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的贵族教育,都在教孩子些啥?

 联合参谋学院 2022-03-04

欧洲上古的贵族教育,最初是宗教性的,比如上古地中海东部的教师,多是祭司担任。那时知识不太多,巫术却不少,不提。

古希腊城邦重视的是公民普遍教育。希腊人的公民教育,讲究身体为先:倒不是为了做雕像模特显摆肌肉。因为希腊气候炎热,大家穿衣服少,户外活动又多,动辄去广场做演讲、朗诵戏剧;农业差,航海多,战时又是全民出征,做这些事,都得有个好身体。所以古希腊上等公民的教育,便是锻炼身体、跳舞、音乐,再是基本政治理论(教你怎么表决)、修辞学(教你怎么说话)、基本的战术素养、航海学等等,学以致用,每个公民都用得上。

所以我们如今看古希腊雕像的肌肉线条,是他们公民教育的副产品。

又古希腊时,科目分类还不多,所以大多都是通识教育,通常聊着哲学,什么东西都教了。比如菲力二世给亚历山大大帝请老师,就请了大宗师亚里士多德。结果亚历山大有两件事极有名:一,爱读他师父做过注解的《伊利亚特》;二,跑步是一等一的牛人,没事办个祭典就跟人玩赛跑。

迦太基人一代名将汉尼拔,仗打得精,罗马人为之风声鹤唳,但本身资质也了得:能说极流利的希腊语,能读善写,对希腊战史研究深入,跑步、击剑、骑马都极佳。他爸爸建造了现在的巴塞罗那,教儿子也有一手。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有豪门家族,但大多也得做亲民状,而且彼时上等人家的教育,大多随希腊公民教育:舞蹈、音乐、修辞学、打架,等等。

这就算是上古的好教育了——毕竟希腊罗马时,能接受教育的公民,地位就不低了:毕竟许多人还只是奴隶呢。

后来欧洲入了封建时代,封地列爵,就有爵爷了。法语伯爵是comte,按拉丁语原意,可以追溯到“君王的伙伴”,有封地,算大地主;法国侯爵与伯爵最初的区别,是前者封地多在边疆,军权更重,伯爵就相对是地方领主了;公爵则在中枢,封地也肥美些。

所以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就是分封各地的地主。封建制嘛,平时农忙,战时随征。

既然如此,贵族们的教育,也得偏于实用:得会骑马,得会马上决斗,还得学着怎么打赢决斗而不弄死对手——因为中世纪骑士打仗,许多时候陛下不发军饷,打仗很是亏本;要挣钱,得把对方打落马下,可以勒索赎金。

大概11到12世纪,欧洲贵族是这样的:

中央宫廷与地方城堡有各类觐见规程,于是大小贵族都以宫廷礼仪为榜样。仿着宫廷做派,就成了“有教养,好品味”,于是贵族家的孩子,少儿时就接受一种上行下效的教育:学说宫廷式的语言,学习宫廷式的仪态。通常会有位出身上流、受过教育的夫人,看着他们,身边再布满仆人。

贵族日常所受最多的教育,是举手投足、说话做事的仪态。那时候的看法是,只要“像个宫廷贵族”,那就“是个贵族”了。

真正宫廷里的王子们,一会说话,就会被开始教授仪态和品德。比如英国贵族的孩子,一度靠听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来学习用词说话。

等孩子把举手投足、日常问候的礼仪学烂熟了,便是舞蹈、唱歌和音乐,以及学下象棋——那会儿,欧洲人学下国际象棋,似乎主要是冲着教育去的。到此之前,男孩女孩基本都这么一路过来。

孩子到了六七岁,男女开始分班了。男孩要学习读写,除了当地语言,通常还有拉丁文。女孩子学习读写就闲散多了,而且拉丁文并非必修。男孩得学习骑马、射猎、使用各色武器,最晚从十四岁开始,男孩得学习一些骑士的基本功:

锻炼身体以便穿得起盔甲,锻炼使剑和投枪。参考罗柏·史塔克。

女孩不学打架,但也得学骑马,好比如今的姑娘得学开车。会有女侍或贵族夫人教授女孩如何持家,如何缝纫。12世纪挂毯艺术盛行时,全欧洲贵族姑娘多少也得会点儿这个——至少得学会在手帕上,缝自己家的徽章吧?参考珊莎·史塔克。

这里插一句。

中世纪末期,平民教育是这样的:1338年,佛罗伦萨有六所“算术学校”。佛罗伦萨的儿童完成了小学教育,认了字,就开始学算术。据说当时全佛罗伦萨,有1/8的小孩儿在学渊深的拉丁文法,打算做文人;1/4的小孩儿在学算术,打算从商。

而贵族男孩几乎都得学拉丁文,但不太学算术,因为,“算术是商人做的事!我们才不学呢!”

这就是中世纪的贵族教育:仪态、举止、骑士风范。下跪鞠躬舞蹈使剑都得风度翩翩,打架够狠,说话不能土气。书本教育并不多,因为在古腾堡大搞印刷术前,全欧洲都缺书。

学者也有,但大多在大学里,而且中世纪欧洲搞学术研究的,大多并非贵族,教士占比例不小。

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腾飞,时代变革。

到16世纪,披甲的骑士成了中古遗物;与此同时,人文主义发展,这时,欧洲贵族们开始尴尬了:他们不再有骑士风范的威严,学击剑似乎也打不了仗了;在知识浪潮中,难免显得有点儿落后时代了。

然而这时候的贵族们,还是得摆着“兄弟是骑士传家”的老范儿,虽然遍身盔甲、叮当作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盔甲兵刃,许多是做个装饰用。意大利的新兴富豪,法国的廷臣,英国的爵爷们,便格外重视“正确的宫廷仪态”。阳刚的战场之气减弱了,闲雅的贵族范儿流行了。

