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妈妈的精神科用药指南

 心同法综果德 2022-03-04

孕育新生命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开心、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过,谁都无法保证怀孕就会有“正常”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准妈妈在家属陪伴下,忧心忡忡前来咨询,她们患有精神疾病或正在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期间,或是准备怀孕,或是已经怀孕。整个家庭通常会关心:

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准备怀孕了,是否必须停药?

孕期如果停药,病情是否会加重,是否会对胎儿更不好?

服药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怎么办?

家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不停药,怕影响后代;停药,怕病情加重,也会影响怀孕进程。

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明确证实,因为进行有说服力的前瞻性试验显然是不道德的。然而,孕期患精神疾病,也是胎儿先天畸形和围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正常孕妇,没有精神疾病及孕期精神科用药,在早期妊娠中,自发流产率也高达10%~20%,而自发严重畸形风险高达2%~3%(大约40次妊娠中就有1个)。

孕期意外,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愿意经历的。妊娠这一特殊时期,准妈妈和家人们都会尤为谨慎。孕期是否用药,如何用药,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一起谨慎考虑、权衡利弊,找出相对优选的方案。希望今天的科普文,能帮大家理理思路。

文章图片1

妊娠期精神科药物安全性分级

首先,我们了解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

A级:人体研究显示,药物对胎儿安全。

B级:动物研究显示对胚胎无害,但缺少在孕妇身上进行的研究;或者,动物研究显示对胚胎有害,但在孕妇身上进行的对照研究没有发现对胎儿有害。

C级:动物研究显示有不良效应,但缺少在孕妇身上进行的研究;或者,没做动物研究,也没有在孕妇身上进行研究。

D级:在孕妇身上进行的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显示对胎儿有害,但治疗益处可能大于潜在的危害。

X级:对孕妇或即将怀孕的女性禁用。

可惜的是,精神科药物中,并无A级药物,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精神科药物对胎儿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因此,原则上不主张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

但是,在临床中,我们见到过孕期抑郁发作,反复自杀的孕妇;精神分裂症复发,强烈不安全感和幻听驱使下,拒食拒饮的孕妇;躁狂发作,疯狂活动,整宿不睡觉的孕妇;焦虑症加重,重压下要求引产的孕妇……遭遇这种极端情况时,妊娠通常无法正常继续。

所以,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很多准妈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孕期使用精神科药物,以减少复发,缓解症状,进而减轻精神疾病对母体、胎儿、家庭的影响。

文章图片2

那么,如果非用不可,我们可以先在B级药物中寻找可选项;而大多数精神科药物落在了C级,C级药物在致畸方面相对是安全的;精神科D级、X级药物相对少些,通常,我们不会在孕期使用D级、X级药物。(具体药物分级见下表)

文章图片3

知道了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分级,准妈妈们可以先看看自己所用药物的安全等级,心里有个谱。但具体如何使用和调整,请大家务必到医院跟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协商。

文章图片4

下面针对大家常见的咨询问题,分享下孕期用药的一般原则。

对于所有正在使用精神科药物的孕妇:

● 需要告知产科团队自己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

● 患者、家属、精神科医生、产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如条件允许,监测血药浓度。

● 药物种类尽可能少,无论是同时使用,还是先后使用。

● 保证充分的产检和胎儿筛查。

孕后期尽量减少药量或停药,监测新生儿撤药反应。

● 围产期需要精神科会诊,处理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孕期新诊断精神疾病的准妈妈:

● 除非利大于弊,妊娠头12周尽量避免使用精神科药物(此期胎儿的主要器官正在形成)。

● 若必须使用,考虑安全级别更高的药物,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女性准备怀孕:

● 若医生评估病情稳定、状态良好、复发风险低,可以考虑逐渐减量,停药怀孕,必要时在怀孕12周后再用药。

● 对于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复发风险高的女性,终止治疗并不明智。可以考虑换用更低风险的药物。但需要注意换药可能增加的复发风险。

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女性意外怀孕:

● 首先需要知道,证实怀孕后,停用已知有致畸风险的药物,有可能消除不了畸形的风险。

● 若医生评估病情稳定、状态良好、复发风险低,可以考虑制定逐渐停药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诊。

●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复发风险高的女性,怀孕后突然停止治疗是不明智的。复发对母亲和胎儿危害更大,可考虑继续目前使用的有效药物,而不是换药,以减少胎儿暴露的药物种类以及复发风险。当然,换药还是延用,需要谨慎决策,尤其是正在服用D类药物的孕妇。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准妈妈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有强烈自杀倾向的孕妇,电抽搐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

● 有研究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孕期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孕妇和胎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 妊娠期焦虑障碍首选心理治疗,可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效果不佳再考虑用药。

文章图片5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准妈妈们:

● 孕期精神疾病往往预示着产后精神疾病,围产期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 围产期母亲的精神健康状况会影响产妇自身健康、胎儿健康和家庭环境。

● 准妈妈们顺利生产后,也要尽快获得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评估是否需要及时用上精神科药物。毕竟,过了生育关,养育才是更长情的爱。

尽管为准妈妈们奉上了这份孕期精神科用药指南,要做好利大于弊的治疗决策仍然不容易。希望家人们,尤其是丈夫,能在孕期给准妈妈们更多的沟通、接纳与情感支持。没有人能预知并避开人生的所有风险,如果家庭决定了要孕育新生命,那就跟医生共同配合,不苛求十全十美的决定,有承担风险、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信心与决心最为重要。

最后,祝愿更多的家庭,能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体验到丰盈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沈渔邨。

2、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译司天梅。

3、《精神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郝伟、陆林。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