时候,贾诩还是没少保护皇帝的,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曹操也会厚待贾诩的。至于张绣嘛,在曹操手下做个将军也没什么不好的。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张绣很快又反叛了曹操,由此横生出一大堆枝节。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张绣重大事件之五——淯水之战

张绣投降后,曹操便进入宛城。因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兼并了张绣,心情大好的曹操得意忘形,把张济的妻子纳为了妾。因为叔叔张济去世不久,曹操的行为让张绣很不高兴。于是曹操打算秘密解决掉张绣,但计划泄露,张绣先下手为强袭击曹操。混乱中曹操的坐骑绝影被射倒,曹操自己右臂中箭。还是大儿子曹昂让出战马,曹操才逃得活命。

《三国志·武帝纪》载: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旣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对于张绣反叛曹操的原因还有另一种说法,《傅子》的记载为,张绣有名亲信部将胡车儿,因为胡人外貌比较有特点,加上胡车儿武艺高强身手矫健,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正张绣已经投降了,那张绣的部下也是自己的部下,于是曹操召见胡车儿,亲手送给他一些黄金。张绣得知此事,怀疑曹操要策反自己的亲信来搞暗杀,于是才反叛。

曹操给胡车儿黄金到底是单纯的爱才之心,想挖墙脚,还是真的收买亲信刺杀张绣,这件事是不可能有定论的。按照常理曹操这么干确实很可疑,想挖人的话直接跟张绣打声招呼就可以了,私下来往确实不怪张绣起疑心。但别忘了张绣投降得太容易了,不战而降很容易让人轻视。从曹操火速收纳张济妻子的行为来看,摆明了没把张绣当成个人物,毕竟几个月前这支部队还是张济的。曹操当然知道张济,但张绣是谁?看起来只是个草包。

曹操接连对张绣的不尊重,使得张绣忍无可忍决定反叛。生死存亡之际,张绣还是得找贾诩商量。没办法,尽管贾诩心里很矛盾,但就曹操这两次轻浮的表现来看,实在不怪张绣,贾诩可能也对曹操很失望。于是贾诩给张绣出了一条计策。

按照计策,张绣因为刚刚投降,部队还没有被收编,张绣就找点营地低洼潮湿之类的借口,请求转移到高一些的地方扎营,而这条路又得从曹操的营门前经过。曹操很痛快地批准了。张绣又说,军中车辆太少,没办法运送盔甲兵器,干脆让士兵们穿在身上走吧。曹操还是没怀疑,大手一挥让张绣自己看着办就行。

于是乎张绣就这样公然集结部队,穿好盔甲拿好武器,大喇喇地向曹操大营进军。要不是典韦活出性命给曹操争取时间,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说句题外话,因为收纳张绣婶婶的事把大儿子曹昂的命都搭进去了,曹操吸取教训了吗?

吸取了。曹操总结出经验教训六个字:“失不便取其质”,是说没有收取张绣的家眷做人质。所以后来曹操把主要将领的家眷都集中到邺城居住,效果确实显著。原来曹操只反思了怎么让人不敢反叛,至于喜欢人妻这个爱好,那是万万不能收敛的。淯水之战后第二年,曹操攻打吕布,又收纳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连带着儿子秦朗也收养在曹操府中。曹操对秦朗还特别好,还不无得意地问别人:“这世上还有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本来或许张绣也能得到曹操关照,因为婶婶的原因被曹操视为宗室将领,然而因为曹操处理得不妥,也因为张绣的自尊,双方变成了仇敌。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张绣重大事件之六——穰城之战

张绣毕竟实力有限,曹操一旦逃脱追兵便立即组织反击。第二回合双方在舞阴开打,曹操完胜,再次占领宛城。张绣退往穰城,与刘表援军会合。

建安三年(198)三月,曹操进军穰城向张绣复仇。张绣坚守到五月,刘表的援兵赶到并包抄到曹操后方。这时有从袁绍处叛逃过来的人称田丰正建议袁绍袭击许昌劫持天子,于是曹操决定撤退。

曹操退到安众时便被刘表的部队从后面截断道路,面临张绣与刘表夹击的危险。但曹军连夜开挖地道,竟然挖通了一条足以通过辎重部队的地道,让他们先撤出包围圈,然后将精锐步骑兵隐蔽起来。第二天清晨张绣发现安众城毫无动静,以为曹操已经逃掉,便放松了警惕,刘表的部队也紧跟着进了城。结果曹操的伏兵突然杀出,大破张绣与刘表。

张绣灰头土脸地撤回穰城,贾诩却叫张绣赶紧带兵再追。张绣虽然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但向来对贾诩言听计从的他还是立即整兵再次出发,果然得胜而回。

《三国志·贾诩传》载: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战后张绣便问贾诩当中原因,贾诩解释道:“张将军虽然善战,但并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此次进攻并没有失利的地方却主动撤退,一定是他的后方出了事。假设曹操后方出事,他一定会尽全力保证至少手下的部队不出事,那么曹操为防止追击必然亲自断后,所以断后的一定是最精锐的部队。如此一来张将军必然不是对手。曹操击退张将军的追兵,会觉得解除了后顾之忧,便不再亲自断后而是火速回家,张将军再次追击面对的是已经放松警惕、又非曹操亲自坐镇的对手,这些人都没有您的武勇,所以败兵再战一定能取胜。”