好有一比:扳指这东西,最初是射箭用的,清初骑射立国,八旗子弟都戴;但到晚清,不用上阵打仗了,对扳指材质却还讲究:那就只剩下个传统意义了,毕竟平时不射箭了,但还得戴着好看啊。

公元1500年,也就是达·芬奇四十八岁、米开朗琪罗二十五岁、拉斐尔十七岁那年,佛罗伦萨的贵族应当学会的是:

会跳舞,懂音乐,会辩论,懂一些拉丁文,会说一些警句;男士应当懂得陪伴女士,抖机灵,学识渊博(虽然不一定是书面知识)有趣味;表现出互相尊重,恰如其分的殷勤,说一些奇闻野史,讲些段子;得通晓希腊文学与拉丁文学、历史、哲学,会吟诗,会骑马。舞蹈和音乐的教育日益优先。一言以蔽之,你所受的教育,得够你参加各类聚会和谈话。

如果你谈起实用的事儿,会被嗤之以鼻,“一定是新上来的小户人家”。

在16世纪的英国,贵族相信大学根本教不了什么东西,只能让你成一个小资产阶级。1594年,安托万内·德·普鲁维内尔先生(Antoine de Pluvinel)在巴黎开了个贵族学院,教你骑马、击剑、仪态、弹琉特琴、画画、数学、文学、诗歌、历史。这事儿得到了法国宫廷的支持,比巴黎大学红多了。

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教育,大概可以这么描述:

当贵族地主们没必要再为了打仗练骑士范儿后,便以日益精致化的仪态,来维持自己的姿态。

意大利名家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有所谓《廷臣论》,中间说过个意思:大概理想的贵族,是用精心修饰的、合乎规范的外部形象,来反射内心的贵族性。是的,不太好听,但那时的贵族教育,就是教育你“仿佛上舞台般演得得体,来显得像个贵族”。

到18世纪,欧洲贵族们大事不妙。众所周知,那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主义世纪,在法语里叫作光明世纪。旧贵族制度被认为是黑暗的,人人平等被提倡起来。贵族教育也有些尴尬,结果就是巴黎的贵族学校,开始在课程里加上经济和农学。

老贵族们气坏了,觉得真是有辱斯文:我们贵族人,怎么能学这种仕途经济呢?!

英国在18世纪,流行所谓“大陆旅行”。比如你是个英国地方贵族出身,那么你会在成长中学到意大利语与法语,到一定年纪了,满欧洲去游历一番,回来了,有了宫廷仪态,最好还能说一口漂亮的法语,好,你就能去当文官,当大使,当校长,当法官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18世纪后期,大革命前夜,先前那种闲雅的宫廷风度贵族教育,被新一代认为是惺惺作态,毫无价值:每天教育,就教你骑马摆造型,说些漂亮奉承话,有个鸟用!

老贵族们痛心疾首,觉得新贵族都是暴发户,可是新贵族觉得老贵族都是地主土鳖,不知道世界多大。

18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接管权柄后,老式贵族教育就真的到头了。19世纪的法国,经过大革命折腾后,传统贵族折了大半,顶着贵族头衔的大多是新兴资产阶级,比如《基度山伯爵》里折射的法国背景:银行家、军人都能有爵位,大富豪买个岛都有爵位。这就甭提了。

当然,您不能小看这类新暴发户贵族:越是暴发户,越怕别人看轻。

所以19世纪中期,英国和法国,都有些新贵族提倡贵族教育,其实是一种混合产物:

除了骑马、舞会、音乐、上台表演般的宫廷仪态,还要掺杂新学问,结果多少有些滑稽。

因为老英国贵族许多的教育,比如射猎、骑马,是为了住在乡下的贵族准备的;许多伦敦金融新贵也学猎赤狐,听着就是附庸风雅了。

当然也有真的老贵族传家,虽然没了荣光和财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做乡绅,开开舞会,写写书,做做翻译,养养马,挺好。

19世纪英国许多翻译家、教授和学者,家世都好。当然这里有些讽刺:老英国贵族是鄙夷大学的,觉得仕途经济没意思;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兴贵族则鄙夷老英国贵族,觉得他们陈腐无趣。

到一战和二战时,新老贵族的子弟参军,大家就忽然回忆起老英国式的荣誉、祖国、家族,开始彼此欣赏起来了。

喏,这就是欧洲式的贵族教育:

在贵族们确实还封疆裂土的全盛时期,所谓贵族教育,大多是教你怎么仪态端正、礼貌周到、骑马击剑,做个好骑士。

当贵族地位开始衰落时,贵族教育便是华贵细腻的宫廷礼仪,用高雅的舞台腔来生活。即是说,真正的贵族教育,其实是摒弃实用的——贵族才不用考虑生活呢。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先生说道:

“我必须研习政治与战争,于是我的儿子能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儿子学了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学、雕塑、挂毯和瓷器。”

亚当斯先生说这话,证明人们永远对“贵族教育”抱有一种美好期许。

的确,那是田园牧歌式的,完全不用为实用考虑的美好存在。

当然,那也只存在于田园牧歌式的非工业时代。

现在所谓的贵族形象,本来就有后世幻想的成分。

所以,一切掺杂了实用学科的所谓贵族教育,都不那么靠谱。

因为您看:18世纪的贵族,可是连经济和农学都觉得不能接受的。

最正统的贵族教育,那就是骑马击剑、仪态万方地做一个地主乡绅好骑士,随时预备伺候夫人们舞会、跟随陛下出征啊!

本文收在《历史与传奇》这本书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