因为张绣第一次追击贾诩是反对的,第二次又精准地预测了结果,张绣对贾诩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新的高度。之前就已经言听计从,这下以性命托付恐怕也毫无问题。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张绣重大事件之七——投降曹操

建安四年(199),曹操与袁绍决裂。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人招揽张绣,有意思的是还专门给贾诩修书一封,希望贾诩能帮袁绍说点好话。袁绍远在河北,与张绣之间还隔着大片曹操的地盘,可是袁绍都知道专门给贾诩写信,可见张绣集团里谁才是幕后话事人,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刘表与袁绍的关系向来不错,曹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加上袁绍确实实力雄厚,如果再能击败曹操,那袁绍一统天下将是大势所趋,所以张绣很自然愿意加入袁绍阵营。

但贾诩站出来反对。他把袁绍写的信拿出来向张绣表明自己没有私心,然后当着袁绍使者的面说道:“你回去替我们谢谢袁本初的好意,他连兄弟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天下间的豪杰呢?”贾诩直接替张绣表态,把袁绍使者赶走了。

张绣大惊:“先生有话好说,何必做到这种地步,干嘛凭空得罪袁绍啊!”过了一会,张绣想到,贾诩肯定已经有所打算才这样,于是等身边没有别人的时候问贾诩:“现在我们应该投靠谁呢?”

贾诩说:“不如投奔曹操。”张绣又是大惊:“袁绍强曹操弱,这且不谈,我跟曹操已经是不共戴天之仇,怎么能投奔他?”

贾诩解释道:“就是这样才投奔曹操。第一,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有正统优势。第二,袁绍强盛,我们投靠他也不会受到重视;曹操较弱,所以会更加器重我们。第三,曹操志在天下,会放下私人恩怨换取仁德的名声,所以将军投奔曹操不会有事。将军不要再犹豫了!”

《三国志·贾诩传》载: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这段话其实很诡异,曹操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重信义的名声天下闻名的人,是您啊!”正常来说,张绣才是这支势力的首领,张绣才是跟曹操有仇而又大胆投奔的人,张绣才是事件的主人公。实际上曹操确实也拉着张绣的手隆重欢迎,但《张绣传》里可没有记载曹操说过这种话。

很明显,连袁绍都知道拉拢张绣集团实际上要拉拢贾诩,曹操更加清楚,而且曹操对于好几次跟张绣作战吃亏的经历,也知道背后是贾诩出谋划策。

如同贾诩预料的一样,曹操对张绣不仅没有打击迫害,反而给予超高的待遇。曹操之前宠幸了张绣的婶婶,现在却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看来汉朝人的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本来张绣要当曹操干侄子的,现在成了亲家。所以说曹操是志在天下,私人恩怨都能放在一边,换成袁绍肯定做不到。

张绣被拜为扬武将军,跟着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因战功又升迁为破羌将军。

建安十年(205),张绣参加了消灭袁谭的南皮之战,封邑共计达到两千户,在当时是曹操阵营最多的将领。是因为张绣立下什么关键性的战功吗?史书并没有记载张绣有何特殊功劳。实际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张绣于官渡战前拒袁绍投曹操,这在当时对曹操是雪中送炭;而是曹操做给天下人看,连杀子之仇都能不计前嫌特别优待,其他想投奔曹操的人,更加无需顾虑。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贾诩

张绣重大事件之八——死因成谜

建安十二年(207),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半路上生病去世,谥号定侯,儿子张泉承嗣。

上面张绣在远征途中病死的记载出自《三国志》,而《魏略》中则称,五官中郎将曹丕怒斥张绣是杀害兄长的仇人,怎么还有脸出来见人?张绣内心惶恐不安,遂自杀。

对于张绣的死因,笔者还是倾向于《三国志》。因为曹操征讨乌桓的时候曹丕并不是五官中郎将,所以这条记载可能是后人杜撰。而且曹操还健在的时候曹丕就算痛恨张绣,也不可能把张绣怎么样。

相信曹丕吓死张绣的人可能比较喜欢阴谋论吧,既然如此那曹丕其人身上也有不少疑似黑料。曹丕如果真那么重视兄弟情,对异母兄长感情至深,怎么对同母胞弟曹植、曹彰就下手狠毒呢?再进一步,如果曹昂活着,那曹操不会离婚,第一继承人也不会是曹丕。所以曹丕还应该反过来感谢张绣呢。

退一万步,就算曹丕真的痛恨张绣,但曹操拿张绣来做标榜自己仁德信义的活广告,曹丕不会不知道。一旦张绣之死跟曹丕扯上关系也就等于跟曹操扯上关系,那这广告全都白做,形象也毁了。曹操形象毁了,曹丕的印象分也就扣了,那曹植、曹彰就高兴了。所以曹丕不会对张绣下手的。

张绣之子张泉后来卷入魏讽谋反案被诛,个中细节已不可考,当时受到牵连被诛杀的人多达几千,很难说张泉是否真的卷入,以及牵涉程度有多少。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下)——投降曹操与死因成谜

张绣在历史上的作用大概就是贾诩投靠曹操的敲门砖了吧,可怜老实人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换得暂时的安稳,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了吧。至少因为投对了阵营而得以史书立传,本来张绣就是临危受命接管张济的部队,在南阳跟刘表一直合作愉快,曹操打来也没想抵抗直接投降完事。要不是因为婶婶被曹操纳妾,张绣也就安分地做曹操帐下一员偏将而已。偏偏历史横生枝节又给张绣许多戏份,上演了一段精彩特别的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